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陕西平利县向贫困发起总攻,打响脱贫攻坚战,各项工作成效突出,持续走在全省前列。
既叫贫困户“吃饱”,又不叫非贫困户“吃亏”
贫困村与非贫困村大多连在一起,贫困户与非贫困户往往一墙之隔,尽管扶持政策有别,发展上却息息有关,不可割裂。前不久,《半月谈》曾发出“政策悬崖”警报,提醒注意贫与非贫待遇悬殊引发的种种矛盾。
脱贫攻坚一开始,平利县就注意到这一问题:不能让贫困户吃撑、却叫非贫困户喊饿。相反,他们将扶贫纳入经济发展总盘子,既突出扶贫,又注重整体增收,让贫困村与非贫困村共同富裕。
所以,对于平利群众来说,这种悬殊感一点也不明显:无论贫与非贫,铁炉村的林太莲跟其他村民一道挣绞股蓝的钱、桃花溪的钱;三阳镇近百口人都在顾青的社区工厂里上班,做毛绒玩具拿工资;西河、柳坝和高源村都沾了贫困村双杨村的光,最近一齐走上27公里的沥青路——红双公路。
这也是一条携手脱贫的路。
桃花溪“长成”桃花源
林太莲的小孙女张梦琪刚满8岁,还没有学过那篇著名的《桃花源记》。但她画满整个屋子的,分明就是桃花源里的景色:彩色的山峦,有日月,有星辰,有红的黄的树叶,有片片桃花,落英缤纷。
图画旁,有两排小字:做不完的梦,在梦里做首诗。在小姑娘眼里,这是她的桃花溪,也是她的“桃花源”。
但在家里的大人眼中,曾经的桃花溪,可不是他们的“桃花源”。
林太莲的家原本并不在溪水旁,而是在这条沟最里头的山上。自然村名叫槐树村,前些年有200多口人,靠种玉米、黄豆、土豆维持生计。
“那时候在山上,靠一块太阳能光伏发电板发电,只够照明用。”林太莲说,这几年移民搬迁政策好,村民一个一个搬离了这条沟,住进徽派建筑风格的安置点。
林太莲却走不了。90多岁的婆婆,身患残疾的弟弟,得食道癌的丈夫……她还得靠山上那点地,帮着儿子养活一家人。
他们是这条穷山沟里被迫留守的贫困户。
转折,发生在2015年。县上要打造桃花溪景区的消息,是刘久成带给林太莲的。
槐树村并入之前,广佛镇铁炉村的党支部书记刘久成,已经当了近十年的“大家长”。十年里,铁炉村的一产、二产发展得有声有色。
“放眼长远,产业是群众稳定脱贫的根本路径。”为此,平利制定了“5个10万”产业规划:10万亩精品茶园、10万亩绞股蓝、10万头生态猪、10万亩富硒粮油、10万亩中药材。连续三年,平利县每年拿出3000万元作为产业奖扶资金,吸引和撬动各方力量投入主导产业。
“我们因地制宜,主要发展了山地的观光茶园、绞股蓝、烤烟和魔芋。”刘久成说,随着一产的壮大,几年间,村里建起了4个茶厂、一个绞股蓝加工厂。
如今,铁炉村绞股蓝的种植面积已逼近千亩。而在2009年时,刘久成开大会动员大家种绞股蓝,几乎没一个人响应。
“我们原来搞过,就卖几毛钱,最后一把火烧了,再也不想干了。你非要叫我搞,给我写个保证书,保证我一亩地能收入1500块。”朱维全的顾虑,也是大家的顾虑。任刘久成磨破嘴皮,村民还是只愿意把地流转给他,观望等待。
当年,绞股蓝的亩产值超过8000块钱。这下村民都急了,给刘久成说好话,想退了租金把地要回去。“本来就是想带大家致富,除了出去打工不种的,其他地我都退了。”
铁炉村15个村民小组,3000多口人。靠着这些年一点点积攒的家底,2017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2068元。
刘久成退地的故事,十里八乡都知道。林太莲信任他,想在景区里办个农家乐的事,她先找刘久成商量。“这是好事!上面的事我来办,你把菜学会、做好。”刘久成给林太莲吃了定心丸。
去年,林太莲的农家乐,仅餐饮一项就收入了4万多元。林太莲说,今年,丈夫的手术很成功,明年,他们还有更多的谋划。
“桃花溪现在已经成了平利的一张名片。我们要努力把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平利县文旅局局长袁守波说。
加上桃花溪景区,铁炉村算是一、二、三产全有了。家大业大,最近,刘久成一直思考着:咋样让村上的三产更好地融合,长效、短期产业互补……
深山浅川“布满”社区工厂
“车到三阳必掉头。”这是平利的一句老话。
距离县城75公里,大大小小270个弯道。去年公路改扩建前,梁家坝的“几”字型弯道,不知让多少人望而却步。
交通不便,比起其他乡镇,三阳引进社区工厂的路走得十分坎坷。几年前,镇上曾试图说服一位浙商来考察,谁知人刚走到大贵镇,死活不愿意再走了。“你们镇太偏僻了,不可能建工厂。”
“要么连来都不愿意来,要么好不容易拉来一个,快煮熟的鸭子还是飞了。”干了6年社保站站长,柯大全白天给老板们赔笑脸、说好话,晚上一个人黯然神伤,“当地群众要增加一个有稳定收入的途径,咋就这么难。”
但是再难,路还是要跑。柯大全跑城里,跑乡下,终于打听到一个人:顾青。
小伙子很清楚,在三阳办加工厂,一件最少增加一块钱的运输成本。“但这儿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愿意回来。”顾青说。
柯大全要找的就是这样的人,“谁能让我们的贫困群众挣钱多,我们就扶持他!”
和药妇沟等社区一样,集镇移民搬迁安置点建设之初,一楼就被预留出来。顾青的几十台设备还在路上,水电网等配套设施已相继就位。
热热闹闹的招工现场,挤满了人。上到年近花甲的老人,下到20出头的小媳妇,顾青来者不拒。就连58岁的李善仓,都被老婆拉来占了个“机位”,干得十分欢实。
免3年房租、担保贷款50万元、培训一个工人并使其稳定增收补贴1800元……平利县发展新社区工厂十条扶持政策,条条落地。不仅如此,三阳镇还暂免了顾青的水电费。
更优惠的政策,是为了吸引更多的社区工厂来三阳。
三阳镇党委书记柯华早把账算得清清楚楚。仅就顾青这一个社区工厂来说,虽然政府有几十万元的花费,但50个工人一年就能挣回来100多万元。等二期一开,100个人那就是200多万。“划算!”
这次,车到三阳不仅没掉头,还在加足马力往前开。
2019年初,在县镇干部的鼓励下,顾青运回了截断机,迈出了延长产业链的第一步。同时,他还瞄上了一个人——一个管理人才。
“你看,合马的两侧身时,压脚抬起,拐两针,整整齐齐的,不扭。”工厂车间里,汪帮霞正耐心地指导着工人。这个脚扭了还惦记着赶活的妇女,凭借她的纪律性、责任心,赢得了老板的青睐。
而去年7月刚进厂时,她还是个“针也不会上、线也不会穿”的农家妇女,从没出门打过工。
“8月份发工资,我有了这辈子第一张银行卡,我自己的。”汪帮霞激动地说着,泪花在眼眶里直打转。
从农民到产业工人,再到准管理人员,几个月间,汪帮霞的人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她感慨,有自己的事业,真好。
起步早,眼光长,平利正在大步迈入新社区工厂时代。据统计,全县己建成83个新社区工厂,吸纳5000多人就业。
“新工业园区吸引到越来越多的劳动密集型龙头企业入驻。下一步,我们准备做社区工厂大数据平台,让产业扶贫走得更深更远。”平利县创业就业局局长唐益平说。
顾青说,他要早日实现自主打样、自主设计,创出自己的毛绒玩具品牌,入驻工业园区。
那时,总部在园区、工厂在社区、车间进村庄的平利新社区工厂产业布局愿景实现,顾青的现代企业梦想也实现。
扶贫公路“通往”美丽乡村
这条路,名叫红双公路。走惯了高速公路的汽车司机,行驶在这条路上不会有特别的感觉。但对于长安镇西河村的肖安江来说,门前通沥青路这事,一辈子都没敢想过。
这是平利县唯一的一条通村沥青路,全长23公里,与连仙河同行,自上而下,分别经过西河村、双杨村、柳坝村和高原村。
西河村党支部书记刘国兴说:“按政策,贫困村可以通沥青路,我们不是贫困村,轮不上。可实际上,这条路我们不但享受得最早,还占得最长,整整7.2公里。”
刘国兴说,这条路本是为扶持贫困村双杨村的产业发展而修。从县城到双杨村,并不经过西河村。但就是这7.2公里的路,暖了西河村一村人的心。
2016年,当西河村没有被评上贫困村的消息传到刘国兴的耳朵里,这位干了十多年的村支书硬是没忍住,委屈极了。他找到镇党委书记魏传伟哭诉:“我们最偏、最远,为啥就没有?”
的确,距离镇政府20多公里,2011年,西河村的贫困发生率是54%。魏传伟就说了一个词,点醒了刘国兴:整村推进项目。
正是因为西河村偏远,2011年到2013年的整村推进项目,长安镇就只给了他一家。要知道,全县也不过只有8个指标。
可以说,西河村是最早享受到扶贫政策倾斜的。
4000米河堤修复,养鸡、养羊、种魔芋给予奖补,房屋旧改涉及到100多户……西河村的产业发展起来了,基础设施建设也比邻村先行一步。
2016年,西河村的贫困发生率降到26%,不在贫困村的杠杠下面。
“抓贫困村,并不代表就不管非贫困村。我们是秦巴连片特困地区,很多非贫困村、非贫困户也不过是刚刚超过临界点。我们的思路是,着眼美丽乡村建设大局,谋划长远,全县一盘棋,贫困村、非贫困村同步推进。”这句话,是平利县委的共识。
去年,路通了,啥都卖得出去,啥都运得进来。西河村的贫困户肖安江,光靠养土鸡这一项,就收入了一万五。双杨村的贫困户罗宏胜也不甘落后,喂猪、种绞股蓝、打核桃、收板栗,年底一算账,收入超3万元了。
就这,罗宏胜还没算他在吴顺的林麝场打工的收入。这又要说到另一条路。
“到了连仙河,48道河脚不干。”这是吴顺小时候对村子路难行的痛苦记忆。7岁头一次跟着父亲上县城,18公里山路,走了5个小时。吴顺说,他是哭着进城的。
因此,当镇村领导动员他返乡创业时,吴顺没二话,回来就把场子建在了南沟的山上,“不为别的,给沟里的乡亲修条路”。
连着沥青公路,从沟口上到林麝场,2公里路。镇政府给吴顺补贴了10万块,村上帮他说服不愿征地的村民,又给他省了20万元。
路修成了。秋日里,十几个贫困户沿路上山,种南瓜,喂养林麝挣钱。“双杨生态猪产业联盟”的盟主胡仁高,也进进出出,忙着给山里的贫困户送猪崽。
和吴顺一样,胡仁高也是双杨村的10个市场主体之一。响应县上的号召,胡仁高包扶了附近3个村子的60个产业贫困户,不断壮大着生态猪的养殖队伍。
年底,通过7.2公里平坦的沥青路,西河村贫困户周龙家出栏的猪,被胡仁高高价收走。周龙说,明年接着养。
责任编辑:王溪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