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声音

西咸新区谱写创新城市发展方式新篇章

发布时间:2019-10-09 09:36:44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李晓燕 报道) 9月19日上午,陕西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举办的“奋力追赶超越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西咸新区专场发布会。西咸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康军以“践行新理念 奋进新时代 全力谱写西咸新区创新城市发展方式新篇章”为主题,介绍西咸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发布会现场

2011年5月,陕西省委省政府为加快西咸一体化、建设大西安,正式设立西咸新区。2014年1月,国务院批复西咸新区为我国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要求把西咸新区建成“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枢纽、西部大开发的新引擎和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范例”。

康军说到,新区成立八年来,特别是2017年代管托管以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紧抓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主线,紧盯建设大西安新中心的目标,加快聚集现代产业,持续优化生态、宜居、营商环境,推动新区城乡面貌、人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个现代时尚、活力迸发、美丽宜居的国家级新区正在三秦大地快速崛起。

奋力追赶超越  经济发展成为新引擎

经济增速持续高位运行。康军介绍,代管托管两年多来, 新区GDP一直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增速始终位列全省各地市第一;地方财政收入保持40%以上增长,其中税收占比保持在83%以上,总量两年翻了一番。今年上半年,GDP、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增长10%和51.2%,增速继续在全省乃至全国19个国家级新区中位居前列。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提升。今年上半年,新区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4.7%,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51.9%,规上工业综合能耗下降21.9%,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两年多来,新区常住人口增加8%;市场主体年均增长50%、总量突破10万户;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5%,其中民间投资年均增长51.8%,为新区下一步的大发展、大跨越积蓄了强劲势能。

坚持高质量发展  产业聚集形成新高地

创新驱动不断发力。西咸新区建设了西工大无人机产业基地、国家统筹科技资源示范基地、全国首个硬科技小镇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成众创载体49个,引进各类研发转化机构30家、创新创业团队1000多个,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现已如期建成投用。两年多来新区共引进内资223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9.36亿美元,年均分别增长88.8%和61.3%,引进百亿元以上项目22个、10亿元以上项目143个,引进世界500强32家、中国500强40家。

西咸新区“硬科技”小镇俯视图

西咸新区初步形成了以宝能新能源汽车、三一西安产业园、法国赛峰飞机起落架深度维修、爱生无人机等项目为支撑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以清华同方、中兴深蓝、软通动力、微软中国等为引领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以盒马鲜生西北总部、7-11连锁便利店、阿里巴巴菜鸟网络、京东健康西北总部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集群;以恒大童世界、华侨城欢乐谷、乐华城、洛克菲勒文化中心等为龙头的文化旅游产业集群,新区正在成为西部地区现代产业聚集的新高地。

狠抓高品质建设  大西安新中心展现新形象

西咸新区构建了大开大合、点状布局、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布局,形成了全域覆盖、城乡一体、多规合一的全区规划“一张图”,在全省首家实现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大力推进城市基础配套建设,累计建成市政道路630公里、各类管网2911公里。两年多来共建设海绵城市项目127个、613万平方米,实施中深层地热供热项目650万平方米。

聚力打造大西安新中心新轴线。按照打造与西安历史文化轴交相辉映、体现现代风貌的创新发展轴的定位,规划全长20公里的大西安新轴线。位于新轴线上的中央商务区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开发工程已全面启动建设,累计开工面积超过500万平方米,已建成104万平方米。大西安新中心进入全面推进、快速建设的新阶段。

深化改革创新  开发开放迸发新活力

体制机制创新持续深化。在新区本级内设20个党政管理部门,形成了“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全省率先探索试行街镇综合改革,调整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下沉便民服务和综合执法事项,增强了街镇保障发展、服务群众的功能。

试点示范成果丰硕。推进自贸、服贸、新型城镇化等10多项国家级试点示范多试联动,累计形成创新案例57项,“一带一路”语言服务标准体系等9项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全省首个自贸产业园建成运营,自贸区累计新增注册市场主体4676家。

对外开放格局加快形成。机场三期扩建项目正在加紧推进,空港新城获批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共引进13家航空公司区域总部和144家物流企业,累计开通航线355条,其中全货运航线23条,西北首条第五航权全货运航线顺利开航,2018年国际旅客和航空货邮增速居全国十大机场首位。新区的枢纽、门户、流动功能持续强化,正在成为全省“三个经济”发展的先行区。

航拍渭河秦汉新城段

优化“三个环境”  发展软实力凸显新优势

做美生态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较2016年改善11.2%,渭河、沣河、泾河等河流加快治理、修复,水质改善度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前列,土壤污染防治去年考核全省第一,三年来共新增绿地超过4700万平方米。做好宜居环境,制定实施包含815个项目的宜居环境三年建设计划,“15分钟便民服务圈”全域布局、加快建设;诗经里、茯茶镇、大秦文明园等成为群众休闲旅游新热点。做优营商环境,一枚公章管审批顺利实现,“3450”综合审批效能体系有效运行,“证照分离”改革在全省率先实施,微信办照经验被全国推广,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民生福祉实现新提升

促进就业增收,代管托管以来,开展城镇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5万人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近2万人, 2018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4%。完善公共服务,累计建成保障房14万套,建成包括秦汉清华附中、西咸黄冈中学等15所名校在内的各类学校50所,新增学位4.91万个。推进城乡融合,全区唯一的贫困村已顺利脱贫,贫困群众今年年底前将全面脱贫。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累计创建绿色家园示范村100个。创新社会治理,加快建设“智慧西咸”,智慧高效的社会治理体系逐步形成。大力推进“平安西咸”建设,探索推行综合网格化管理,社会大局始终保持和谐稳定。

康军表示,站在新的起点,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在省市的坚强领导下,牢记初心使命、奋力追赶超越,大力发展 “三个经济”,不断优化生态、宜居、营商“三个环境”,加快构筑产业聚集、内陆开放、科技创新“三大高地”,努力把西咸新区建成贯彻新发展理念、突出高质量发展的先行示范区,奋力谱写创新城市发展方式、建设大西安新中心的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李婷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