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李晓燕 报道) 8月8日上午10时,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与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共同举办“奋力追赶超越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中共宝鸡市委副书记、市长惠进才,中共宝鸡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荣贤,中共宝鸡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武勇超出席,介绍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宝鸡市聚力“四城”建设取得的成就,并回答记者提问。
“建国7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1年、西部大开发20年以来,几代宝鸡人闻鸡起舞、砥砺奋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惠进才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宝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追赶超越和“五个扎实”要求,努力建设“一带一路”上的国际化城市、装备制造业名城、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名城、宜居宜业美丽幸福城市,开创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据介绍,从1949到2018年,宝鸡地区生产总值由0.9亿元增长到2265.16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由66元增加到59988元,地方财政收入由0.1亿元增加到87.76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26.5:53:20.5发展到7.2:63.3:29.5。
“70年栉风沐雨、70年春华秋实,宝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惠进才说,工业由弱到强,实现了“制造宝鸡”之变。70年来,宝鸡工业实力不断增强,从一个老工业基地嬗变为装备制造业强市,制造业已成为宝鸡的硬实力。建国初期,全市仅有工业企业74户,工业总产值0.31亿元。经过70年发展,工业企业达到6200余户,从业人员近30万人,建成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4个省级开发区和21个工业集中区,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年均增长14.9%,工业增加值达到1064亿元,占GDP比重47%。
经过70年发展,宝鸡逐步形成了以汽车零部件、钛及钛合金、烟酒食品、能源化工、优势装备制造五大支柱产业集群,以及航空航天、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五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工业体系,涵盖35个工业门类、224个工业行业,拥有陕汽、吉利、东岭、石油钢管等一批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五大支柱产业占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3.3%,钛产业规模居全国之首、全球第二,汽车产业产值占到全省三分之一,被誉为“中国钛谷”“丝路汽车名城”。宝鸡工业也正由“制造”向“智造”升级,宝鸡是38个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之一,拥有国家级研发中心或分中心17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GDP比重达到46.3%。
城市由小到大,实现了“名城宝鸡”之变。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宝鸡成为国家关天经济区、关中平原城市群规划的副中心城市,在国家区域战略中的地位愈加突出。据介绍,1949年,宝鸡市区规划面积仅20平方公里,人口24.8万人。改革开放以来,实施“东扩南移北上”战略,规划面积达到117平方公里,形成了“一带一轴五组团”城市空间布局,市区建成总长538.2公里的城市道路504条,架起渭河大桥13座,主城区人口增长到102万人,宝鸡进入全国大城市序列,属陕西省第二大城市。此外,建成全国重点镇和特色小城镇17个、省级重点镇和重点示范镇18个,城镇化率达到53.17%,比1990年提高32.9个百分点。
百姓由苦到甜,实现了“小康宝鸡”之变。宝鸡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发展生产,努力改善民生,持续增加居民收入,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实现总体小康,正在迈向全面小康。惠进才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宝鸡通过一系列攻坚举措向贫困宣战,全市51万贫困人口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的11.9%下降到2.2%。2018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1802元和11936元,改革开放以来年均增长12.2%和12.3%。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村基础设施水平大幅提升,宝鸡被评为“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地区”。农业生产实现了由单一的粮食种植向多元化经营转变,农业总产值达到289.25亿元,比1949年的0.99亿元增长了292倍,粮食总产达到132.54万吨,果品面积达到209.6万亩,被誉为中国猕猴桃之乡、世界生态羊奶名城和中华蜜蜂之乡。
开放由点到面,实现了“海外宝鸡”之变。积极融入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大格局,大力发展“三个经济”,宝鸡成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和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形成了开放大通道,先后建成陇海、宝成、宝中、宝兰铁路以及西宝、宝天等高速公路,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1.67万公里,是改革开放初期近5倍。建成了开放大平台,建设宝鸡港务区,形成了陆港新城、空港新城、综合保税区、会展中心四个功能组团,搭建起了多层次的开放平台。产品走向五大洲,钛产品、石油装备、机床工具和苹果、猕猴桃等众多“宝鸡造”和“宝鸡产”漂洋过海、走向世界。国际交流常态化,与澳大利亚墨尔顿、英国斯托克波特等14个国内外友好城市建立了合作关系,与15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往来,宝鸡的“朋友圈”遍及全球。
生态由好到优,实现了“宜居宝鸡”之变。坚持走“工业城市生态最美、生态城市工业最强”的路子,先后荣获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优良的生态环境已成为宝鸡软实力、靓丽名片。
人文由旧到新,实现了“魅力宝鸡”之变。宝鸡的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人文底蕴与时代精神实现了深度融合,是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成功创建为全国文明城市,形成了“看中国、来宝鸡”的独特魅力。2018年,宝鸡游客接待量突破1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68.45亿元。
惠进才表示,宝鸡70年的发展成果,体现了377万宝鸡人民的不懈努力,也是中国发展奇迹的见证和缩影。全市上下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高质量发展不动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加快“四城”建设,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征程中努力把宝鸡各项事业推向前进。
责任编辑:李婷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