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师霞 报道) 10月28日,西安市举行“奋斗新时代阔步新征程”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航空基地专场发布会。航空基地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姚涌出席并介绍了航空基地自成立以来的发展成就。
航空基地是我国首个国家级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也是目前全国唯一以航空为专业特色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8年,航空基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5%,进出口贸易总额同比增长22.3%,完成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年度计划的169%,经济增长势头良好,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一座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航空新城已然崛起。
“纵观航空基地这些年的发展和建设,可以说是取得了‘四个新突破’。”姚涌说。
一是在特色集群打造上取得了新突破,先进制造集群效应彰显。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发展,航空基地从无到有,聚集起1200多家先进制造企业,铸就了全国独有的集飞机设计、整机制造、试飞鉴定、强度测试、专用装备制造、航空材料制备、零部件加工、人才培训、通用航空、旅游体验等为一体的航空全产业链条,先进制造产业集群效应得到充分彰显。先后培育了技术领先的“三压”重大装备群(即模锻液压、等温锻压、博赛旋压),已成为了国产“三机”(即大运飞机、新舟系列民机、小鹰通用飞机)的重要生产承载地,整体产业链完整度、配套协同度、集群聚集度在全国同类园区中处于领先地位,服务于国家航空产业总体布局,为航空产业的规模化增长夯实了基础,为民族航空工业的振兴贡献了力量。
今年8月份,在国家工信部开展的首批先进制造业集群认定上,西安航空产业集群成为全国航空领域唯一入选区域,对于进一步壮大航空产业规模、强化航空特色,巩固和提升西安航空产业发展优势和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在双创体系升级上取得了新突破,创新驱动赋能特色发展。航空基地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认真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探索出了一条适应航空产业特点、全方位支撑航空特色的双创体系,不断推进核心技术、核心装备、核心人才和核心产品等硬科技要素的集聚,构筑起航空产业发展的“硬实力”。先后引入Founders Space、优客工场等国内外优秀载体单位落户航空基地;联合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知名高校,共建国家级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助推提升区域产学研实力;携手腾讯云建设西安航空大数据中心,打造西北首家腾讯云工业云基地,汇聚双创优势资源,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建成各类众创载体26个,投入使用面积约53万平方米,注册创业企业600余家,难变形金属部件铸造、发动机精密零件制造、3D打印技术、纳米立方碳化硅、超轻镁锂合金、陶瓷基复合材料等一批核心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我国新型自研飞机上都得到应用。
三是在产业平台构建上取得新突破,开放合作共享引力十足。航空基地以“三个经济”为引领,强化平台支撑功能,发挥自身辐射带动作用,构建高水平、国际化的产业发展环境。去年,西安航空基地综合保税区经国务院批复正式设立,也成为中西部地区首个以航空制造产业为特色的综合保税区,今年8月正式通过国家验收,将为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提供国际化新舞台。与此同时,还紧抓低空空域逐步放开的战略机遇,按照“飞行带市场,市场拉产业,产业促发展”的思路,大力发展通用航空产业,形成了在全国首屈一指的通用航空竞争优势。
四是在新型城市建设上取得新突破,“三生融合”航空新城魅力焕发。航空基地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的发展思路,在生态环境、社会民生等各方面狠下功夫,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完善城市配套功能。15分钟政务服务圈、教育圈、健身圈、阅读圈、养老圈等十多个便民圈逐步形成,现代航空新城魅力焕发。
姚涌最后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航空基地还将继续肩负振兴民族航空工业的使命,紧抓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和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战略机遇,打造特色先进制造集群,构建特色创新驱动体系,完善产业平台服务功能,全力建设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航空新城,不断推动航空产业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追赶超越新篇章。
责任编辑:李婷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