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声音

陕西:“绿色版图”向北推进400公里

发布时间:2018-09-20 15:56:31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王莹 报道) 9月20日上午,陕西省政府新闻办举办陕西省建设三北绿色长城,促进三秦生态文明新闻发布会,陕西省林业厅副厅长王建阳,陕西省防护林建设工作站副站长李战刚出席并介绍有关情况。

会上,王建阳介绍,按照国家总体部署,三北工程从1978年开始,到2050年结束,历时73年,分三个阶段(1978-2000年、2001-2020年、2021-2050年)、八期(1978-1985年、1986-1995年、1996-2000年,2001年后每10年为一期)进行建设。目前,正在实施五期工程。

三北工程启动伊始,陕西省就被列为重点省份。40年来,建设范围逐步扩大,由最初的49个县(区)扩大到现在包括西安、宝鸡、咸阳、铜川、渭南、延安、榆林、杨凌和韩城9市(区) 的68个县(市、区)。王建阳表示,40年来,在陕西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切实加快国土绿化。经过多年的建设,取得了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绿色版图”向北推进400公里

造林绿化成效显著,40年来,三北地区森林覆盖率由1977年的12.9%上升到目前的34.98%,绿色版图向北推进了400公里。据介绍,陕西省三北工程建设,第一阶段规划造林任务3366万亩,实际完成造林4154万亩,超额完成规划任务的23.7%;造林保存面积1436万亩,是建国后到工程实施前三北地区造林保存面积(1117万亩)的128%。第二阶段规划造林任务3093万亩,结合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其他国家林业重点工程,17年累计完成造林6598万亩(其中三北工程1128万亩)。

风沙危害持续减轻,陕西省沙化土地面积由工程建设初期的3600万亩减少到当前的2030万亩,流动沙地面积由860万亩减少到5.3万亩,沙区植被覆盖率由1.8%提高到现在的60%,实现了由“整体恶化、局部好转”向“总体好转、局部良性循环”的历史性转变。

水土流失减少  林业产业不断壮大

王建阳介绍到,2016年中国河流泥沙公报--黄河潼关水文站实测数据显示,2007-2016年10年间,陕西省年均入黄泥沙量1.52亿吨,较70年代年均减少4.2亿吨。同时,三北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大力开展花椒、核桃、红枣、沙棘等干杂果特色经济林基地建设,工程区经济林面积由1977年的156.8万亩增加到目前的3060万亩,农民人均林果收入由7.58元增加到750元,经济林已成为广大农户的支柱产业和重要收入来源。

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三北工程造林绿化与身边增绿紧密结合,以道路、渠岸、直观坡面、城镇、村庄为重点,大力营造景观防护林,切实改善城乡人居环境。6市40个县荣获中省绿化模范市、县(市、区),形成了许多“村在林中、林在村中,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典范。

此外,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加快,40年的工程建设中,涌现出石光银、牛玉琴等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先后建成了榆林林业展览馆、沙地森林公园等多处生态文化场馆。

王建阳最后表示,六期工程将在总结前五期工程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以构建陕西省完善的生态体系,和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为目标,以防沙治沙和治理水土流失为重点,突出身边增绿和农民增收,不断壮大林业产业,在继续实施人工造林的同时,加大封山育林和退化林分修复力度,加强封山禁牧和森林资源管护,扩大增量、增加存量、提升质量。力争使工程区内森林覆盖率再提高5个百分点,为新时代陕西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做出应有贡献。

责任编辑:王溪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