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

实施退耕还林工程 渭南实现生态经济双赢

发布时间:2019-09-12 16:11:29 推广 来源:三秦都市报

8月26日,从渭南市林业局了解到,截至2018年底,渭南市累计完成退耕还林工程造林任务259.39万亩(退耕地还林95.26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138.93万亩,封山育林25.2万亩)。

渭南市从1999年开始,坚持“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方针,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秦东增绿、农民增收”为目标,科学规划,精心组织,精心实施退耕还林,认真开展政策兑付工作。认真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将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纳入全市生态环境建设中。同步安排、同步实施,通过调查研究高位谋划,扎实安排,强势推进。

据统计,从2008年开始实施完成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项目38个,建设示范园37.5万亩,改造低产低效林18.3万亩,完成农民技能培训项目56个,共培训林农38600余人(次),完成补植补造62.12万亩。通过20年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对改善渭南市局部生态环境、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助推脱贫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达到了“林业发展、生态改善、群众增收”的预期目标。

退耕还林后,农户不仅通过国家粮款补助直接增加了收入,而且在一些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结合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因地制宜发展起了经济效益显著的特色经济林产业,成为了当地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很大程度上助推了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近年来,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也为渭南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良好机遇,甚至改变了农民广种薄收的传统习惯,全市各地把退耕还林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合理调整土地利用和种植结构,因地制宜推行林经间作、种养结合、产业配套等多种开发治理模式,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和循环经济,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责任编辑:聂茵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