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

渭南高新区:3D打印助推创新“智造”

发布时间:2019-05-26 22:44:37 来源:渭南日报

科技引领未来,创新驱动发展。

2013年,渭南高新区将3D打印作为追赶超越、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突破点,在国内率先实施增材制造产业化工作,建设渭南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

从2013年到2019年,渭南3D打印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目前已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产业园区之一。通过实施3D打印产业“6+1”模式和“3D打印+”发展战略,园区规模效应、人才集聚优势显现,产业发展提速,产业孵化速度明显加快,切实推动高新区创新“智造”步伐不断加快。

搭建平台 注重产业化应用

作为国家级高新区的渭南高新区,是全市对外开放的窗口,也是渭南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

2013年,为了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创新型特色产业园区,经过深入系统的调研,高新区将发展的眼光放在了3D打印产业上。

在科技部、工信部等多方的大力支持下,依托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一批国家级平台和中国工程院卢秉恒院士等一批行业高层次人才团队,渭南3D打印产业基地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转变,产业规模效应、人才集聚优势显现,产业发展提速,产业孵化速度明显加快,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产业园区之一。

渭南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累计投资8亿元,建成了2.3万平方米3D打印科技企业孵化器、10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2.5万平方米的配套设施。同时,还统筹规划产业成长区1000亩,为产业化承载创造了硬件条件。

“在发展3D打印产业中,我们要始终坚持创新技术链、完善资金链、健全服务链、培育产业链四个环节,以‘3D打印+’模式推动制造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优势叠加、政策共享、功能互补,推动形成特色鲜明、层次分明、协调有序的区域发展格局。”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朱忠效为3D打印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基地发展中,高新区始终坚持“3D打印+”的产业发展定位。重点围绕实施3D打印产业化示范应用,加快3D打印与传统产业结合。实施“3D打印+航空”“3D打印+汽车”“3D打印+医疗”“3D打印+铸造”“3D打印+教育”等一系列“3D打印+产业”模式,借助3D打印技术优势,解决传统产业技术难点、痛点,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引进孵化各种类型中小科技企业。

其中,“3D打印+航空”。高新区与西工大黄卫东教授团队联合组建“陕西增材制造研究院”,集中研究“3D打印+航空航天”,解决了我省航空航天领域、军工领域精密部件拓扑优化、工艺设计、精密制造、修复等难题。

“3D打印+医疗”。高新区整合优势资源,建立生物医学3D打印协同创新平台,积极推进3D打印与生物医疗器械产业的深度融合,形成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内企业,陕西聚高增材智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已运用3D打印技术,完成了84例医疗临床案例,其中3D打印PEEK护心板植入体、3D打印PEEK丹顶鹤鸟喙等多个案例为世界首创。

“3D打印+教育”。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渭南教育培育中心的3D打印创新教育工作被教育部、人社部列为试点,“3D打印+教育”的“渭南模式”在全国广泛推广应用。

……

通过大力发展“3D打印+”模式,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在诸多领域成功应用。“渭南3D打印+”的模式也被工信部写入《国家增材制造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

创新模式 营造良好环境

完善的模式,良好的环境,是产业发展的根本。

对此,高新区围绕创新技术链、完善资金链、健全服务链、培育产业链,形成了渭南3D打印“6+1模式”,全力打造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

渭南3D打印“6+1模式”,即打造6个体系和1支人才队伍。在“6+1模式”中,目前已经规划建设了产业承载体系、初步建立了协同创新体系、建立了投融资保障体系、建立相对完善的政策体系、建立全方位的服务体系、积极打造中省市区四级联动机制。同时,建设了一支高素质创新人才队伍。

特别令人瞩目的是,在投融资保障体系上,高新区发起设立了国内第一支3D打印创投基金——陕西省3D打印创业投资基金,首期规模2.5亿元。并成立科创担保公司,协调银行、基金和风投公司,争取了6.8亿元贷款,服务园区企业产业化发展。

高新区管委会主任薛清军多次指出,“企业是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企业家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对于营造优良的创新创业环境,他有着高标准的要求:“持续优化服务,给予基地企业更多的支持与帮助,让企业能够无后顾之忧地大展身手。”

丰富多样的“3D打印+”系列产品

渭南鼎信创新智造科技有限公司是首个入住并参建渭南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的企业,主要从事3D打印及数字制造技术在创新教育领域的研究与应用。

在创立时,基地通过市场化方式解决了团队一部分启动资金,提供了住宿、办公、研发和生产场所;安排专人负责企业服务工作,全程办理登记注册手续;帮助分析目标市场,协助对接应用客户。

在高新区的精准服务下,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已开发完成1500多学时的中小学创新教育课程,并成功应用到500余所中小学校;与人社出版集团共同完成国内首个《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方案,开发完成国内首套专业核心教材8本。

3D打印专用教材

筑巢引得凤来栖。在硬件、软件的不断优化下,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的发展日新月异,园区成功孵化了陕西增材院、陕西智拓、陕西聚高、渭南领智等多家企业,入驻企业总数达到100家。金属粉末系列产品、3D打印设备系列产品、3D打印材料系列产品、3D软件产品等技术和产品已成功应用于航空、航天、军工和传统制造业等领域,取得良好社会和经济效益。2018年,园区产值突破15亿元。

人才支撑 集聚发展动能

科技是发展的强大引擎,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

对此,在3D打印产业发展中,高新区广纳3D打印产业领军人才,开展多途径合作。

其中,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21所国内高校、科研单位深度合作,与中国工程院干勇、卢秉恒、王华明院士,千人计划学者陈耀龙、孙伟,教育部长江学者黄卫东、李涤尘、赵万华教授等72名新材料专家、43位3D打印专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与此同时,高新区还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高标准编制实施《人才特区建设规划》,出台了《渭南高新区推进科技创新创业若干政策》,针对企业人才培养,充分发挥渭南职业教育资源丰富的优势,采取政府、企业、学校相结合,多层次培养3D打印创新人才和实用人才。同时,还在人社部的支持下,组建渭南3D打印创新学院,培养产业应用型人才。通过建立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人才培育基地,快速形成具有规模效应和聚集效应的3D打印人才队伍。

渭南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

人才的集聚效应逐步显现,助推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内各企业迈上了更高的台阶、取得更多荣誉。陕西聚高聚醚醚酮3D打印技术在国际索尔维杯增材制造大赛上荣获全球亚军,在中国增材制造创新创业大赛荣获第一名。陕西博鼎公司3D打印快速精铸航空涡轮发动机叶片项目荣获第七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三等奖,并代表陕西参加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军民融合成果展。渭南鼎信创新智造科技有限公司荣获第三届中国3D打印创意设计大赛三等奖。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七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先进制造组,基地5家企业进入决赛,占到全省的一半,为渭南历年最好成绩。

6年多时间,高新区3D打印涉及的领域高层次人才、专利申报及授权数量,每年都在高速增长。截至目前,引进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超过160人;累计获得专利628项以上;先后荣获增材制造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国家级3D打印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3D打印众创空间、增材制造国家创新中心产业化基地等诸多国家级荣誉……

风好正是扬帆时,策马扬鞭再奋蹄。未来,渭南高新区将继续做好3D打印这篇大文章,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极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区,助力建设关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

责任编辑:聂茵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