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与凤同翔·乡村振兴”主题媒体采访活动在凤翔区启动,多家市级以上媒体聚焦区域乡村振兴创新实践。作为“千年酒乡、丝路古驿”的柳林镇(凤香型白酒核心产区),其下辖的大槐社村凭借鲜明的高粱产业特色,成为此次采访的亮点样本——这个坐落于灵山脚下的村庄,正以红高粱为纽带,编织出村民增收、集体增效的乡村振兴图景。
“一说起高粱,咱心里就踏实!”大槐社村党支部书记田保红话语间满是自豪。据介绍,该村距柳林镇西六公里,人文底蕴深厚、自然环境优美,下辖13个村民小组,共3669人,拥有耕地5500余亩。近年来,村“两委”抢抓西凤酒城建设战略机遇,将高粱种植确立为乡村振兴主导产业,通过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流转土地3500亩,创新推行两季轮作模式,种植春高粱2350亩、夏高粱780亩,让闲置土地“活”起来,生产效益“提”上去。
优品种:精准选种筑牢产业根基
“产业要稳,品种先准。”田保红深知品种对产业的决定性作用。为筛选适配本地土壤、符合酿酒企业需求的高粱品种,村“两委”专程赴高粱主产区山西汾阳考察,经反复试验对比,最终选定“晋杂22”与“汾粱30”两大优质品种。其中,“汾粱30”品质顶尖,亩产达693公斤,出酒率更是高达43.4%,成为酿酒企业争抢的“香饽饽”;“晋杂22”则凭借超强耐瘠性,完美适配本地土壤条件。针对夏播季,村里还引入早熟品种“晋早5577”,实现“麦收后再种一茬”的增产突破,土地利用率显著提升。
强保障:多维发力破解发展难题
“把先进经验转化为实际成效,才能真正帮到村民。”从山西带回种植经验后,大槐社村迅速落地行动:在种植模式上,计划组建村级农机服务队,推广“统一播种、覆膜种植、绿色防控”集约化模式,同时规划“高粱—小麦—大豆”轮作倒茬方案,既保土壤肥力,又能实现亩均增收千元以上;在成本控制上,依托镇乡村振兴发展公司对接农资统采统供渠道,大幅降低种子、化肥等成本,切实为种植户减负。
促增收:“三金模式”共享产业红利
依托西凤酒城的需求优势,大槐社村推行“订单农业”,让高粱“产得出、卖得好、价格稳”。如今,产业红利已实实在在惠及村民:土地流转户每亩年获租金650元,务工村民日均收入近百元,年底还能参与村集体经济分红。“土地流转有租金、田间务工有薪金、入股分红有股金”的“三金”模式,让村民从产业发展的“旁观者”变为“受益者”,全员参与热情持续高涨。
谈及未来规划,田保红信心十足:“我们会沿着‘三链融合’路子走下去!短期建农机服务队提效率,中期推轮作模式扩规模,长期打造‘种植+初加工’全产业链,为柳林镇建‘中国高粱第一镇’添砖加瓦!”如今的大槐社村,正以红高粱为笔,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续写着新的致富故事。(李海妮)
责任编辑:曲静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