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晚,陕西历史博物馆携手华为共同举办的“花舞大唐春 盛世科技年”主题沙龙在西安举行,现场观众与专家一起穿越时空,共同探索鲜为人知的唐代“硬科技”。
中国古代科技闻名遐迩,唐朝科技成果粲然可观,沙龙邀请了考古、历史领域的知名学者,为现场观众深度解读何家村“大唐遗宝”所蕴含的科技元素,让大家了解以“大唐遗宝”为依托,再现盛唐风貌的“花舞大唐”IP背后的故事,走近中国古代通讯史的变迁与发展之路。
1970年10月,西安市何家村“大唐遗宝”的发现,吸引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其中271件金银器,既浓缩了大唐科技的美妙神奇,又彰显了大唐生活的锦绣繁华,堪当大唐盛世的时代符号。活动现场,对何家村窖藏有多年研究的陕西历史博物馆研究馆员申秦雁,围绕“三百件金银器是如何制作的?”“何家村文物背后又蕴藏着哪些硬科技?”“金银器对当时和后世产生了哪些重大的影响?”三个方面,深入浅出的为现场观众解读了这处唐代重要的考古发现。
唐代诗人卢照邻《元日述怀》曰:“人歌小岁酒,花舞大唐春”,这句诗非常贴切地形容了何家村“大唐遗宝”和大唐盛世的气质和风貌,也是陕西历史不围观重点打造的文创IP“花舞大唐”名称的出处。该馆副馆长庞雅妮用数据说话,介绍了两年时间内“花舞大唐”IP实现品牌价值增值背后的故事。
而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于赓哲,则以古代通讯为题,介绍了解古代烽火、驿站制度,求证《长安十二时辰》里的望楼系统的真实性,走近杨贵妃“日啖荔枝三百颗”背后的故事。
这场兼具学术性与趣味性的“文化+科技”沙龙收到了热烈反响,现场观众纷纷表示,再一次为古人的智慧所震撼,通过本次活动学习到了很多历史知识,丰富了文化生活。
责任编辑:聂茵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