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通讯员 代绪刚) “廖自飞是个敢说敢干有思想的书记!以前的莲花台村没有产业,我们只能四处打零工。我一家五口人,老母亲体弱多病,媳妇儿有甲亢,我自己手是四级残疾,打零工一年都维持不了家用,现在好了,在家门口就业既能照顾到老小,还收入稳定,劳务公司成立不到一年,我就挣了3万多。”商南县湘河镇莲花台村庙沟街组贫困户汤秀乾高兴的介绍到。
据了解,莲花台村劳务公司是响应村党支部号召,多番探讨,于2018年6月成立,设立有工程部、人力资源部、财务部和权益保障服务部等四个职能部门,利润上交村集体经济30%,全体村民参与分红。十个月来,通过承揽村域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产业项目建设等劳务,累计发放工人工资30余万元,给村集体经济上交3万元,实现了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的巨大突破,提振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增强了脱贫致富的能力。打造劳务公司平台,是莲花台村识变、应变、求变的一个探索,也是在落实“党旗引领脱贫路”活动作出的一次崭新的尝试。该村充分利用劳务公司开展好贫困户就业安置、就业信息发布、劳务资源调配、技能培训、劳资纠纷等公益服务,让有能力、有意愿的贫困群众实现就业、发展产业,多渠道增加稳定收入,实现更多群众“稳定就业、稳定收入”的“双稳梦”。
今年以来,商南县按照全县脱贫摘帽总体规划,着力推进村级劳务合作组织建设,组织灵活就业人员加入合作社,形成“党支部+村级劳务合作组织+能人大户+贫困劳动力”就业模式,通过承接劳务项目、组织务工、提供就业服务、劳动维权等方式,带动灵活就业人员稳定就业、持续增收,破解全县灵活就业人员(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收入不稳定难题,实现增收脱贫。
商南县计划到今年年底,通过组建村级劳务合作组织、发展镇村产业、开发就业岗位、提供就业服务、落实扶持政策等措施,实现组建村级劳务合作组织100个以上(69个贫困村全覆盖),帮助灵活就业人员实现稳定就业10000人以上,其中贫困劳动力5000人以上,年人均务工收入达20000元以上。到2020年底,全县126村(社区)村级劳务合作组织全覆盖,帮助灵活就业人员实现稳定就业15000人以上,其中贫困劳动力8000人以上,年人均务工收入达30000元以上。到2021年底,巩固提升村级劳务合作组织水平,帮助灵活就业人员实现稳定就业20000人以上,其中贫困劳动力10000人以上,年人均务工收入稳定在30000元以上。
在劳务组织建设方面,由各镇办统筹协调,指导各村(社区)组建村级劳务合作组织,村级劳务合作组织由村“两委”牵头负责。原则上各村(社区)独立组建村级劳务合作组织,也可以依托现有的村级综合性合作社组建,明确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单独开设专户进行资金核算,以劳务合作社(协会)的名义对外开展劳务相关的工作。村级劳务合作组织负责人可以由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兼任,也可以选聘本村作风正派、办事公道、经营管理能力强的“能人大户、劳务大户、劳务经纪人”担任。村级就业扶贫信息员全程参与劳务合作组织的管理和运营。本村灵活就业劳动力和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全部登记为劳务合作社(协会)成员。村级劳务合作组织在各镇办的指导下,制定村级劳务合作组织章程及管理运行制度,对经营、管理及社员权利义务等进行规范。由各镇办负责,以村(社区)为单位开展劳动力就业情况调查摸底,全面摸清辖区内16-60周岁男性和16-50周岁女性劳动力就业状况,对辖区内灵活就业人员按性别、年龄、健康状况、技能特长、现从事行业等进行汇总,摸清劳动力技能特长。各镇办协助指导村级劳务合作组织,积极与县内公共人力资源市场、企业、合作社、创业大户等用工单位沟通联系,主动承接劳务项目,对接用工需求,安排专人进行人岗匹配,推荐就业。
在提供就业服务方面,村级劳务合作组织按照各镇办需求,通过微信公众号、劳务交流群、村务公开栏及时发布务工信息。县就业扶贫办负责联系培训机构深入镇村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实用技术培训,村级劳务合作组织组织务工人员积极参训,培训结束后及时做好技能鉴定考核等工作,提升灵活就业人员就业能力。安排专人收集务工合同、工资收入等证明材料,做好贫困劳动力一次性求职补贴等扶持政策申报工作。村级劳务合作组织与县劳动监察大队、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法律援助中心衔接,定期组织辖区内用工单位和务工人员参加劳动维权知识培训,提升用人单位的法律意识和务工人员的维权意识。做好务工人员的劳资纠纷、工伤事故调处,法律援助等工作,全力做好维权保障工作。村级劳务合作组织安排专人做好辖区内务工人员的工作纪实,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扶工作,对务工收入低的人员开展“一对一”重点帮扶,对缺技术人员开展有针对性技能培训,对内生动力不足人员开展扶志扶智。
同时,加大对村级劳务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各镇办各类工程的劳务用工,优先由村级劳务合作组织承接。对吸纳10名以上贫困劳动力就业的村级劳务合作组织优先认定为县级就业扶贫基地。被认定为就业扶贫基地的村级劳务合作组织,年度内贫困劳动力在岗人数累计达到20人、50人、100人的,分别给予一次性奖补资金2万元、5万元、10万元;对组织引领作用发挥突出的村级组织,给予1-3万元奖励,并在年度考核中优先评为先进。
责任编辑:杨羽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