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王莹 报道) 4月16日上午,陕西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两周年改革创新情况及成果”主题系列第三场新闻发布会。据了解,两年来,杨凌片区在创新案例培育、“放管服”改革、国际农业合作交流等方面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现代农业特色发展的新路径。截至2019年3月,杨凌片区注册市场主体1677户,新增注册资本152.91亿元,其中各类企业1433家;新增外资企业30户,同比增长109.9%;新增外贸备案企业88户,同比增长87.2%。2018年实现进出口总值8.17亿元,同比增长44%,增速位居陕西省第二。
会上,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陈亚平介绍,两年来,杨凌片区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打造“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为目标,在制度创新、对外合作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61项试点任务已经全面落实 多项创新案例被复制推广
在试点任务落实方面,杨凌片区承担的61项试点任务已经全面完成,完成率100%。在创新案例培育方面,充分发挥省部共建体制优势,与农业农村部等中央部委及省级有关厅局建立了现代农业创新工作联席会议机制。
两年来,累计形成40个具有较强系统集成性特点的创新案例,其中,“微信办照”和打造“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的典型经验做法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建设项目审批“三合两联”模式》等3个案例被评为陕西自贸试验区首批改革创新成果在陕西全省复制推广。
深化“放管服”改革 营商环境位居前列
围绕深化“放管服”改革,杨凌片区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新举措,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企业登记注册平均时间压缩至1小时以内,做到了即来即办。建立并持续优化“多证合一、多项联办”服务平台,将农林领域的45项审批列入联办平台,实现了“一次受理、并联审批、五十四证合一、五十三项联办”。
积极深化“放管服”改革,率先完成三批共225项省级委托下放事权的承接工作,首批“证照分离”100项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完成。推进贸易便利化,设立西北首个“出口退税流转金”,企业出口退税做到当日办结和当日退税,推进国内首单海关关税保证保险业务落户杨凌。
此外,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不断扩大片区投资总量,投资100亿元的绿地世界城等一批重点项目落户自贸片区。2018年,在陕西省营商环境测评中,杨凌片区营商环境排名位列陕西省内各自贸片区和开发区前列。
国际交流合作平台不断搭建 集聚效应逐渐彰显
围绕推进国际农业科技合作,重点建设国际农业创新港,目前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一带一路”友爱研究所、科迪华农业技术培训中心等12家国际机构正式入驻。推动国际农业科技平台有效集聚,中国-哈萨克斯坦现代农业研究中心等11家研究机构落户杨凌片区。
还开展了商务部援外培训、职业农民海外培训和国际专家培训等多层次国际农业科技培训,已经形成了“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双向交流体制。目前已累计承办100多期援外培训项目,为10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了2500多名官员和技术人员。两年来,先后组织了30多名职业农民分别赴美国、日本和荷兰等国开展农业科技培训。
陈亚平表示,下一步,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自贸区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继续解放思想、积极探索,不断提高自贸试验区发展水平,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创新成果,把杨凌片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农业特色鲜明的对外开放新高地。
责任编辑:王溪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