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师霞 报道)11月1日,西安市举办“奋斗新时代 阔步新征程”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经开区专场发布会,西安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苏俊良介绍了经开区建区以来发生的巨大变迁。
西安经开区成立于1993年,2000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开发区,2002年设立国家级出口加工区。作为全省首个产值超千亿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经开区以全市1%的面积,贡献了约10%的生产总值,23%的工业增加值,累计入区企业4万余家,是全省、全市世界500强和中央企业投资最密集的区域之一。
苏俊良介绍,建区26年来,辛勤质朴、甘于奉献的经开人民,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默默的耕耘,让经开这片土地从偏僻荒芜到高楼林立、从传统封闭到开放包容、从物资匮乏到民生富足,发生了翻天覆地、沧海桑田的巨大变迁。
西安经开区坚持把推动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做强工业、做优产业,经济总量和质量同步提升,走在了西部前列。自1993年成立以来,经开区始终坚持产业立区、工业强区的发展宗旨,聚集发展动能,加快产业升级,2011年被国家工信部批准为首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区工业总产值达到1200亿元,成为陕西首个产值过千亿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走出了一条具有经开特色的内陆工业园区发展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安经开区围绕建设万亿级工业大走廊目标,聚焦打造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八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吸引了陕汽、吉利新能源等一大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质企业入区发展,形成较为完备的汽车全产业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高端制造业基地,2018年汽车产业产值达到809亿元,占全省的60%、全市的70%;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达到603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503亿元,能源加工产业总产值1323亿元,特别是工业总产值较2012年翻了两倍,达到3529亿元,总量占全市1/3,产业基础厚积薄发。同时,深厚的工业底蕴,为地区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成为西安乃至西部产业基础最雄厚、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第一动力,扩大开放、自主创新,发展潜力和活力显著增强,走在了西部前列。近年来,西安经开区以平台建设和制度创新为抓手,加快自贸区建设,引进博世、宝马等欧洲世界500强企业项目。推进投资便利化,形成创新成果40余项。同时,以优化营商环境和方便企业群众办事为主攻方向,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设立行政审批局,128项行政许可事项实现审管分离和集中审批,推进实施“最多跑一次”改革数字化转型和“一站两口三全”经开服务模式,260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一站式办结,在2018年全国营商环境综合排名中,经开区位列国家级经开区第4位。
坚持把城市建设作为第一支撑,拉大骨架、完善配套,城市功能和面貌大幅改善,走在了西部前列。建区初期,西安经开区把城中村改造作为拓展城市空间的重要手段,完成全区31个城中村改造,3万村民实现身份转变,5000余亩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农村形态彻底实现城市化转变。完善基础设施建设,134条道路266公里建成通车,高铁线路、地铁2号线、4号线等轨道交通相互联动;建成污水处理厂等各类给排水设施20余处、变电站17座、天然气调压站3座、供热设施3处,铺设水电气暖管网2000余公里,基础设施覆盖全域。建设绿色之城、花园之城,全区绿地面积达到272万㎡,绿化覆盖率达到了45.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6㎡/人。
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第一追求,优化服务、构筑和谐,民生事业和福祉实现跃升,走在了西部前列。西安经开区着力办好惠民实事,建成中小学13所、三甲医院2所,8所学校、4所三甲医院正在加快建设,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更多的优质服务。以构建“5分钟都市生活圈”为目标,建成熙地港、王府井、汉神百货、蓝海风中心、大融城等一大批高端商业综合体,城市形象、城市品质得到了极大提升。
26年沧桑巨变、26年风雨兼程。苏俊良最后表示,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低调务实、埋头苦干,用实干实绩为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贡献经开力量、体现经开担当。
责任编辑:李婷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