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邓永新
“你可要时刻记住把钥匙挂在脖子上,免得下回又进不了门。”汉阴县涧池镇紫云南郡易地搬迁社区主任张红霞说到。前几天,7号楼住户杨升和智力残疾的妻子忘带钥匙进不了门,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和物业公司最后只好拆掉窗户,这才进去打开门。
像这样的事情在易地扶贫搬迁社区不是个例,虽然都是琐碎小事,但都牵扯到小区群众的正常生活。近年来,汉阴县已建成了20个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社区,使5081户17940名贫困群众挪出了“穷窝”。为解决好搬迁群众的后续生产生活问题,通过实施“138”后续扶持模式,建强1个基层党组织,建好社区居委会、社区工厂、农业园区3个载体,建成便民服务、物业管理、平价购物、老年人日间照料、儿童校外辅导、文化活动、民事矛盾调解、红白喜事服务8个中心,切实解决好群众搬迁入住后的发展、管理和服务问题,大家的归属感、获得感持续提升。
涧池镇藤发五金社区工厂助脱贫
支部引领管理让社区有序运行
根据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的党员数量,汉阴县分类设置党小组、党支部、党总支等基层组织;在400户及以上规模较大的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探索社区党总支下辖社区工厂党支部、农业园区党支部等组织体系建设。通过加强党组织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使社区党组织成为宣传党的思想、贯彻党的决策、执行党的路线、引领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根据社区后续发展需要,汉阴县根据辖区内移民搬迁安置社区规模大小,按照新设、融合、挂靠三种类型规范设置社区自治单元后成立相应机构。500户以上的社区,单独组建社区居民委员会;300户至500户的社区,依托当地行政村组建融合型社区;300户以下的社区,挂靠并入就近村级组织。
不仅如此,汉阴县全面开展搬迁党员摸底调查,搞好党组织关系接转工作,实施“双培双带”,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预备人选的培养,侧重培养发展一批优秀回乡大学毕业生、退伍军人、种养能手、务工经商能手及各类先进份子入党,不断为党组织输入新鲜血液,发挥带头致富和带领致富先锋模范作用。
36岁的铁佛寺镇四合社区党支部书记郑安元就是“双培双带”的典型代表人物,也是10年党龄的老党员,以前在浙江餐饮企业从事餐饮管理,年收入在20万元以上。今年7月30日四合社区成立党支部前,经镇党委政府考核,郑安元被任命为四合小区党支部书记。
当时四合社区“八中心”还没有办公房,郑安元就利用临近镇政府和村部的部分房屋先办起“八中心”。在社区日常管理中,郑安元用心为群众排忧解难。
今年9月初,社区70多岁的谢家平因为家庭矛盾,儿子让他睡在客厅。了解到情况后,郑安元和镇村干部立即上门调解。一方面,四合村道德评议会将谢家平的儿子作为负面对象开展评议;另一方面,谢家平儿子的原居住地集中村将他上到道德评议会的黑榜。在道德评议和干部的引导下,谢家平的儿子认识到了错误,不再让老人睡客厅。
“后来老人家见了郑支书就热情地打招呼,现在他过得很开心。”铁佛寺镇产业办干部王凌功说到。
汉阴县又把“三线两化一平台”社会综合治理模式运用到社区管理中,根据社区人口数量、楼院分布状况合理确定划分网格,从每个楼(院)选出一名楼(院长)作为网格长,每个单元推选中心户长,组建以中心户长为主的业主委员会。着重配合各服务机构,全面掌握每个搬迁家庭的人员、就业、收入等基本信息,协助做好与搬迁户的联系沟通和信息传递,协调楼院内邻里之间处理好睦邻关系。
在紫云南郡社区,今年59岁的7号楼楼长林少兵是一个责任心很强的楼长。一次,两名女性居民因为生活琐事发生争吵,林少平立即上门了解情况,并第一时间把情况汇报给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使问题在第一时间得到了解决,防止了矛盾进一步激化。
“我们社区的16名楼长是社区管理的得力助手,有了他们,社区管理就更加便捷。”紫云南郡社区主任张红霞如是说。
群众管理群众的方法也在社区管理中发挥着积极作用,通过发挥乡贤长者、村组干部的作用,社区居民发生矛盾纠纷时,乡贤长者和村组干部第一时间介入矛盾纠纷处理,使矛盾纠纷得到及时控制。而这样的方法发挥了亲情的作用,使群众之间的情感距离进一步拉近。
就近就业让搬迁户赚钱又顾家
“等过一段时间,社区工厂的工人就要领取工资了。”漩涡镇紫荆家园社区工厂招工负责人李光胜介绍到。
今年9月底,随着苏陕协作项目之一的漩涡镇紫荆家园毛绒玩具社区工厂的正式投入使用,紫荆家园社区的搬迁群众就多了一条就近就业的渠道。据李光胜介绍,算上生产、包装等一系列工序,整个社区工厂将使用工人100余名。工人在学徒期间,可以获得1500元的底薪;技术熟练后,工人还可以获得计件工资,加上保底工资,员工每月工资将在3000元以上,这就激发了工人的积极性。
漩涡镇紫荆家园社区工厂
汉阴县综合利用苏陕协作资金、易地扶贫搬迁结余资金、旧宅腾退土地增减挂钩交易指标资金、就业创业基金和县财政扶贫项目统筹资金等,坚持规模适度、宜建则建、宜租则租、宜用则用,在城关镇中坝、平梁镇棉丰、涧池镇紫云等9个30个100户以上的移民搬迁社区再新建9家独立性标准化厂房,在双乳镇福源、蒲溪镇东区等社区利用闲置厂房、门面房创办加工型社区工厂和扶贫车间,力争到2020年底全县建设40个以上社区工厂,吸纳就业2000人以上,累计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脱贫400人以上。
兴隆佳苑搬迁社区吸纳搬迁群众入股300余万元,流转土地1200亩,正在建设1200亩的蚕桑产业基地。从今年5月份开始,基地建设期间平均每天雇佣60余人务工,目前已发放工资14万余元。
按照“加入一个组织、发展一项产业、奖补一笔资金”的“三个一”产业扶贫模式,汉阴县组织动员搬迁贫困户将3000元实际入住后续扶持奖励资金和5000元的扶贫产业奖补资金,入股参与到安置社区特色农业产业合作社,发展现代农业园区,通过科学论证、集体决策,按市场导向确定一项特色产业,让搬迁户真正的投身到产业中,镶嵌到产业链上,力促从根本上解决一些外出务工无技、本地就业无岗、迁入务农无地、就地增收无业的就业困难搬迁贫困户后续稳定增收乏力问题,确保“搬迁一户、稳定脱贫一户”。
截至11月,全县20个安置点共入股3759户14901人,入股资金2568.9万元。
此外,社区的正常运转需要一定数量的保安、保洁,各搬迁社区就在本小区搬迁户中选聘,每月发放1100元的公益性岗位工资,不仅增加了搬迁群众的收入,也引导了搬迁群众积极参与到社区的管理中,促进了小群居民自我管理意识的逐步建立。
前几天,紫云南郡社区77岁的居民吴明富在儿媳妇钱志丽的陪伴下到便民服务中心报名,想到蔬菜产业园务工,虽然年纪大了,但因为人勤快,吴明富的身体依旧硬朗。搬进社区后,钱志丽在社区的药店工作,一个月有1800元工资;丈夫吴大佑在社区当保安,每个月也有1500元工资。这样一来,一家人的生活就得到了有效保障。
“我愿意天天做,也不愿意天天耍,共产党的政策好了,还要靠自己努力才行。”吴明富如是说。
据统计,汉阴县易地搬迁人口共计5081户17940人,有劳动能力的4535户9042人,已实现转移就业5534人,自主创业163人,开发公益性岗位369人,农业就业2311人。除失联、患大病、外嫁、服刑等28户,其余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意愿的4507户均实现就业覆盖。
成立紫云南郡社区专业合作社
贴心服务解决搬迁户后顾之忧
红白喜事是家家户户日常生活中的大事,如何节俭办理红白喜事,让群众有地方办,汉阴县20个搬迁社区都建立了红白喜事理事会,指导群众节俭办理红白喜事。在兴隆佳苑,红白喜事理事会规定住户只能办婚丧嫁娶四种宴席,要求住户办之前书面申请,经审核方可办理,并红白喜事理事还规定设席数量、菜品价格等具体事宜。
“通过红白喜事理事会的指导,居民办红白喜事不燃放鞭炮,不讲排场,还控制了礼金数量,减轻了居民的经济负担。”兴隆佳苑党支部书记欧波说到。
住户在工厂、园区上班期间,家里的孩子照料就成了困难。为此,汉阴县着力强化公共服务体系,完善教育就学服务,按照就近入学原则,将搬迁群众中中小学生合理划分到搬迁社区附近学区范围,确保搬迁群众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工作落实到位。紫云南郡社区11号楼居民郑自平正在参加社区组织的藤编技能培训,两个孙女白天临近的南河小学上学,下午到社区的儿童校外辅导活动,并在辅导老师指导下完成家庭作业。
“住在这里真的很方便,娃娃放学有人照管,解决了我的大难题。”郑自平开心地说。
为促进居民就业增收,汉阴县有效整合各类技能培训资源,逐户逐人制定培训计划,实行靶向培训,实现技能培训全覆盖,达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一个不少地培训一个不闲地就业上岗。
为方便居民就医,汉阴县结合搬迁社区附近原有医疗卫生资源,科学合理设置医疗卫生服务机构,400户以上且周边400米范围内无卫生室的安置点批准设立卫生室。搬迁社区所在地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要以户为单位为搬迁群众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全面落实好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日常生活中,社区居民难免因为琐事发生矛盾,为使矛盾得到及时控制,小区的民事矛盾调解中心解及时介入。在紫云南郡社区,8号楼住户周西富房屋未做好防水,卫生间水渗入二楼周本平家楼顶,导致家具霉变。经民事矛盾调解中心及时调解当事双方打成和解,周西富现场转账赔偿金,一场风波及时平息。
针对居民日常生活需求,汉阴县在搬迁社区建立起平价购物超市,销售群众需要的生活必需品;着眼居民水电维修、社区公共设施管理等业务需要,汉阴县与专业物业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在每个社区组建物业管理中心,方便居民生活;考虑群众各种办理业务需要,各社区建立了便民服务中心,让居民不出社区就能办理不少业务;根据居民中有文艺爱好者这一特点,各社区成立了文化活动中心,为排练文艺节目提供便利;照顾老年人集中活动精神生活,各社区建立起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在工作人员管理下,老年人可以打打牌、下下棋,充实了枯燥的生活。
活动融入让搬迁户找到迁入地归属感
“我们小区一到晚上就热闹了,锣鼓响起来了,花鼓子唱起来了,社区居民周围群众一起活动。”紫云南郡13号楼楼长陈新松说到。
34岁的陈新松的一重身份是楼长,另一重身份就是群众文艺活动的组织者和联络员。晚上活动期间,居民找陈新松领取乐器;活动结束后,陈新松又指导居民把乐器收拾到指定地点。而36岁于居民梁兵红则负责组织群众桥跳广场舞,每当夜幕降临,梁兵红及时把社区的音响设备搬到小广场,随着音乐响起,居民们翩翩起舞。有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社区居民和周边居民拉近了情感距离,社区居民逐步融入了迁入地,找到了归属感。
汉阴县强化搬迁社区文化体系建设,按照“政府引导、群团参与、群众享受”的模式,以扶贫文艺展演为载体编创优秀节目,通过开展“文化下乡”“文化扶贫”等主题文艺演出以及扶贫扶志巡回演讲村村行的典型示范激发脱贫士气,大力推进新民风建设,不断营造“诚、孝、俭、勤、和”社会新风尚。同时,汉阴县积极引导以金秋艺术团为代表的民间艺术团体积极参与到移民搬迁小区文艺表演,发挥好社区文体活动中心作用,引导群众开展文体健身活动,不断丰富社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2019年端午节,来自全县机关单位和社会团体的志愿者和兴隆家园社区的居民,共同举行举行2019年“扶贫扶志 情暖端午”助力脱贫攻坚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启动仪式,县里的文艺工作者还为社区居民表演了精彩的文艺节目,以扶贫工作为主题的情景剧和小品赢得了阵阵掌声,使搬迁群众受到了一次精神洗礼。
志愿服务活动还在平时开展,着力解决弱势群体生活难题。在紫云南郡社区,12号楼居民周桂胜家里有四个孩子,妻子属于智力障碍,与人交流困难。而周桂胜忙于发展脱贫产业,无法照料家庭和孩子。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组织志愿者到周桂胜家打扫卫生,为4个孩子理发,并为4个孩子送去了一些换洗衣物,把家里收拾得仅仅有条,使周桂胜一家人感受到了社区大家庭的温暖。为了表达感激,周桂胜还为社区便民服务送去一面锦旗。
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儿童校外辅导中心、文化活动中心除了方便居民的生活,也成了居民融入社区大家庭的场所。老年人通过活动找到了拉家常的伙伴,儿童通过共同学习找到了学习之余的玩伴,年轻人因为文艺活动找到了知己。
在各个社区,除了文艺演出和志愿服务活动,社区还会定期组织居民召开座谈会,开展联谊活动,社区把健康生活理念传递给每个社区居民。在汉阴的搬迁社区,你看到的是整洁的环境,居民脸上灿烂的笑容,他们不仅从大山深处搬到了舒适的社区,更在新家找到了精神归属感,融入了社区大家庭。
“汉阴县通过探索易地搬迁后续扶持“138”模式,引导社区居民实现自我管理,确保了社区正常运转,实现了易地搬迁搬得出、住得下、促增收、能融入的目标。”县委书记周永鑫如是说。(陕西汉阴县脱贫办)
责任编辑:李婷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