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

陕西洛南法院:以洛惠渠宝贵传统为灯 照亮司法为民之路

发布时间:2025-09-19 10:10:22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秦岭群峰磅礴,洛河万水汇流。六十多年前,洛南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三千余名建设者卧雪眠霜、栉风沐雨,在秦岭的崇山峻岭中开辟出一条人工天河——洛惠渠,让洛河水润泽数十万民众和数万亩土地,这一“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人类壮举在秦岭南麓竖起了一座精神丰碑,铸就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不怕牺牲”的洛惠渠宝贵传统,感召一代代洛南儿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上乘风破浪、接续奋斗,召引着一代代洛南法院人在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征途上砥砺奋进、阔步向前......

“洛河水,不浇田,流到河南浇竹园。”“有女不嫁旱梁塬,吃水更比吃油难。”我曾对这两句民谣一知半解,直到参加了系列党建主题活动——“吃水不忘修渠人·建功立业新时代”洛惠渠宝贵传统宣讲报告、重走渠岸、参观洛惠渠精神纪念馆,方得知,原来上世纪,在我们洛南广袤的梁塬,百姓吃水要走十几里山路去挑,地里干旱裂缝更是无水灌溉,种庄稼成了百姓萦绕心头的难题。为了解决当年这种困境,无数先辈们在党的领导下,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迎难而上、不怕牺牲,历尽千难万险,付出巨大代价,建成这条穿越26座高山、79处峻岭、133道深沟,全长63公里的“挂壁天河”,终于引洛水上梁塬,彻底解决了洛南县城和沿线5镇15万群众10万亩耕地的饮水灌溉问题,彻底改变了四十里梁塬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

洛惠渠穿越秦岭余脉的险峻,以“挂壁天河”之姿润泽一方百姓,其背后凝聚的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不怕牺牲”的宝贵传统,与法院人的使命担当高度契合,作为新时代的法院干警,我深刻体会到,洛惠渠宝贵传统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指引司法实践的精神灯塔。

自力更生:锤炼专业素养,主动担当作为

洛惠渠建设者们依靠自身力量攻克技术难题,这种用“双手劈开千重山”的魄力,与法院人的“深耕细作”不谋而合。法院人同样需要秉持自力更生精神,主动学习法律知识,深入研究新型、复杂案件,面对日益增长的案件数量和复杂的工作环境,法院人要学会自我调节、自我激励,合理安排工作时间,主动适应新的挑战。在工作中要严格自律,坚守职业操守,抵制外界干扰和诱惑,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艰苦奋斗:直面工作挑战,坚守司法初心

洛惠渠建设者以钢钎铁锤凿开天堑,以血肉之躯对抗艰难险阻,这种“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魄力,与法院人攻克执行难、化解复杂案件的决心一脉相承。面对“骨头案”“钉子案”,面对堆积如山的案卷与高强度的工作压力,我们同样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像执行法官凌晨蹲守“老赖”,在寒风中调查取证;像基层法官干警翻山越岭巡回审判,用脚步丈量司法温度。每一次啃下“硬骨头”,每一场守护公平正义的攻坚战,都是对“艰苦奋斗”最生动的诠释。司法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法院人要始终牢记司法为民的初心,甘愿为司法事业奉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法院工作任务繁重,尤其在案件高发期,法官、干警常常面临巨大的办案压力。此时,更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不怕吃苦,不畏困难,加班加点完成案件审理、执行等工作。

团结协作:凝聚团队力量,提升司法效能

从县委干部带头勘察地形、捐粮捐物,到群众自带干粮参与建设,数万民众以“万人同心”的凝聚力,分工协作开凿隧洞、搭建渡槽,用血肉之躯筑起63公里的人工天河。这种“上下一心、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让不可能成为可能,彰显了集体主义的强大力量。司法改革后法院办案为团队协作“1+1+1”模式,审判团队中员额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多元解纷机制下,法院与司法局、社区、行业调解组织协同联动,将矛盾化解在源头;跨区域司法协作中,不同法院携手攻克重大疑难案件。每一份裁判文书的背后,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每一场纠纷的圆满化解,都是团队协作的胜利。

不怕牺牲:坚守法治信仰,捍卫司法尊严

洛惠渠施工期间,环境艰苦,数万劳工凭借双手开凿山洞、搭建堤坝,不少人在塌方、洪水等危险中负伤甚至牺牲,有二十余位建设者先后献出宝贵生命,却始终坚持筑渠,将贫瘠旱地变为沃土良田,这种不怕牺牲的精神,与法院人直面风险、捍卫法治尊严的司法信仰如出一辙。在扫黑除恶、打击犯罪等案件审理中,法院人顶住压力、公正裁判,不惧当事人威胁恐吓;执行法官面对抗拒执行的暴力行为挺身而出,维护法律权威;面对庞大的案件数量,办案人主动加班加点,牺牲休息时间,只为让公平正义以“加速度”抵达群众身边;疫情期间,法院干警下沉社区参与防控,既保障审判工作“不打烊”,又冲锋防疫一线,以实际行动诠释责任担当。洛惠渠宝贵传统为法院人提供了宝贵的精神指引,法院人用“不怕牺牲”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法治信仰融入血脉,用生命和汗水书写着对公平正义的坚守,为法治中国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洛惠渠宝贵传统是“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更是“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坚守。洛惠渠宝贵传统已成为洛南人民的精神丰碑,它时刻提醒着我们,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先辈们用汗水、鲜血甚至是生命换来的。作为法院人,我们当以洛惠渠宝贵传统为镜,在司法道路上永葆“自力更生”的毅力、“艰苦奋斗”的韧劲、“团结协作”的格局和“不怕牺牲”的担当,让公平正义的光芒如同洛河之水,生生不息、润泽人间。      

(此文在洛南县“吃水不忘修渠人·建功立业新时代"主题征文活动中荣获三等奖)

责任编辑:曲静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