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工作业务水平,增强人民调解员化解矛盾纠纷的本领,9月25日,全省知识产权纠纷调解专题培训班在陕西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开班,长安区人民法院王曼丽法官受邀授课。
本次培训采取线上模式进行,全省各级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各市(区)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业务科(处)室负责同志及业务骨干,各企事业单位、高校、科研院所、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等知识产权相关专业人员等一百余人线上参加了培训。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里的‘利’字,并非指的是唯利是图的贬义,而是包含了多方面的含义。这个‘利’对于法院来说,就是最大程度发挥其职能: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王曼丽法官以《史记·货殖列传》中的名句徐徐展开了授课。
她从知识产权案件化解动因、知识产权案件的受案情况、系列类案的化解思路、个案调解心得等4个方面讲授调解方法及经验,同时强调开展调解工作一定要“以人民为中心”,不能就案调案。根据不同的案件类型,采取不同的调解方式,或以在先示范判决为指引,或与市监局等知识产权相关行政部门进行联动,必要时将人民调解员的诉前调解延伸至诉讼过程中,遇难案要有“庖丁解牛”的匠心,遇系列类案要有“见微知著”的公心,安抚当事人情绪要有“和光同尘”的虚心等,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人民调解智慧,彰显中国“和”力量赋能新质生产力和知识产权保护新活力,将“以和为贵,案结事了”作为化解矛盾的重要遵循,力争将矛盾化解在庭审前端,避免判决后的二审、执行等再生案件产生。
课程结束后,王曼丽法官还就学员的线上提问“当事人拒绝调解时如何破冰”、“当事人双方对调解金额各执己见相差过大时如何平衡金额”、“对于被告涉诉较多的案件如何保护被告方隐私权益”等实务问题,进行了答疑交流。
课程举办方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表示通过此次培训收获良多,原来调解工作需要借鉴更多的审判经验和裁判思维,需要懂得用当事人能够接受的方式与其沟通,来破解不被信任的僵局。该次课程为今后知识产权调解工作提供了新思路,强化了人民调解员化解案件的信心,今后的调解工作将朝着更加专业化、能动性的方向发展,着力筑牢矛盾化解的“第一道防线”。
近年来,长安法院联合多部门持续探索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新模式,加强行业调解委员会与法院交流合作,完善高效衔接、优势互补的知识产权保护协作机制,共同构建知识产权纠纷化解的创新路径,不断增强“抓前端、治未病”的行动自觉,加大对调解员的培训和指导力度,拓宽人民调解员调解领域,将“调”的工作向前、向后延伸。
下一步,长安法院将进一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探索调解工作路径,全力开启多元解纷工作新格局,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基层社会综合治理、辖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法院力量。(长安区法院)
责任编辑:曲静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