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李晓燕 王莹报道) 2月26日上午10时,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2018年陕西省环境质量状况新闻发布会,陕西省生态环境厅新闻发言人、副厅长张育奎出席并介绍相关情况。
空气质量排名出炉 安康位居第一
张育奎介绍,2018年,全省13个市(区)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为242.8天,同比增加4.3天;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平均14.5天,同比减少4.9天;PM10平均浓度为104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0%;PM2.5平均浓度为5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5%。
2018年,全省13个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由好到差依次是安康、商洛、汉中、杨凌、榆林、宝鸡、延安、铜川、韩城、渭南、西咸、西安、咸阳。13个市(区)优良天数为157~331天,平均优良率为66.5%。
“为打赢蓝天保卫战,我们主要从‘聚焦四个结构,紧抓四个重点,巩固三个治霾’三个方面,扎实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汉江丹江嘉陵江水质持优 渭河干流水质明显好转
2018年,全省83条河流180个国、省控河流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78.9%,Ⅳ~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为15.0%,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为6.1%。
“从最新的统计数据看,2018年全省50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了80%,提前两年超额完成陕西省‘水十条’目标任务。”张育奎说道。
陕西全省主要河流中,汉江、丹江、嘉陵江及其支流共74个监测断面全部为Ⅰ~Ⅲ类水质,水质稳定保持优;渭河干流水质明显好转,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平均浓度同比分别下降16.5%和36.9%;干流出省潼关吊桥断面水质达到Ⅲ类;渭河支流水质有所好转,化学需氧量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1.9%,氨氮平均浓度同比下降23.4%;无定河水质优;延河轻度污染。
石门水库、红碱淖同比水质均无明显变化;瀛湖、王瑶水库同比水质有所好转,由良好转为优。
28水源地水质均达标 达标率为100%
2018年,全省对28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进行了监测(8月起咸阳五水厂关闭,8-12月未监测)。除西安市沣皂河水源4月份锰超标0.4倍外,其余27个水源均达标,水源达标率96.43%。
28个集中式饮用水源总取水量72015.29万吨,达标水量71857.79万吨,水量达标率99.78%。超标水量157.50万吨。
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全分析结果显示:28水源地水质均达标,水源达标率为100%。6个湖库型水源地除宝鸡冯家山水库营养状态等级为轻度富营养外,其余湖库水源地营养状态等级均为中营养。总氮作为湖库型水源单独评价指标,除宝鸡市冯家山水库超Ⅴ类标准、安康市红土岭水源达到Ⅳ类标准外,其余4个水源均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
张育奎最后表示,今年将继续坚持铁腕治霾、科学治霾、协同治霾,以汾渭平原秋冬季攻坚为重点,加强重污染天气应对,强化区域联动治理。开展机动式、点穴式大气督察,强化工业源、生活源、移动源等污染治理和监管,积极稳妥推进关中地区清洁取暖、“散乱污”企业及集群综合整治;深入推进钢铁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重点行业提标改造;持续开展燃煤锅炉拆改、燃气锅炉低氮燃烧改造、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加快推进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和工业炉窑综合整治,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同时,将充分发挥河长、湖长制作用,推进“一河一策”“一断面一策”, 加大排污口整治力度,做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依法依规推进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对市级水源地环境问题进行督查“回头看”,开展县级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确保饮用水水源水质安全。加强市政管网收集系统建设和雨污分流改造,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积极构建生态安全屏障。
责任编辑:王溪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