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

郑州考古实证5000多年前中国先民已育蚕制丝

发布时间:2019-12-05 11:14:46 来源:新华社

研究人员近日在河南省荥阳市汪沟遗址出土瓮棺里的头盖骨附着物和瓮底土样中,检测到距今5000多年前的桑蚕丝残留物,表明当时亡童曾用丝绸包裹下葬。

3日在郑州召开的仰韶时代丝绸发现新闻发布会上,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顾万发说,汪沟遗址发现的丝织物残存,与此前青台遗址瓮棺中出土的织物为同类丝织物,结合巩义双槐树遗址发现的骨雕家蚕,确切证明中国先民在5000多年前已经开始育蚕制丝。

青台、双槐树、汪沟等遗址地处郑州仰韶文化聚落群,是黄帝时期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核心地区。

出席发布会的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介绍,根据碳化痕迹孔隙和残留纤维的电镜观察,科研人员在瓮棺内提取的炭化织物中发现了绞经织物,借助该馆自主研发的酶联免疫技术,最终确认这是丝织物残存。

“这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发现的时代最早的丝织品,距今5300至5500年。此前良渚文化钱山漾遗址出土的丝织品距今4200至4400年。”顾万发说,进一步研究发现,当时的丝绸技术已趋于成熟。

据顾万发介绍,出土残片中有一块“绫罗绸缎”中的罗织物,且经过染色处理。为防止掉色,先民对这块染色罗进行脱胶,生丝脱胶后称熟丝,这块罗也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发现的时代最早的熟丝丝绸织品。

2010年,中国丝绸博物馆设立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进行纺织品相关文物分析检测鉴定等工作。为探寻丝绸起源,2015年以来,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中国丝绸博物馆开展“寻找中国丝绸起源”考古项目。(记者桂娟、李文哲)

责任编辑:聂茵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