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声音

咸阳70年:从“一穷二白”走向繁荣富强

发布时间:2019-08-13 18:25:13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李晓燕 报道) 8月13日上午10时,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与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共同举办“奋力追赶超越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中共咸阳市委书记、咸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岳亮以“七十载富强人文健康奋进之路——‘大秦故都·德善咸阳’时代之变”为主题介绍了咸阳70年改革发展历程。

秦地最胜,无如咸阳。70年来,咸阳和祖国同奋进、与时代共成长,干部群众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动咸阳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岳亮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咸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五个扎实”要求和“五新”战略任务,立足爬坡过坎、矢志追赶超越,咸阳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一穷二白向繁荣富强的裂变

“发展是硬道理。”岳亮说,建国之初,咸阳生产总值只有1.07亿元,工业仅有纺纱、轧花、榨油、酒精几家小作坊。经过70年的改革发展,咸阳顺利完成了经济恢复、社会主义改造等各个建设阶段的历史任务,迈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代。2018年生产总值2376.45亿元、是建国初的2200多倍,人均GDP达到54368元、增长了820多倍,公共财政收入89.09亿元、增长了3900多倍。

今日之咸阳,迎来了向产业门类齐全、综合实力雄厚的现代化城市的华丽转身,正在高质量发展的大道上加快追赶超越。

现代工业发展蒸蒸日上,形成了以电子、医药、食品、纺织、建材、能化、装备制造等七大优势产业为支撑,高端能化、电子显示、汽车制造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为主导,CEC8.6代液晶面板及基板玻璃生产线、冠捷电视、新能源汽车、正泰智能电气、法士特智能制造、浩泽净水、天基互联星座、孙思邈药业等重点项目为龙头的现代产业体系。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739户,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近3000亿元。特色农业壮大欣欣向荣,北部优质苹果、中部时令水果、南部设施蔬菜等特色农业板块蓬勃发展,奶山羊存栏量约占全省1/3、全国1/5。第三产业呈现勃勃生机,电子商务以“买西北”撬起“卖全国”大市场,以袁家村、马嵬驿等为代表的乡村旅游每年到访游客5000多万人次,打响了乡村旅游看咸阳、遗产旅游品咸阳、红色旅游读咸阳、休闲旅游赞咸阳品牌。全市产业结构从建国初的86.9:7.5:5.6调整到2018年的12.0:56.9:31.1。

封闭保守向开放通达的锐变

开放与包容是赳赳秦人的基因特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咸阳抢抓“一带一路”倡议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建设机遇,大力推进向西开放、双向开放和全面开放,致力于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

“今日之咸阳,已经由过去不沿边不靠海的内陆腹地,一跃成为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和‘一带一路’的核心区域。”岳亮说。

“朋友圈”越交越广,咸阳先后同10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合作交流与经贸往来关系,与日本成田、美国罗切斯特等16个城市缔结为友好城市,朋友圈遍及世界四大洲,是“中国甲级对外开放城市”。“辐射面”越来越大,“咸阳马栏红”苹果、咸阳茯茶、中医药等走出国门。2018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73.25亿元、增长69.4%。坚持以全方位开放倒逼深层次改革,机构改革基本完成,贫困群众用药保障、市政设施限时维修等“微改革”得到人民群众普遍叫好。此外,开展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规范涉企收费、诚信体系建设、优化便民服务、促进政策落地落实“五大专项行动”,争创“零投诉”营商环境。2018年,全市非公经济增加值1271.65亿元,占GDP比例为53.7%。

旧镇乡集向现代城市的蝶变

“城市的发展是历史变迁的缩影。”岳亮介绍,上世纪中叶,咸阳城区只有3.03平方公里、人口1.85万,25条街道总长也仅有10.4公里,渭河上没有任何桥梁,群众过河只能摆渡,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市区也只有人民路一条主街。经过70年的发展,全市城镇常住人口已经达到224万,主城区面积扩大到90.6平方公里、人口达92.4万,城镇化率提高到51.3%。

今日之咸阳,一座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传统与时尚完美融合的现代化都市正在渭水之滨崛起。框架不断延伸,实施主城区改造提升“6+3”工程,城市空间格局更加明晰。交通四通八达,境内公路超1.6万公里,高速公路从无到有达530公里,13个县市区实现县县通高速;3条铁路境内设站点34个,地铁一号线二期工程今年通车;咸阳国际机场连续2年旅客吞吐量增速全国第一,1小时可通达国内40多个城市。生态更加优美,以“虽为人作、宛似天成”理念建成逾万亩的咸阳湖碧波荡漾。城市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成功跻身全国十大智慧城市。

绝对贫困向全面小康的巨变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岳亮表示,近年来,咸阳紧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经过努力,2018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3364元和10893元,是1978年的77倍和193倍。

今日之咸阳,老百姓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脱贫攻坚成效显著,43.39万人已经脱贫,永寿、长武、旬邑、淳化4个国定贫困县成功摘帽,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的9.67%下降到2018年底的1.55%。人居环境极大改善,城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9%、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63.6%。民生福祉持续上扬,居民消费不断升级,2018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74.19亿元,是1949年的近1300倍。

文物大市向文化强市的质变

“秦中自古帝王州。”咸阳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历史遗存相得益彰,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交相辉映。立足这一优势,咸阳高举文化自信大旗,大力弘扬马栏精神,让文物说话、让历史鲜活,凝炼提出“崇德包容、尚法创新”咸阳精神和“大秦故都、德善咸阳”城市品牌,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

今日之咸阳,已然成为传承文明的高地、培育文明的沃土、践行文明的标杆。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大秦帝国》《那年花开月正圆》闪亮万家荧屏,2018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14%;文化自信更加彰显,音乐类节目《礼仪东方》入选“五个一”工程,戏剧《大汉苏武》、眉户剧《樱桃红了》等被列为省“八艺节”展演剧目;文明风尚蔚然成风,梁增基、呼秀珍等咸阳好人的“蒲公英”效应不断释放,咸阳精神和城市品牌深植人心。

70年来,咸阳从一穷二白、温饱不足到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跨越,充分印证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恢弘历史,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无比优越性,也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岳亮表示,咸阳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追赶超越不懈怠、撸起袖子加油干,奋力迈出建设富强人文健康新咸阳更加坚实的步伐,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并献上咸阳厚礼。

责任编辑:李婷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