中国报道讯(李晓燕 报道)昨天(2月20日)下午15时,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中共陕西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文通报了陕西全省农村地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及春季农业生产有关情况。
坚决打赢农村地区疫情防控阻击战
陈文介绍,农村地区点多、线长、面广、人散,是全省疫情防控的薄弱环节和重点区域,为做好陕西省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省级民政、住建、农业农村、卫健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城乡社区群防群控工作指南,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在社区防控组设立了农业农村专班,强化对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的指导和服务。
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各级成立联防联控领导和工作机构,夯实乡镇政府的防控属地管理责任,相关专业部门组织力量深入一线指导科学防控。村级基层党组织结合职能职责,通过设置党员“先锋岗”、划分党员“责任区”等方式,动员广大党员干部全力做好人员摸排、隔离管控、疫情监测、村庄管理、物资供应等工作。
构建多方参与的群防群控体系。紧紧依靠群众,打出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组合拳”。各地统筹调动村级活动场所、便民服务大厅、远程教育设备等党建资源和力量,充分发挥村“四支队伍”作用,各级村民自治组织、农村各类专业合作社、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共同构建了一张覆盖广大农村地区、责任明确、不漏户、不漏人、严密细致的农村疫情防控网,有效遏制了疫情向农村传播和蔓延。
落实落细各项防控措施。农村地区行动快,动手早,许多村庄从大年初一就进行封闭管理,减少人员流动。各村逐人逐户开展入户排查,建立工作台账,确保不漏一村、一户、一人,守住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对从重点疫区归来的人员扎实做好“防扩散”工作,对重点人员实行居家隔离,控制接触范围,细化链条管理,为稳定农村疫情防控形势起到了重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对1.9万多个村(居)社区开展地毯式摸排,设置村(居)排查点3.07万个,村(居)巡逻队4.84万个,排查出武汉来陕人员25.85万人。
强化舆论宣传和引导。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农村的舆论宣传是一大亮点。各地乡村通过大喇叭、横幅、微信等形式,引导农民提高认识,排除谣言,科学防范,树立信心。许多地方创新形式,用群众喜闻乐见的秦腔、快板、顺口溜等乡土语言,普及防控知识,宣传防控要求,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各地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集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对公共场所进行全方位的杀菌消毒,消灭疫情滋生温床,降低疫情传播风险。
据统计,截止2月20日上午9时,全省累计报告确认病例245例,其中农村地区确诊病例58例,占比23.7%,全省发病县区数量52个(含西咸新区和西安高新区),还有57个县区没有确诊病例。陈文表示,这组数字充分说明,前一阶段各地农村采取的措施是有效的,效果是明显的。
抓好春耕生产和主要农产品生产供应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当前正值春耕生产全面来临的关键季节,陕西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春耕生产,既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形势下的农产品有效供给,又为全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平稳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目前全省春季农业生产正在快速、有序进行。
提高蔬菜生产能力。出台早春茬设施蔬菜规模经营主体移栽定植一次性奖补政策,从今年省级农业专项中拿出4200万元,支持疫情防控期间的蔬菜生产。引导各地利用闲置大棚和土地增种叶菜、速生菜,扩大早春蔬菜面积,满足市场供应。
加快恢复生猪生产。细化落实生猪生产扶持政策,同时抓好肉牛、肉羊、家禽、水产等猪肉替代品生产。进一步强化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确保全省畜牧业健康发展。
谋划推进春季农业生产。加强冬春田间管理,强化农情农资调度,开展土壤墒情监测,加强小麦条锈病等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夯实夏粮丰收基础。提早谋划春耕备耕工作,提前预拨今年农业生产专项18.2亿元,细化分解任务指标,预计全省春播面积2400万亩以上、与上年基本持平,种子、化肥储备量基本满足生产需求。
畅通农村运输物流环节。会同公安、交通部门印发《确保“菜篮子”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正常流通秩序的通知》,督促落实“绿色通道”政策。协调推动饲料、种畜禽、兽药、屠宰、水产品加工和农资企业尽快复工,引导农民工就地就业。解决养殖场户饲料短缺、活畜禽屠宰能力不足和水产品压塘问题,提早做好春耕备耕农资调度和储备,加快恢复农业正常生产供给。
责任编辑:李婷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