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站,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家,也是连接东西方文明的桥梁。土耳其推介基金会、土耳其-中国友好基金会主席巴伊塔什日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要做好共建“一带一路”,就必须加强土中两国的文化交流,多培育两国间文明交流互鉴的使者。
中土两国文旅交往日益热络
回望2018年,中土两国在文化旅游领域日益热络,土耳其境内的伊斯坦布尔、卡帕多西亚、棉花堡等景点成为中国人社交平台朋友圈“打卡”的网红旅游目的地,传统的土耳其菜肴、小吃和冰激凌吸引着无数中国“吃货”慕名前往。与此同时,在北京、上海、浙江等地从事经商活动的土耳其人也越来越多,他们把土耳其的美食、工艺品等带到了中国。土耳其驻华大使约南称,2018年是中国的“土耳其旅游年”,中国游客达到39.41万人次,同比增长59.38%。而未来,包括四川航空在内的多家航空公司都将新增中国国内直飞土耳其境内城市的航线。
多年从事土中两国文化交流活动的巴伊塔什深有体会地说:“我去过中国25次,我相信,土中两国要实现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合作,首先要加强两国间的文化交流,文化交流是其他合作的基础。土耳其-中国友好基金会成立于1990年,致力于加强土中两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关系。从1990年至今,基金会组织土耳其著名智库专家、学者、企业家、记者等与中国各方面代表团实现多次互访。访问中国归来后,土耳其一些专栏作家在报纸上把在中国的见闻介绍给土耳其民众,一些学者还把访问中国的感悟编撰成书,这些都促进了土耳其人民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了解。”
巴伊塔什说:“现在,很多土耳其大学都开设了中文课,介绍中国文学,研究中国文化。我们基金会也举办了很多次展览,向中国选送了展示土耳其音乐、舞蹈、饮食等文化的团体。在土耳其,我们多次举办中国美食文化周和中国文化之夜等活动,这些活动都加深了土中两国人民彼此间的了解和好感。”
“一带一路”改变了对中国的刻板印象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土两国开展了多个重大经济合作项目,包括安卡拉-伊斯坦布尔高铁和伊斯坦布尔昆波码头等,这些项目为两国都带来了丰厚的回报,改变了土耳其民众对中国的刻板印象,逐渐树立起中国的经济大国、科技大国形象。
巴伊塔什表示:“土耳其希望加大对华商品贸易出口,同时吸引更多中国游客。我第一次去中国的时候,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300美元,现在已经接近1万美元。像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来土耳其旅游的中国游客也大多数来自这些大城市,与中国加强在旅游方面的合作符合土耳其的利益。”
谈到来自中国的投资,他说:“在过去的三四十年时间里,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吸引了很多外商在中国投资,中国的现代化崛起离不开这些外资。土耳其政府也欢迎和鼓励外商在土耳其投资,但土耳其拒绝不能促进就业的外资。过去几年里,很多热钱涌入土耳其,破坏了土耳其的经济秩序。简言之,土耳其需要有安全保障的外资。不是说今天外资来了,有一天突然就停止经营活动然后又走了。土耳其欢迎‘一带一路’倡议,因为它能带来真正有保障、高质量的投资,促进土耳其当地的就业。”
让两国人民的心更近
巴伊塔什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一项伟大的历史工程,从马可·波罗游历东方到现代信息化时代,从丝绸、香料到现代商品,无数物品通过丝绸之路连接东西方文明。“中国既坚持走独立自主道路,同时又保持对世界开放和沟通,中国已经成为这方面的‘专家’。‘一带一路’在土耳其推介得越好,在土耳其人民心目中留下的印象越深刻,我就越开心。”
他说:“我是土耳其人,土耳其是我的祖国,而中国是我的第二祖国。我认为,目前土耳其和中国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还不够,这也是我们为什么需要做好推介工作的原因。现在,在土中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两国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活动日益频繁,这对两国都大有裨益。”
“我们还需要更加努力,通过电视、广播、网络媒体等渠道引导舆论的正确方向,介绍‘一带一路’倡议给两国人民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我们要向民众准确、生动地介绍‘一带一路’的内涵和意义,让民众真正理解和接受‘一带一路’倡议。‘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涵之一,这也是我们基金会的主要工作方向。我们希望向土耳其民众介绍中国文化,让土耳其人民喜欢上中国,让两国人民的心更近。”(记者 冯源)
责任编辑:聂茵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