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曹新宇 报道)11月22日上午,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陕西省民政厅厅长郭社荣先生出席发布会并介绍了陕西省今冬明春困难群众生活安排情况。
今年以来,陕西省民政厅按照“建机制、兜底线、织密网”的总要求,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动力,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扎实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累计下拨中省民政事业经费94.5亿元,实施民政项目2732个,有效保障了全省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郭社荣表示,今明两年是打赢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陕西省民政厅筑牢民生保障“最后一道防线”,修订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规程》,将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按规定程序全部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对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等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员,实施“渐退帮扶”“分类施保”政策。2019年以来,累计下拨中省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68亿元(其中安排深度贫困地区中省困难群众补助资金15亿元),保障城乡低保对象47.15万户107.86万人;保障未脱贫建档立卡低保对象14.06万户34.65万人,未脱贫建档立卡特困人员10.26万人。同时,在全省开展脱贫攻坚社保兜底“百县千镇万户”大排查专项行动与“三比一提升”行动和农村低保领域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整治行动,走访排查全省107个县(区)、1125个乡镇(街办)、82.2万户农村贫困群众,新纳入低保范围2.55万户、6.05万人,累计排查25.1万人,有效净化了农村低保环境。
推动全省1312个乡镇(街办)全部建立临时救助储备金制度,实现乡镇(街道)直接审批,将所有遭遇突发性、临时性、紧迫性基本生活困难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和个人全部纳入临时救助范围,累计发放资金4.15亿元,实施临时救助45.7万人次。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安排资金1.08亿元,按照30元/人月的标准,向全省城乡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发放3个月(4月-6月)价格临时补贴。安排资金3.91亿元,向全省城乡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发放取暖补贴,确保困难群众温暖过冬。
截止目前,陕西省已建成特困人员(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的城乡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供养服务机构454所,3.3万名城乡特困人员实现了集中供养。落实了全省9.5万名分散供养城乡特困人员的照料护理及监管责任。并通过积极引导社会力量组建扶贫合力团,采取“多对一”的方式,助力11个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4亿元。8058家社会组织累计投入资金42.26亿元,帮扶困难群众53万余户。
针对留守儿童、留守老年人、残疾人、流浪乞讨人员等特殊群体,陕西省民政厅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联席会议制度与农村留守老年人信息台账,明确残疾人“两项补贴”发放对象标准,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4.9亿元,实施“民康计划”和“福康工程”,免费为全省城乡困难残疾人安装假肢、矫形器等各类康复辅具。同时,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充分发挥救助管理工作兜底线、救急难作用,及时救助陷入困境、居无定所、流落街头的流浪乞讨人员,传递党和政府的温暖、社会的关爱。截至目前,帮助940名孤儿圆了大学梦,新建2000个农村互助幸福院,救助各类求助人员43592人次。
围绕破解城市养老问题,突出抓好社区养老等养老服务扶持政策落实,当前,全省建成各类养老机构及服务设施11508个,城镇社区日间照料中心657个,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数量、千名老年人床位拥有量均居全国第一方阵。对规模小、分布散的民政公共服务设施进行合理整合,统筹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流浪救助等服务功能于一体,建设社会福利园区,打造民政公共服务综合平台,进行集中管理和服务。目前,全省有48个县(区)已建民政福利园区,覆盖率为44%;同时民政福利园区带动吸纳了近千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就业,助推了脱贫攻坚工作。同时,对群众关心的“豪华墓”“天价墓”“活人墓”等殡葬领域乱象进行集中整治,依法查处了一批违法违规问题。
下一阶段,陕西省民政厅将继续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着力推进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扎实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全力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责任编辑:杨羽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