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

陕历博“网红”馆长粤博讲述《陕西古代文明》 探索展览新合作模式

发布时间:2018-08-15 10:05:56 来源:南方日报

核心提示

8月11日下午,“源远流长·辉煌灿烂——《陕西古代文明》巡礼”在广东省博物馆举行,干货满满的讲座座无虚席。陕西历史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强跃设坛论道,为刚刚完成升级改造的基本陈列《陕西古代文明》来粤“圈粉”,同时探讨当前博物馆展览的新理念、新方法。

“嘉言·馆长讲坛”是广东省博物馆今年推出的品牌活动,多位知名“网红馆长”受邀来穗开讲,备受好评。首场“馆长讲坛”由故宫博物院院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担纲”,现场有超过600名市民冒着严寒赴会。本次讲座虽恰逢台风天,观众履约率却再创新高,网络直播在线观众超过15万人次。

随着《国家宝藏》《文物戏精大会》的爆红,强跃也加入“网红馆长”的行列。“其实,红起来的并不是馆长,陕西历史博物馆与它的170多万件文物才是真正的网红!”在他看来,中国博物馆发展的“黄金时代”已经来临,这对文博人提出了哪些新要求?强跃就此作答《南方日报》记者。

展览向观众传递古人智慧

去年,文博最火IP《国家宝藏》的推出“捧红”了一批博物馆。位于西安大雁塔西北侧的陕西历史博物馆(简称“陕历博”)便是其中之一。这座“中央殿堂、四隅崇楼”式仿唐建筑群气势恢宏,馆藏文物超过170万件(套)。商周青铜器、历代陶俑、唐墓壁画、唐代金银器等“国之重器”,无不述说中华文明的光辉灿烂。

陕历博承载的历史悠久深厚,但其命名和馆址的年份却不长。它的前身是陕西省博物馆。1973年,周恩来总理陪同越南总理范文同参观陕西省博物馆期间,提议在大雁塔周边新建一座博物馆。经过十年酝酿、八年筹备,陕历博在1991年正式开馆,成为当时国内第一座现代化大型博物馆。

“可以说,我们是伴随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强跃的自豪感溢于言表。他告诉记者,一般地方博物馆名称都要加上“省”字,而陕历博却没有,因为它是“央地共建”的“8+3博物馆”之一,也是我国中西部的唯一一座。

如今,改革开放步入第40个年头,陕历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起点。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陕历博基本陈列《陕西古代文明》实现全面升级。近十年来陕西考古的重大发现在展厅均有亮相。崭新的策展理念与技术手段,更让人耳目一新。

“‘让文物活起来’,但文物本身不会说话,它的故事要靠人来说,尤其要用高科技手段来说。”强跃说。陈列升级后的展厅里,原本一身“土味”的兵马俑“秒变”彩俑最令人惊艳。原本兵马俑出土时是有色彩的,但由于种种原因,观众从文物已经看不到了。馆方使用无污染的灯光为兵马俑“补妆”,让它们的真容重现于世。

强跃认为,展览不仅是“技术活”,更是“思想活”;博物馆要寻找文物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让每位观众都能找到并读懂其中的“文化基因”。在陕历博馆藏唐代壁画展区,图注分步讲解壁画上女子的化妆过程,方便游客从古人身上找到现代生活的影子。

在《国家宝藏》火了一把的葡萄花鸟纹银香囊,里面也有一个巧妙的“黑科技”装置,使香盂总能保持平衡,不会把里面的香料打翻。而它所使用的陀螺仪原理,数百年后才被欧洲人用在航海上,手机的防抖功能也应用了同类技术。“只有将古人的智慧传递给现代人,才算真正实现文化传承。”他补充道。

走进博物馆应成为“时尚”

作为十三朝古都的西安,“周秦汉唐”的灿烂文明形成陕历博独一无二的气质。“馆藏文物承载的不仅是陕西的历史、更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陕历博是中国的文化名片、也是世界的文化名片;是中国的文化会客厅、也是世界的文化会客厅。”强跃的话里总是充满着“当仁不让”的豪情。

陕历博“文化会客厅”的定位并不是一句虚言。自2008年对外免费开放以来,馆方每年接待游客人数从过去几十万人,迅速激增至去年的250万人,日客流量最高时达到17421人。陕历博也成为除故宫博物院外全国接待人数最高的博物馆。

面对纷至沓来的人潮,馆方也遇到不少令人尴尬的难题。“我们博物馆的承载量是6000人封顶。所以,经常有同事向我反映游客投诉——进不了博物馆的说:‘为什么不让我进去?’进了博物馆的也说:‘为什么让这么多人进来?’”强跃如此坦言。

实际上,强跃十分理解游客提出的质疑。在他的心目中,博物馆是文明的殿堂,也要让游客“有尊严地参观博物馆”。为此,陕历博“闭馆日”不休息,而为老年群体、特殊群体打开“绿色通道”,“他们还可以免费享受我们收费馆的服务”。

“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习近平总书记对博物馆提出的新要求,也成为陕历博的定位。陕历博先后成立陕西博物馆教育联盟、陕西省青年文博志愿者联合会,均为全国首创。目前,陕历博陕西全省志愿者人数达到6000名,为游客义务服务时长达数万小时。

要真正使博物馆成为全民共享的“文化会客厅”,还需要承担比展示馆藏文物更多的职能。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陕历博随即上线“二十四节气”系列活动,将文物知识与非遗体验相结合,加深民众对古人智慧的理解。

“走进博物馆要成为市民的文化享受,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时尚。”强跃如此期许。

不过,基本陈列升级还只是开头,在强跃心中,陕历博还有更宏大的蓝图有待实现:“我们一直希望筹建一座新馆。因为只有陕西才能完整展现中国五千年的‘通史’,才有这样的资源、能力、责任,将博物馆建成中华民族的祠堂、中华文明的殿堂。”

“丝路”沿线合作提供新“思路”

随着“让文物活起来”成为共识,各地博物馆在策展、展品、宣传、教育、服务等方面,都积累下丰富的经验,搭建跨省交流平台的需求呼之欲出。广东省博物馆今年推出的“嘉言·馆长讲坛”,就旨在建成全国知名博物馆馆长思想交流平台,向公众呈现先进博物馆的实践经验。

首期“馆长讲坛”以国家级博物馆馆长、以及中央与地方共建的11家博物馆馆长为邀请对象。“大咖”现身让讲坛“一票难求”。不过,对强跃来说,与公众对话对馆长来说也是新的考验:“公众对馆长有很高的期待,但馆长往往是‘杂家’、未必是专家。我要学习怎样抓住观众的兴趣点,将我们博物馆的特色解说好。”

西安、广州两地虽有千里之遥,丝路记忆却成为两地文博人共同的纽带:西安是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广州则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在“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两条丝绸之路文博领域的交流碰撞,也为本期“馆长讲坛”带来不少期待。

广东省博物馆近年在“海丝”展览方面颇下笔墨。“东西汇流——13至17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展览不久前荣获第十五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国际及港澳台合作入围奖。该展曾在欧洲举行巡展获得盛誉。正在热展的“亚洲内海——13至14世纪亚洲东部的陶瓷贸易”,来自中韩两国参展机构达到十数家之多。

在粤博“海丝”主题展“扬帆出海”之际,陕历博也“动员”馆藏文物频频出访,“重走”丝绸之路。此前赴香港展出的“绵亘万里:世界遗产丝绸之路”展、赴哈萨克斯坦展出的“中国秦始皇兵马俑文物”展等,让世界各地观众从中领略中国古老的文化魅力。

强跃透露,陕历博与粤博也正在积极推动“一带一路”主题展览的合作。“丝绸之路是线性文化遗产,它需要跨省、乃至跨国博物馆之间进行互动,形成联盟共同开展研究。”他建言,陕粤两地博物馆可以探索新的展览合作模式,进而在更多丝路沿线地区进行推广。

博物馆之间需要联动,博物馆与其他社会力量同样需要跨界。8月初,由粤博牵头发起的“广东文创联盟”正式成立。与其他博物馆文创联盟不同,它不局限在国有或行业博物馆的范围内,整合了文化创意产业上下游的各种资源参与。80多家首批会员单位中,就有包括设计、制造、金融、销售等领域的社会力量加盟。

这种以“大文化”为统领的“全产业链”合作模式,强跃对之乐见其成:“广东地处改革开放最前沿,文化产业非常活跃。广东省博物馆的探索相信将为全国博物馆发展引领新潮流。”

责任编辑:闫欣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