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陕西连续三年开展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并成立民营经济发展局,有效促进了营商环境优化和民营经济发展。今年1月至7月,全省设立外资企业226家,实际使用外资37.86亿元,民间投资增速同比增长12.3%,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43.3%,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
2025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施行,标志着我国民营经济发展步入了法治轨道,激发了广大民营企业家的信心和干劲。
近年来,陕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连续三年开展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成立民营经济发展局,有效促进了营商环境优化和民营经济发展。2024年,全省营商便利度为90.84分,呈现逐年提升态势;今年上半年,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达8374.85亿元,占全省GDP比重为49.8%,较上年末提升0.3个百分点。

2025年5月,主题为“温暖奋斗者 秦商再启航”的秦商大会在西安开幕。
以品牌建设为牵引,构建营商环境“四个一”工作体系
出台《陕西省营商环境投诉举报线索调查处理工作机制(试行)》,规范投诉举报线索办理流程,在陕西省发展改革委门户网站上线试运行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平台,依托12345热线启用营商环境投诉举报热线,制定《陕西省加快打造“落地快、发展好”营商环境品牌工作方案》,围绕项目落地快、企业发展好目标,推进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改革,构建营商环境一机制、一平台、一热线、一品牌“四个一”工作体系,打造全省营商环境升级版。支持各市(区)结合实际,探索推进“一市一品”“一县一品”,围绕特色产业发展,集成政府服务、专业服务、要素保障、场景应用、监管服务等,打造产业全链条的特色产业营商环境。加强营商环境问题线索转办督办,常态化通报负面典型案例,已累计通报破坏营商环境典型案例45起,警示教育效应持续彰显。发布营商环境突破年十大典型案例,印发《陕西省营商环境建设白皮书》,今年分两批复制推广75项典型做法。依托高等院校成立陕西省营商环境研究院,加强全省“十五五”营商环境建设研究。
以改革创新为重点,全力推进“小切口”改革和示范区建设
实施营商环境“小切口”改革创新试点三年行动计划,印发《2025年营商环境“小切口”改革创新事项清单》,按照“1+10+N”gaiety创新体系和“4+5+6”工作布局,在知识产权保护、政务服务、水电气联合报装等方面形成190项“小切口”改革创新任务,支持各市县改革突破、创新探索。制定《陕西省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区创建活动工作方案2025》,规范开展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区创建工作,按程序确定雁塔区、西安高新区等17个县区为省级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区。加强西北地区营商环境合作,会同省级有关部门与西北各省(区)营商环境工作牵头部门签订协议,今年在政务服务、大件运输、纳税协作、执法检查共享、公共资源跨区交易等重点领域,深化区域协同协作。梳理惠企便民政策556项,明确政策的核心条款、办事流程、负责人及联系方式等信息,在网上公开发布。推行用地用林用草联动审批,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开辟环评审批绿色通道,促进项目加快落地。截至今年8月底,全省600个省级重点建设项目用地手续保障率95.5%、环评手续保障率92.8%。
以行政效能为突破,切实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
建立综合监管“一业一册”告知制度,积极推进“综合监管一件事”“综合查一次”“一业一查”等改革,在市场监管领域探索建立“预防为主、轻微免罚、重违严惩”的服务型执法模式。印发数字政府建设《行动方案》,加力推进公共数据有效共享利用。截至目前,省级330个政务数据应用系统编目率100%、高频数据归集率93%。34件国家下达的“高效办成一件事”已上线,累计精简申报材料近300项、压减办事环节400多个。上线省级政务数据平台,建成服务门户、数据目录、供需对接、数据共享交换、数据治理、数据开放、数据处理分析、数据安全防护八个基础模块和“国家数据直达专区”,与11个地市和省级相关部门实现系统级联。上线并持续完善“秦政通”平台功能,提升掌上办公、办事便利化水平。持续完善“陕企通”平台功能,构建企业诉求收集、受理、转办、评价闭环。截至目前,“陕企通”平台注册127.8万户,响应率、办结率、满意率均保持90%以上。
以服务企业为导向,扎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围绕政策可感可及、破除市场准入壁垒、金融惠企纾困等七个方面,实施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七大行动”。制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工作机制》,打造企业诉求响应、政企沟通对接、技术交流合作和典型案例宣传推广“四个平台”,探索建立陕西“民营信用贷”和举办“先使用后付费”科技成果推介会,持续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机制。印发《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七条措施》,支持民营企业参与重点产业链延链补链,加强梯度培育促进升规纳统,积极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持续提升民间投资活力。构建“链主企业+重点配套民企”生态,总体上力争链主企业中民营企业不低于30%,重点配套企业中民营企业不低于60%。实施科技型企业“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四个工程,全省民营高新技术企业达1.42万家,占全省总量的84.75%。隆基绿能自主研发的背接触晶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HBC)光电转换效率达到27.3%;西安比亚迪成为全国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西安奕斯伟12英寸硅单晶抛光片和外延片填补我国半导体行业关键领域空白,产能及出货量全国第一。
以制度建设为支撑,营造良好发展生态
深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研究制定陕西省实施办法。积极协调新闻媒体和运营商,依托陕西日报、陕西广播电视台对全省各级各部门宣贯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情况进行报道;通过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发送公益短信;分关中、陕北、陕南三个片区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宣贯会,积极传递党和国家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方针政策。制定《2025年政企恳谈会实施方案》,建立省级领导政企恳谈会制度,今年以来,已举办6期政企恳谈会,邀请99家民营企业代表与政府各职能部门面对面交流,收集企业问题诉求建议113项,办结率超过80%。常态化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建立问题收集交办和跟踪、专业问题研究解决和产业链链长主导的创新链、产业链、金融链协同三大机制,通过推动解决“一件事”带动解决“一类事”。在全省开展进企业、进项目、进高校、解难题、优服务“三进一解一优”活动,持续助企纾困解难。
(供稿/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责任编辑:曲静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