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改革

加快打造中国(旱区)种业硅谷,全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发布时间:2025-09-12 16:54:42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杨凌示范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种业振兴战略,深化农业科技改革与区校企融合,通过搭建高水平研发平台、创新种质资源保护机制和育繁推一体化模式,加快打造中国(旱区)种业硅谷。

 

杨凌示范区农科教资源优势明显,在生物育种人才技术方面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近年来,该区进一步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区校企融合发展,加快打造中国(旱区)种业硅谷,为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积极贡献力量。

先正达集团中国杨凌技术中心育种试验基地。

搭建高水平研发平台,夯实种业创新基础支撑

积极培育建设重大种业创新平台,推进国家(旱区农业)种业创新基地、国家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旱区农业陕西实验室加快建设,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作物抗逆与高效生产全国重点实验室完成重组,国家玉米种业技术创新中心西北中心正式启用。扎实推进秦创原农业创新驱动平台见效成势,组建成立种业、果业、畜牧等6个产业创新中心,汇聚了12名院士领衔的技术创新团队,建立了主粮、油料、果蔬、畜禽主要品种生物育种技术创新体系,成功获批陕西省作物共性技术研发平台等省部级创新平台34个。创新种业人才引进培育机制,开展青年育种专家培育支持计划,投入440万元支持22名青年育种专家与区内重点种业企业开展研发合作,近三年集聚博士以上高层次创新人才371人。

杨凌示范区研制成功的各类小麦品种。

创新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机制,筑牢种业创新发展根基

全面推进国家(杨凌)农作物种质资源中转隔离基地已在2024年底建成投用,今年7月珍稀动物来源中药材现代化替代物研发生产项目在基地启动中试,实现了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到产品中试平台测试的关键一步。成功获批创建国家柿种质资源圃。支持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建设农作物种质资源库,贮藏能力达50万份。支持杨凌良科种业建设种质资源数据信息库和南繁种质资源圃。与智种网合作建设玉米种质资源共享平台,为区内种业企业、育种研发机构、农业合作社、种养大户提供花粉采集、优良自交系测配等服务。依托杨凌自贸片区和综保区等平台,支持先正达等种业企业开展种质资源引进利用。

杨凌智慧农业谷。

完善育繁推一体化新机制,引育高质量种业企业

先正达杨凌育种技术中心建成投用,已成为全球领先的单倍体工厂化生产、性状快速整合、分子高通量检测平台。联合陕西粮农集团成立杨凌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营收位居全省种业企业首位。杨凌伟隆、陕西荣华、杨凌良科成功创建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实现了全省零的突破。陕西荣华作为全省唯一一家种子企业入选全国69家农作物种业阵型企业名单,油菜种子销售额位居全国第二。推动秦宝牧业完成重整,成为全省肉牛产业链重要支柱企业。支持杨凌秦丰种业、畜牧创新中心公司牵头组建陕西省作物、畜禽育种创新联合体,伟隆、鸿塬等区内5家企业成为全省商业化育种项目牵头单位。陕西省农作物种子繁育加工基地、良科种子研发中心、陕西登海种业标准化创新示范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用,成为支撑我国旱区生物育种产业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

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智慧温室。

实施农业技术协同攻关,加快培育抗逆优质新品种

扎实开展种业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依托秦创原农业创新驱动平台实施研发攻关项目41个,项目资金达1亿元。康振生院士团队成功发现了全球首个小麦条锈病感病基因,靳亚平教授团队培育的体细胞克隆优质高产奶牛,为突破生物育种技术瓶颈、提高育种效率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陕西秦瑞生物育种试验基地顺利通过农业农村部审查验收,选育的玉米品种“秦瑞1号”成为陕西省第一个通过国家审定的转基因品种。2021年至2024年,杨凌共有288个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审定登记,其中通过国审36个,占全省81%。今年上半年,杨凌伟隆成功创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4家种业企业入选中国种子行业信用企业。16个小麦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占国审小麦品种10.5%,审定数量及占比创历史新高。“元生爱特”奶绵羊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成为我国培育的第一个乳用绵羊新品种,填补了国内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乳用绵羊品种的空白。成功研发“中国黄牛1号”50K育种芯片,该项目在肉牛分子育种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探索高标准示范推广模式,增强杨凌良种辐射能级

杨凌示范区面向区内,全域实施特色现代农业“1123”工程,1万亩农作物良种试验示范基地、1万亩经济林果生产示范基地、2万亩设施蔬菜示范基地、3个畜牧育种创新示范基地改造提升加快推进,全域良种示范格局初步形成。面向区外,大力实施杨凌良种繁育示范推广“4455”计划,集成粮油良种及配套绿色综合防控、高效用水、耕地保护、废弃物循环利用、智能装备等新技术、新模式,建成良种繁育推广基地34.2万亩。“西农511”小麦年推广种植面积位列全国小麦品种第五位。“伟隆169”成为黄淮地区主栽品种,2021年以来累计种植面积超过1000万亩。以“瑞雪”“秦脆”为代表的苹果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超过70万亩。举办全国油菜科技大会、小麦新品种观摩会,展示推广205个粮油新品种,7个品种入选2025年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与省内各市、农业大县构建“1+10+N”农业科技协同推广合作模式,协同推进农业科技合作项目92个,建设10个新型特色现代农业综合试验示范区。深化与陕西农发集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工作协同和资源统筹,共同谋划实施三亚南繁育种基地、农业科技园区等13个合作项目,规划建设18万亩现代农业“飞地园区”。(供稿︱中共杨凌示范区工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

责任编辑:曹新宇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