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新中国迎来76周年华诞,每一寸土地都洋溢着奋进的荣光。在西安,一场场浸润着家国情怀的思政实践正生动上演——从小学课堂的英雄故事分享,到中学科创沙龙的科技突围探讨,再到职业院校的“工匠精神”思辨,同学们以“课堂+实践”双场景的模式,将爱国主义精神融入成长点滴,让“与祖国共成长”不仅是一句誓言,更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行动。
小学班会里的“爱国启蒙课”:从英雄故事里读懂担当
“刘胡兰姐姐面对敌人的铡刀毫不畏惧,这就是‘勇敢’最动人的模样!”在西安市凤景小学四年级六班“追光中队”的《我与祖国共成长》主题班会上,王悦淇同学的分享让台下响起阵阵掌声。这场班会像一部鲜活的“爱国教科书”。
在碑林区大学南路小学,孩子们则用书信写下对祖国母亲的“悄悄话”:“我要好好学英语,将来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长大想当医生,守护更多人的健康”……班主任的总结更是温暖有力:“爱国不用等长大,认真听好每一节课、帮助身边每一位同学,都是在为祖国‘添砖加瓦’。”
中学科创沙龙里的“科技突围路”:青春正当时 接手创新接力棒
“从‘两弹一星’的隐姓埋名,到‘嫦娥奔月’的浪漫探索,76年里,中国科技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突围路!”在西安高新区第三初级中学的“科创沙龙”上,航天科技组的同学拿着自制的“月球车模型”,眼里闪着光。人工智能组、C++编程组、3D打印组……让孩子们发现,认真学好每一个知识点、做好每一次小实验,就是在为祖国的科技发展出力。这场沙龙没有枯燥的理论,只有看得见的“科技力量”。
职业院校思辨场中的 “匠心新解”:智能化时代,“工匠精神”从未褪色
在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来自高铁服务、机车、铁道交通运营管理等专业的同学,也从行业视角给出答案:高铁调度系统再智能,也需要工作人员用“零差错”的严谨保障安全;智能售票机简化了流程,却替代不了乘务员对旅客的贴心服务。“智能是工具,不是‘主角’,”同学们异口同声,“我们要做‘懂技术、有匠心’的未来工匠,用技能报国,为中国建造、中国智造扛好接力棒!”
“BIM建模能精准到厘米,但桥梁接缝处的毫米级误差,还得靠人用‘匠心’去把控!”“新时代的工匠精神,是‘匠心、创新、责任’的三重奏”……在西安职业技术学院,一场关于“智能化时代工匠精神是否过时?”的讨论正激烈展开。发言的四位同学,正是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高职组)“土木建筑施工”赛道的金奖得主。他们的讨论,道出了对 “工匠精神” 的新思考。
在西安的校园里,“我与祖国共成长”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同学们笔下的文字、口中的故事、手中的实践。从传承英雄志到坚守工匠心,从探索科技路到立志报国行,新一代的青少年正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祖国的明天绘就更绚烂的图景。(西安市教育局)
责任编辑:曲静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