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陈贺迎
河涌环绕,廊桥相连,遒劲古榕,公园凉亭,石栏碑刻……走进龙津村,一个诗情画意的岭南水乡美景尽收眼底。可是谁能想到,这个景美人和、被国家民政部评为“全国农村幸福社区建设示范村”的美丽乡村,20年前竟是一个背负着4亿多元人民币的“巨债村”。
20年后的今天,昔日的“负债村”,变成了村集体年收入过亿元的“富裕村”,水清了、树绿了、村美了,村民们过上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现代乡村田园生活。
临危受命 责任重大
龙津村位于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的南庄镇,是一个有着700多年悠久历史和文化传承的古村落。20年前,处于改革前沿的龙津村虽然享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但由于村办企业盲目扩张,多数走到负债边缘。当时的龙津村负债4亿多元,集体经济处于比较恶劣的状况,村民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整个村庄没有了往日的生机。
龙津村全貌
如何让这个古村落实现振兴,让传统的乡村文化得以传承发扬,成为南庄镇党委政府的一件大事。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投身商海、视野开阔且企业管理经验比较丰富的冯耀泉临危受命,出任龙津村党委书记。面对这样一个“烂摊子”冯耀泉深感责任重大。
冯耀泉认为,龙津村首先要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抓起。为选拔优秀人才,龙津村还借助网络大数据技术,将基层善治管理流程与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相结合,以此为基础,精准统计分析,实时调整人员配置、投放培训教育指导、实施奖惩机制等,快速发现家风正、有能力的优秀人才,形成“能者贤者实干者脱颖而出”的人才选拔引导机制。
龙津村还在广东省率先推出了“党员村民代表责任制”,以村两委为领导核心,村民代表与党员结对“参政”,扩大并实现了村务“共治”。同时,村党委还探索构建了一套以党建引领,实现乡村振兴的共建共治共享新体制,形成村情共知、村资共管、村责共担、村利共享的良好局面,确保村民们有序参与、理性表达、有效协商。
目标明确,多措并举,通过一系列的改革调整,龙津村的各项工作步入正常轨道,并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新景象,村民对村两委的支持度和满意度明显提升。
发展经济 扭亏为盈
1998年以前,由于村办企业经营不善,连年亏损,龙津村的土地、厂房、设备等集体资产几乎都抵押了出去。
冯耀泉上任后,立即着手大刀阔斧地改革。首先对长期亏损的几家村办企业实施停产整顿和企业转制。通过转租使用权,村里不仅摆脱了企业长期亏损的包袱,每年还可以获得2000万元的租金收入,盘活了村集体经济。同时,引领村集体经济由单一的“土地出租”模式向“物业租赁”的复合型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比如新龙津人公寓租赁,主要是取消村民闲置屋出租,将新建设的公寓集中出租给外来务工人员,这也是他们对物业租赁形式的一种全新探索,不仅解决卫生、治安以及邻里和谐三大问题,遏制住了城中村,还让集体和村民利益实现双赢。
2018年10月1日,龙津村第十届国庆环村跑活动
为实现村集体经济协调发展,村党委严格遵循“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将村里下辖的10个村小组依据其各自的经济基础和发展条件划分为“标杆村组”“一般村组”和“薄弱村组”,允许有条件的村组先发展起来,再回过头来带动经济落后村组,先富带动后富,实现共同富裕。处于龙津村“内陆”的红光小组,由于区域位置不佳,难以发展商铺物业,而村委会与其合作共建的“新龙津人公寓”物业租赁,已成为该村小组的主要经济支柱。红光村小组长廖礼庆感慨地说:“20多年来龙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只收一亩地几千块的土地租金,改造之后变成一亩几万块的物业租金,土地增值了十几倍。”
“2008年深秋,当把村集体欠银行的最后一笔款近5890万元一次性全部还清后,我如释重负,终于兑现了上任之初对村民的承诺。”冯耀泉说。
如今的龙津村,集体物业、存款等资产总额达到5亿多元(不含土地价值),每年的村集体收入和村民年分红收入分别达到1亿多元和2万多元。
基层治理 开创先河
随着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龙津村需要管理的集体资产规模迅速增长,管理工作的量和难度也有显著提升。2014年3月,龙津村专门制订了《龙津村党员村民代表责任制》实施方案,开创了广东省基层社会治理的先河。
村两委还定期组织党员和村民代表学习培训,党员村民代表的责任意识和履职能力明显提高,很快让龙津村形成了村情共知、村业共谋、村资共管、村利共享、村责共担的良性局面。同时,还收获了“三心”,即村民对村两委及村小组长放下了疑心,村民代表参政议政做得开心,广大村民能够放心。“每个季度通过述职会向村民汇报情况,村民代表做了什么,大家都一清二楚,村民有质疑当场提,代表当场解答。”村民代表廖永棠说,村民代表责任制的实施让村务更加透明、公开,村民对集体家底了如指掌,避免了无端猜疑产生的误会。
2018年8月2日,龙津村第二十二届体运会篮球赛
冯耀泉介绍,党员村民代表责任制不仅架起了村民、村内厂企与村委会之间沟通的桥梁,同时还汇集了全村党员和村民代表的智慧,共同为村集体出点子,谋出路。
在农村“三资”管理方面,龙津村也走在了全市前列。2017年12月,由龙津村集体投资190多万元建设的佛山市村级第一座独立的村集体资产管理交易站建成投入使用,并成为禅城区首个“三资”管理示范村。交易站的建成使用,一方面将村集体资产纳入市场进行市场化运作,有助于实现资产收益最大化;另一方面,实现了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强化了资产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推进了农村依法自治的有效实现。
与时俱进的制度创新让龙津村的基层治理迸发出源源生机,强有力的执行力是龙津村基层治理的重要基石。用冯耀泉的话说,就是牢牢把握住“两委”班子的团结与担当、村两委与村小组之间的持续良性互动和村治保队伍的建设“三驾马车”,为基层治理保驾护航。
环境改善 村美人和
随着经济指数的不断攀升,龙津村环境指数和文化指数也同步提升。2015年,龙津村开始启动美丽乡村建设计划,并创新实施了“乡村即景点”的环境重塑战略。他们请专业机构精心编制了《龙津美丽文化乡村》规划,将生态龙津纳入规范化、系统化的建设轨道,既做到“规划先行”,又做到“规划长行”,着力打造“一心一带一轴两片三区九景”的岭南水乡美景格局,并在具体实施中,紧紧围绕美丽文明村居建设要求,打出了河涌共治、景观打造、完善配套的“组合拳”,在打造精品上下功夫,使全村由“一处美”向“全村美”,“一时美”向“持久美”,“外在美”向“内在美”,“形态美”向“制度美”的转变。
龙津村党员、村民代表服务群众
重塑水乡环境,融入文化元素。在环境建设中,充分挖掘和提炼龙津独特历史文脉的同时,对全村的道路、水系、古老建筑、景观节点进行改造提升,并借助雕塑、瓷板画和特色景观等,巧妙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村规民约和独特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如良宝四景以及腾涌八景等人文景观,使“文化外显”,为水乡龙津增添了生命力和活力。
村美了,人和了,环境靓了,村里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大大提升,一些已经在外地定居的游子也开始被吸引而纷纷“归巢”。“一些龙津村在外做生意的大老板,也情愿卖掉外地别墅洋房,纷纷回村里的祖屋住。”冯耀泉说。
2018年初,离开家乡龙津整整十年的“游子”冯国潮,看到村里的环境变得靓了,变得更加有韵味了,毅然决定“归巢”回乡。他卖掉在外地购买的别墅,搬回了龙津穗丰村小组。让他比较欣慰的是,与之前的别墅相比,在自家宅基地重建的房子一点也不逊色,环境还更优更好。2018年底刚从外地搬回来住的村民廖永棠笑着说:“我把村里的水乡美景拍照发到朋友圈,引来众多朋友点赞,还评价说我们龙津人的幸福感已达‘四星级’,直逼‘五星级’。”
文化富足 共享和美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之“魂”。
龙津村有着700年的历史底蕴,为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村里潜心挖掘本村优秀的传统文化、家风民俗、古训先贤等,盘活“沉睡”的优秀文化资源。经专家考证,《龙津古训》是中国唯一现存的一篇完整散体古训,村两委请专业团队进行重新编译。2018年2月,举行了《龙津古训》首发仪式,免费赠送全村1000多个家庭。同时,还通过举办古训朗诵比赛、书法比赛、龙舟比赛等特色文化活动,唤醒村民的文化自觉。
新的时代背景下,龙津村不断深化家庭文明建设,通过举办婆媳厨艺大赛、家长成长沙龙、“和美家庭”评选等活动,倡导文明家风、树立家庭美德,引领每个家庭向善向美,激发家庭正能量,村风为之一新。
“爱家、明德、孝义、传承、互助、谦信、共融、和美”十六字箴言成为推动龙津村乡风建设、文化发展的理念精髓,助力“和美龙津”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文化品牌。
而今,龙津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经验逐步得到有效延伸。为贯彻落实中共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8月,按照佛山市委、禅城区委的工作部署,龙津村被纳入“南庄镇党委两帮扶”三年行动计划,与党组织建设相对薄弱的村结对帮扶,并从党建、经济、环境、民生等方面着力,推广龙津村基层管理先进经验,协助被帮扶村在各个方面进一步提升,实现全镇各行政村之间均衡发展,共同富裕。
责任编辑:聂茵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