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杨欣 报道) 8月30日,“中省媒体走凤县”全媒体采访活动第二天,媒体参访团分别走进了陕西汉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红花铺林麝产业示范园以及凤县红花铺镇永生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了解凤县近年来坚持绿色发展,厚植生态,利用新产业创新动能,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最终实现转型突破的绿色发展故事。
陕西汉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铜箔制造、销售及售后服务的高科技企业,也是陕西省第一家生产锂电池负极专用铜箔的专业公司。谈起建厂经历,该公司负责人介绍,一般生产锂电池负极专用铜箔的厂区,建设工期最短也得一年半,为了加快项目建设,公司利用航天六院的厂房旧址,经过规划改造,从2016年2月开始建设到2016年底正式投产,仅用了短短10个月时间。“在老工业旧址上整合资源建设新厂房,能够减少资源浪费,杜绝环境污染。同时,企业项目生产过程实现零排放,能够更好地助力实现当地高质量发展目标,贡献绿色GDP。”
目前,该公司计划投资12亿元建设年产1.3亿平方米动力锂电池负极专用铜箔项目。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项目建设用地43.43亩,投资3.9亿元,已于2017年底建成投产,形成年产6000万平方米6-12微米不同规格标准动力锂电池负极专用铜箔生产能力,年销售收入4.5亿元以上,实现利税5000万元;二期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实现产品多元化,年实现销售收入预计可达10亿元,实现利税8000万元,安排就业岗位300余个。
近年来,在山奇水秀的凤县,除了有老工业迎来新生的传奇,特色农业助力县域绿色发展的故事也在不断上演,林麝养殖产业便是这故事中最动人的篇章。
红花铺林麝产业示范园于2019年6月建成运营,由林麝养殖、综合服务和生态招商三大板块组成。其中林麝养殖板块分集中饲养区、散养区和观光区三大区域建设,现已修建标准化圈舍287间,首批入圈林麝30对。生态招商区目前已成功招商入驻企业7家,其中建成企业3家,在建2家,落户2家,预计养殖容量将达到3000头以上。“红花铺林麝产业示范园从林麝种源入手,培育良种繁育企业,进一步做大养殖规模,拉动配套的饲草种植、管理技术服务、观光养殖等,逐步实现林麝养殖全产业链融合发展。” 红花铺镇党委书记任利军对林麝养殖全产业链发展信心满满。
除了持续带动全镇林麝产业发展,林麝产业示范园项目还将红花铺镇162户贫困户全部嵌入林麝产业链,帮助群众脱贫致富。 “在没来林麝产业示范园之前,我在家务农,偶尔外出打打零工,收入很不稳定。今年四月份,我接受了专业培训,获得了饲养员证书。现如今有了稳定收入,日子也越过越舒坦。”林麝饲养员蒋建斌高兴地说。
为了这一绿色朝阳产业的蒸蒸日上,凤县制定了《林麝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8年)》,谋划了林麝良种繁育、麝产品开发等10大产业体系建设工程,规划相关项目86个、投资9.6亿元,到规划期末可实现林麝存栏5万头,年产麝香250千克,全产业链工程建设处于全球领先,实现年产值30亿元的发展目标。
农民的腰包逐渐“鼓”起来的同时,凤县紧跟时代步伐,着力建设农村群众的精神家园,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
"两馆一街"分别是凤县红花铺镇永生村时代新声馆(即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故道新风馆(即村史馆)以及乡风乡风文明一条街。时代新声馆,传党音,汇民声;故道新风馆,承乡风,促文明;乡风文明一条街,创新举措,延伸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宣传阵地。永生村通过打造“两馆一街”,绘就出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百姓和谐”的美丽乡村画卷。
凤县,这座曾经因矿而兴的资源型小城,面对资源萎缩等多重压力,坚定不移地走加快转型、绿色发展新路子,积极培育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利用新产业创新动能,老工业迎来新生,特色农业蓬勃发展……风起扬帆正当时,砥砺奋进谱新篇,如今的凤县正以更加自信的姿态奔跑在高质量发展的大道上。
责任编辑:李婷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