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

杭州瓶窑镇:在“八八战略”的统领下续写城镇发展新篇章

发布时间:2018-12-12 14:53:34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通讯员 俞晓菲) 瓶窑,一座位于浙北的江南小镇。从空中俯瞰到的她,山水相间、风光旖旎,正如诗中描绘的一样“趿屐溪桥一望中,青山绿水景无穷。”而集镇区块一幢幢崭新的高楼、合理清晰城镇布局则正昭示着这座老镇的蝶变。

40年前,改革开放拉开了中国快速发展的大幕;15年前,“八八战略”奏响了浙江新时代发展的强音。良渚遗址申遗、城市小城市培育、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美丽乡村”建设……一个又一个重大发展机遇,让这个沉寂多年的千年老镇,迎来了重要爆发点。

四十不惑,中国梦不惑。城镇发展,阔步正当时。

保护良渚遗址 传承良渚文脉

擦亮中华文化金名片

“苕溪北去,茫山之间,隐隐古城,盛世露真颜。”这是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大观山村村委书记俞卫立为良渚遗址写的词《古城怀古》中的开篇部分。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瓶窑人,作为一个环境整治的工作人员,俞卫立曾多次登上莫角山,眺望整个遗址区。他说,对于他和许多村庄工作人员而言,做好村庄的环境整治工作是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一份不容有失的使命,也有一份发自心底的家国情怀。

“村庄的环境好了,最终受益的还是老百姓。”秉持着这样的信念,俞卫立不分白天黑夜,利用村民会议、夜学夜访等各种机会宣传良渚遗址的价值、讲解环境整治的意义,甚至上下班路上碰到村民时,他也要说上几句。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全村工作人员的努力下,134户农户全部顺利签约,整治工作有序推进。如今,黄泥口环境整治已经完成,站在修葺一新的二层洋房内,朝南望去,视野开阔、环境整洁,莫角山遗址的轮廓呈现在眼前。

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第一代考古发现至今,良渚遗址的考古研究和保护利用已走过了80多个年头,这离不开一代代瓶窑人的付出与守候。随着考古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外学术界对良渚文化的价值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认识。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的圣地。近年来,良渚遗址考古发掘多次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其中,发现于2007年的良渚古城是目前已知5000年前世界最大的城址之一,被称为“中华第一城”。

2003年,浙江省委第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了“八八战略”,其中一项重要举措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人文优势,积极推进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加快建设文化大省”。近年来,杭州围绕提升文化软实力,全面推进文化兴盛行动加快推进以文化人、以文铸城、以文兴业、以文惠民,在延续历史文脉中当好“薪火传人”。今年,“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更是被区委、区政府列入“五场硬仗”之中。自良渚遗址申遗工作开展以来,瓶窑镇始终将申遗作为第一使命,坚持全民参与、全域推进。

胡晓红是余杭区瓶窑镇征地拆迁工作组的一员,负责企业征迁。“这些企业在瓶窑扎根几十年,短时间内搬离并另寻发展空间和安置企业员工都是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她说,从去年接受任务起,工作组一周七天都奋战在一线,常常和企业洽谈至深夜12点,真正体验到了“5+2、白+黑”的工作状态。“令我感动的是,许多本土企业家深刻了解良渚遗址的重要意义,积极配合征迁工作,征迁得以顺利完成。” 为打好良渚遗址申遗硬仗,瓶窑镇累计完成拆(搬)迁房屋1375户、企业137家、征地4752亩,土地流转9500亩,立面整治1315幢。

是挑战也是机遇。良渚遗址申遗为瓶窑提供了重大的发展机遇,瓶窑镇牢牢把握、趁势而上,借力申遗工作根除村庄环境顽疾,拆除不雅建筑6.1万平方米,整治大棚960亩,取缔“低散乱”企业(作坊)180家。同时,瓶窑镇坚持以申遗为契机改善民生,高标准建成农居安置点2个,拓宽、修建道路56公里,增加绿化面积180万平方米。目前,遗址周边多个村成为美丽乡村精品村或示范村,总投资达到1.2亿元,深入开展A级景区创建,充分挖掘民俗游、田园风光游潜力,为村庄美丽经济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整治城镇环境 统筹城乡发展

实现由“镇”到“城”新跨越

走进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核心区块——里窑老集镇,眼前是一幢幢修葺一新的房屋,深灰色主基调的外墙面上,镶嵌着成片的鹅卵石,黄棕色的窗框配上方形玻璃……一股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浓浓的“解放风”扑面而来。夜幕降临,苕溪两岸霓虹亮起,黄色为主色调的灯光勾勒出建筑的轮廓,部分檐廊还点缀着红色的传统灯笼,更是为这个街区增添了一抹风情。

2017年初,《余杭区瓶窑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编制完成,声势浩大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全面铺开。瓶窑人最为熟悉的“里窑老街”因整体房屋破旧、道路狭窄、线网乱拉、缺少污水管网,消防通道不通畅等诸多因素,成为了瓶窑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区域,一场“老街变革”在万众期待中到来。

一年时间,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一期累计完成拆迁704户、清退公房承租户268户、立面整治474幢,有16个项目开工建设,完成15.5亿元投资。这其中,有对老电影院、茧站、旅馆、药店等一批保存完整的建筑实施复原提升,还有窑山公园、非遗展示馆等游览景点的新建,同时引入咖啡馆、图书馆等符合现代人生活场景的业态。这样一个重大项目将给瓶窑带来怎样的改变?瓶窑镇副镇长沈海涌向记者勾勒了未来里窑老集镇的风情:“沿着苕溪,将会有一条慢行休闲风光景观带。顺着苕溪风光带慢行十多分钟,就能到达瓶窑镇特色旅游文化街区,你可以租一辆凤凰牌自行车,一路经过瓶窑老电影院、瓶窑旅馆、茧站、供销合作社、百年校址……”

注重“面子”,更要兼顾“里子”。让小城镇保持活力,光有美丽和文化是不够的,还需要坚实的产业支撑。杭州余杭苕溪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沈超介绍,在城市“二次更新”的过程中,秉承着“传承历史文脉、留住城市记忆”的理念,里窑特色文旅街区的业态引入与招商工作已逐步开展。街区内将引入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创企业,形成“文创+”的产业布局。

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将让老镇焕然一新,省级城市培育则为瓶窑未来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2017年年初,瓶窑就入选省第三批小城市培育试点名单,成为余杭区的第二家小城市培育试点。这是继2007年瓶窑被确定为省级中心镇,2016年获列杭州市首批转型升级示范镇后又一突破。

2007年,瓶窑镇被确定为省级中心镇。十年多时间,瓶窑镇在推进中心镇建设上成效显著,生产总值等主要经济指标都实现了翻番,产业基础不断扎实,基础配套日渐完善,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人民生活日益幸福,区域中心地位逐步凸显。中心镇建设成为推动瓶窑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破解诸多要素制约的有效手段,推进城乡区域统筹发展的战略节点。2016年11月,瓶窑镇成功获列杭州市首批转型升级示范镇,向着小城市培育试点镇迈出重要一步。小城市培育试点镇是中心镇2.0升级版,列入小城市培育试点镇将为瓶窑镇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瓶窑镇以小城市培育试点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抓手,着力在规划引领、城市内涵、机制创新、要素保障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在小城市培育过程中,瓶窑镇突出规划引领,充分结合中心镇和小城市的区位、环境、人文、产业特点,深入完善细化小城市培育试点行动计划。通过进一步提高规划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前瞻性,实施差异化、个性化的特色定位,加快错位发展。同时,高度重视挖掘文化禀赋,以文化为魂,保护提升旧城与规划发展新城并重,打造个性鲜明、内涵丰富的精品城镇。

为加强城镇基础建设、开辟发展空间,今年以来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启动了小城市培育南部区块的多个征迁项目,顺利完成了崇化村一、二、三期200余户农户和凤都村大夫里组、丁家组100余户农户的征迁签约工作。征迁工作推进的过程中,瓶窑镇成立了多个专项工作组,走村入户、收集信息、宣讲政策,做足了群众工作。不少当地村民表示:“现在的政策好,我们都是瓶窑人,当然也都希望瓶窑发展得越来越好。”

建设“美丽乡村”发展“美丽经济”

绘就乡村振兴美蓝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苕溪汤汤,南山巍巍。在这个具有青山绿水的地方,瓶窑镇深入落实“八八战略”,践行“两山”理论和“乡村振兴战略”,助力全省“大花园”建设。2017年起,瓶窑镇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投入资金总概算约2.4亿元,共计申报成功11个村。美丽乡村、美丽经济、美丽生活融合共生,瓶窑镇的美丽乡村建设已然驶上了快车道。

沿着塘埠长岭的乡间小道拾级而上,踱过一条小溪流,几幢粉墙黛瓦的房子格外醒目,那便是瓶窑镇塘埠村第一家民宿“乐朴”。走进手工制作的竹门,能看到原始老屋的摆件,露天餐厅上还摆设着一柄巨大的纸伞……无论大格局还是小装饰,“乐朴”的每个细节都体现了负责人熊文的巧心思。

“我发现瓶窑镇从镇里到村里,都在下功夫做好美丽乡村建设,我们也有信心和这里一起成长。”熊文是一名建筑师,在上海工作和生活了10多年,在考察过上海、莫干山、临安等地后,他遇到了属于自己的“伯乐”——瓶窑。

“从项目构想到最终成形,瓶窑镇给了我们很多帮助,与村民租房的协议是在政府的见证下完成的,期间多次的协调工作都是村班子成员上门与村民进行沟通的。”在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政府和瓶窑镇塘埠村村委的多次协调下,2017年4月,他的“乐朴”名宿最终在瓶窑镇塘埠村的长岭安家落户。

民宿的发展为当地的百姓带来了福利。“乐朴”开业初期,村里的3位村民就入职成了民宿的员工,村民家中的院子空闲时也“兼职”成了民宿的停车场,有些客人走的时候还会捎些村民自制的土货,用熊文的话说,就是“美丽经济的指数越来越高”。

如今,这家高颜值的民宿不仅在旅游旺季需要“抢订”,还吸引了外国“网红”前来拍摄宣传片。瓶窑镇也以民宿为切入口,开启了美丽乡村建设新的方式,按照“三产联动、多业融合”的“民宿+”发展模式,截至目前,瓶窑镇共开设民宿(农家乐)26家,同时鼓励农家乐、种植基地、民宿、旅游公司等行业业主抱团取暖,积极帮助相关业主排忧解难,促进瓶窑乡村经济良性发展。

或打民宿牌、或走农业路、或挂文化名片,走进瓶窑镇的每一个村落,都能感受到别样的生机与韵味。西安寺村是个纯农业村,光是耕地面积就有5000多亩。连片的稻田是西安寺村一大景观特色,插秧时大片的绿色,收割时满地的黄色,都成为西安寺村吸引目光的景色。村民们说住在这片绿色的土地上是幸福的;游客们说在城市化迅猛发展的今天,这样原生态的大片稻田是罕见的;摄影爱好者们说,这是他们的绝佳取景地……如何围绕这片“希望的田野”做文章,西安寺村党委书记王永明告诉了我们答案。“我们村最大的特色就是成片的良田,我们便以此为基础,做优环境,结合农业做好美丽经济。鉴于此,村里便以这片千亩示范农田为中心,打造游步道、景观长廊等设施。此外,村居环境的提升是基础。各家各户的围墙要统一风格、房前屋后要立面整治,公共设施也要更新。”

有了“绿水青山”,还得考虑怎样把它们变成“金山银山”。王永明说,一方面,通过土地流转,原先村民手中闲置的田地都被转包给了种粮大户,农户自己每月也能拿到一笔不错的租金;另一方面,村里让一部分在外打工做生意,常年不回村里的村民将自家房子腾出来,发展民宿。

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塘埠村、西安寺村将美留在了自家门前,同时也吸引到更多的人来欣赏美。这两个村的发展不是个案,伴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瓶窑进一步发挥生态优势、环境优势、人文优势等,不断深化发展之路,各村美丽乡村的特色也越来越明晰。截至目前,瓶窑镇第一批“美丽乡村”精品村已全部顺利通过验收,第二批“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工程进入扫尾阶段。今年11月,瓶窑镇奇鹤村、南山村、西安寺村、窑北村、彭公村、石濑村6个村获评浙江省AA级景区村庄,“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显现,全域旅游工作进展显著。

责任编辑:聂茵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