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

渭南经开区:跑出经济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发布时间:2019-09-27 14:57:29 来源:中国报道

作为一家省级开发区,近年来渭南经开区在发展中围绕“三个经济”主线,下好先手棋,在招商引资中“抓大不放小”,在项目建设推进中采取“腾笼换鸟”策略,破解发展瓶颈,不断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得益于此,今年上半年渭南经开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51.44亿元,同比增长18%;工业增加值完成13.53亿元,同比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增长23.21%,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初显。

得益于此,今年上半年渭南经开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51.44亿元,同比增长18%;工业增加值完成13.53亿元,同比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增长23.21%,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初显。

不久前,渭南经开区一家钢材制造公司因市场萎缩、销路不畅等原因,生产陷于停顿状态。闲置厂房、生产设备等资源如何处理?这让公司负责人头疼不已。在渭南经开区包联单位牵线下,另外一家从事机械制造的企业投资1.2亿元,收购了该公司的部分厂房和设备。“旧企业卸下了资源闲置的包袱,新项目迅速上马,宝贵的土地资源重新焕发生机,实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为新项目入驻牵线的包联单位有关负责人说,通过在部分项目推进中采取“腾笼换鸟”策略,盘活了闲置土地、厂房、设备等资源,将空间腾出来发展新招引的项目。

围绕“三个经济”发展主线,针对“三园一城”发展目标,今年以来渭南经开区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强化创新驱动,紧扣产业兴区、项目强区、错位发展、追赶超越主题,在招商引资中坚持“抓大不放小”的理念,在部分项目推进中用好“腾笼换鸟”策略, 持续完善产业链条,推动资源要素向以“三园一城”为代表的主导产业聚集,不断在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中凝聚起了强大发展动能。

伴随着每一次审时度势的理念转变和切合发展实际的务实举措,通过“抓大不放小”和“腾笼换鸟”,渭南经开区“抓”住了新机遇,“换”出了新动能,不断跑出经济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一退一进:

招商引资坚持“抓大不放小”,形成招引项目百花齐放局面

“坚持招商引领,项目为王,‘抓大不放小’,既要有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又要有一批‘短平快’的中小项目,力争跟踪对接一批、签约落地一批、开工建设一批,建成投运一批,形成星月同辉、百花齐放的项目次第发展态势。”年初的招商工作大会上,渭南经开区主要领导这样谋划项目招引思路。

随即,围绕食品精深加工、现代商贸物流、大健康酵素及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制造及核心零部件等主导产业,渭南经开区在全区范围内成立9个产业招商小组,区级主要领导挂帅、班子成员牵头、部门及街办领导负责、全区干部参与的“全员招商”工作格局迅速形成。

产业招商小组绘制全国“招商地图”,怀揣时间表和路线图,带着招商目标任务,半年来,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他们围绕行业领域排名前30位的食品企业、酵素企业、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制造企业等,先后赴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兰州等30余个城市,拜会有关企业家、考察各类项目60余个,全面推介全区区位优势、产业格局、资源禀赋、要素保障、营商环境等,一批重大项目负责人前来考察洽谈。

大项目顶天立地。南京金龙纯电动商用车制造、中车风电、华尊包装材料等一批投资体量大、带动能力强、规模效益好的重大产业类项目先后签约落地。“半年报”数据显示,全区大项目、产业类项目投资比重明显增加,固定资产投资超过5000万元以上的大项目同比增长47.4%,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90%以上,其中产业类项目完成投资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量62.5%。

小项目铺天盖地。在“抓大不放小”的招商思路引领下,吸引了山鹰纸业、盛都新材料、西贝彩印、扬之生物、环洁塑模、光明玻璃等41个中小项目成功嫁接入驻,盘活闲置厂房约20万平方米,展现出老树发新芽的蓬勃动力;开放运行的申华汽博园内,奔驰、大众、丰田、沃尔沃等24家汽车4S店已经投运,6家4S店正在洽谈进驻;建成开园的中国酵素城内,63家酵素生产、孵化及电商平台企业正式入驻,60余款产品已上线销售。

“结合土地资源紧俏及产业转型发展实际,我们引导淘汰一批‘僵尸企业’,引进入驻一批符合主导产业及产业链配套项目,实现土地溢价增值。”渭南经开区招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一退一进间,合理解决了土地、项目、产值和税收之间的供需矛盾,上半年经济运行总体呈现出产业转型、结构趋优、后劲增强、活力彰显的较好态势。

一增一降:

项目建设变部门多跑路为企业少跑腿,实现早建成快见效

“不到3年时间,我们企业从零起步,发展到今天的规模,这得益于渭南经开区全面的包联服务和完善的产业配套。”陕西乐丽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丽红介绍,该公司产品研发、检验检测、生产包装、市场开拓、宣传推广、物流配送等各个发展环节,都能得到项目包联单位的支持和帮助。如今,这家从事酵素生产的企业,正按市场预期,筹划扩大产能。

全市项目建设攻坚年活动开展以来,渭南经开区围绕破解项目建设中的“堵点”和“痛点”,对全年实施的62个重点项目,逐一落实10名包联领导和29个包联部门,在项目落地要素保障、项目建设中融资贵融资难、项目建设帮扶机制上出实招、解难题。

找准要素保障切入点。排查梳理制约项目落地慢的水电路气讯等要素环境,累计走访摸排200余家企业和14个在建项目,为30余家企业(项目)完成水电气等改造提升工作;解决企业车辆通行等问题;提前谋划实施华能热电联产经开区市政热网建设工程,做好项目热力直供,降低企业用能成本。

做实包联服务关键点。按照一个建设项目、一名包抓领导、一个牵头部门、一套方案推进、一张蓝图到底的“五个一”项目包联机制要求,全面收集62个重点建设项目及建成企业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已协调解决各类问题57个;开展“就业援助月”等人才招聘会8场次,先后为企业招聘各类用工人才600余人;通过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以上工业培育专项资金等申报,先后为企业争取各类资金4000余万元;携手12家银行及证券机构,为11家中小企业融资5.5亿元。

抓好督查考核突破点。坚持每周召开现场办公会,各职能部门通报周工作进展情况,提出下周工作任务和方向;坚持每周对1-2个重点建设项目调查研判,采用解剖麻雀的方式,找准并解决影响项目建设的深层次问题。充分运用“三项机制”,加大奖惩力度,将重点项目包联作为考核权重及干部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先后从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一线中提拔17人走上领导岗位。

“项目包联人员主动到企业服务的频次和质量增强了,企业到部门办事求助减少了,一增一降中,和谐融洽的‘亲’‘清’政商关系得以充分彰显。”渭南经开区发改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让每一位企业家少跑腿、少添堵,才能实现项目落地安心、建设顺心、发展放心、生活舒心。

渭南经开区项目包联工作得到辖区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好评,也实现了预期“战绩”:上半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51.44亿元,同比增长18%;工业增加值完成13.53亿元,同比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增长23.21%。

一加一减:

营商环境让企业尽享政策红包,变“最后一公里”为“最好一公里”

今年7月,渭南经开区全面落实免费刻制公章政策,新设企业只需在政务服务大厅领取并填写登记表,两个小时内企业就可以拿到全套新刻制的防伪印章,此举累计为每家企业节约时间成本3天,减少资金成本支出1100余元,让企业开办步入“零障碍”“零成本”时代。

企业开办实现“零成本”“零障碍”只是渭南经开区优化营商环境的举措之一。

今年以来,渭南经开区将优化营商环境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前期准备工作结合起来,相继开展了“入企大走访”“党建联合体”等活动,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

为夯实主题教育成效,切实服务企业发展,针对企业面临的堵点、难点和痛点,渭南经开区“对靶”施策、精准发力,在“三办”(马上办、创新办、集成办)服务理念上,推行“三员”[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专员、政务服务帮办(代办)员、重点项目五星服务员]制度,在服务和效率上做“加法”,在环节和成本上做“减法”,用服务提升核心竞争力、产业吸引力。

服务和效率做“加法”。全面推进“证照分离”、简易注销改革,落实容缺办理机制;继续推行“一窗受理、信息共享、全程联办”;不断深化“只进一扇门”改革,打通优化利企便民“最后一公里”;全面落实首问负责、预约服务、并联审批、限时办结等制度,提升服务企业的质量和水平。

环节和成本做“减法”。立足减环节、缩流程,全面开通网上办、微信办,企业开办时间由原来的5个工作日变成现在的当场办结;政务服务大厅33个服务窗口完全满足税务办理、行政审批、便民服务等各类办理事项124项,“最多跑一次”办理事项达401项,“一站式”服务、“一个窗口”受理、“一枚印章管审批”的改革成效日益彰显。

上半年,渭南经开区共取消、承接中省市取消、下放、委托行政审批事项88项,保留区级行政许可事项127项;“减税降费”政策红包让企业受益607万元;725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全部入驻政务服务大厅办理。得益于良好的营商环境,截至目前,全区新增各类市场主体863户,新增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企业60户,全区营商环境进一步得到优化。

“企业发展到哪个阶段、步入到哪个环节,我们的服务触角就要延伸到哪里。营商环境具体化就是急企业所需、解企业所难,把‘最后一公里’做成‘最好一公里’。”渭南经开区党工委书记韦红革说,下一步渭南经开区将贯彻落实好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精神,不断攻坚克难,把稳增长摆在首要位置;继续担当作为,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始终牢记使命,以主题教育成效助力追赶超越,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责任编辑:聂茵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