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镇安县以党建引领“四变转型、五好培强”为抓手,创新激活农村资源要素,走出了一条集体经济强村富民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建立产权明晰、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
近年来,镇安县始终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基层党建的重要任务,聚焦组织作用发挥不充分、发展思路不清、产业模式单一、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探索实施党建引领“四变转型 五好培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新路径,通过变废为宝、变财为业、变散为聚、变绿为金“四变”转型,推动村集体经济实现组织建设好、发展模式好、联农带农好、风险防控好、经济收入好“五好”培强目标,赋能乡村振兴。
陕西省倾斜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发展暨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推进会在镇安县召开。
“三级联动”层层压茬推进
强化县委主导。县委制定出台《党建引领“四变转型 五好培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施方案》《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十五条措施》等“1+7”政策文件,进一步明确方向、夯实责任、细化措施,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定向定标。
强化镇办主责。15个镇(街道)党(工)委制定党建引领“四变转型 五好培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目标计划表,实行152名班子成员连片包村责任制,逐村分析研判,厘清发展思路,规范财务管理,开展常态化督导,推动村集体经济规范、有序、高效运营。
强化村级主抓。实行支部引领、支委领办、党员示范,156个村(社区)党支部发挥抓落实作用,精准制定发展计划,明确发展模式,找准产业项目,做到因村施策、高效发展。
高峰镇渔坪村冷水鱼养殖。
“四变转型”拓宽致富路径
变废为宝。把乡村闲置废弃的荒地、林山土地等资源进行流转,建设成为生产经营性的耕地、果园、民宿等,依法通过自主生产、出租、入股、联营等方式,发展村集体经济。
变财为业。用活用好村集体经济的财政支持资金和积累资金,自主发展种、养殖等产业经济,建设工商业项目、农业生产经营设施和购置建筑工程设备发展物业经济,推动财政资金由“输血”变产业“造血”。
变散为聚。以村集体经济为纽带、组织联建为抓手,通过村企联建、村村联建,打破村域、镇域、行业等界限,推动村集体、企业、群众三方紧密联合、抱团发展。
西口回族镇智慧水产产业园。
变绿为金。以实施“千万工程”为抓手,深入推进资源开发,发掘山川、河流、草木等旅游潜力,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依托电商直播拓展农产品销路,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促进集体收益、企业增效、群众致富。
“五项举措”强化统筹保障
分类施策。依据“五好”标准,重点是村集体经济收入,把各村分为一类村(年收入50万元以上)、二类村(年收入30万-50万元)、三类村(年收入20万-30万元)、四类村(年收入10万-20万元)“四个类别”,明确2024年至2026年三年目标,一村一策、精准施策,全力提升村集体经济质效。
达仁镇象园村茶园。
抓点示范。坚持抓点示范、以点带面,每个镇(街道)至少打造2个示范点,并明确2个弱村,由县级领导包抓一个示范村和薄弱村,镇(街道)班子成员分别包抓一个示范村,将村集体经济纳入农村党建“考阅炼评”重要内容,营造比拼赶超、奋勇争先浓厚氛围,推动村集体经济整体提档升级。
村财镇管。扎实开展村集体经济清产核资、合同清理和“村财镇管”等工作,目前,全县清产核资31.86亿元,累计完善规范集体经济合同15074份、25738.5万元,156个村(社区)的集体经济财务全部纳入“村财镇管”,推动村集体经济规范、合法、有序、高效运营。镇安县坚持镇级监管、专项审计、纪委监督,制定村集体经济审计办法,每年抽取不少于20%的村(社区)进行审计,规范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全面落实村集体经济资金大额使用、产业发展、收益分配、资产处置等重大事项“四议两公开”制度,认真执行“小微权力清单”,有效降低村集体经济资金、资产和债务风险。
人才支撑。扎实开展“千名领跑人学历提升计划”,359名村干部取得大专学历,村党支部书记大专以上学历达82.6%。县镇两级组织开展村集体经济专题培训66场次、4800余人次,培育乡村经营管理人才512人,储备村集体经济乡土人才1700余名,招引270余名在外成功人士反哺家乡,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提供坚强人才支撑。
严格督考。制定《镇安县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工作责任制》,压实县委、县政府主抓责任、镇(街道)党(工)委、政府主体责任、村级党组织落实责任、行业部门监管责任“四方责任”,建立统筹协调、分析研判、定期调度、督导通报“四项制度”,推行年度考核、党建述职、巡察监督、班子评价“四类督考”,推动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月河镇罗家营旬河水乡。
镇安县通过党建引领“四变转型 五好培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因地制宜探索实践“15种发展模式”,推动村集体经济多样方式经营、多种渠道增收。这一实践不仅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更构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新乡村格局,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树立了典范。
截至2025年6月底,全县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收入1116.88万元,预计到2025年底,全县农村集体经济15万元以下村全部清零,50万元以上村实现翻番,达到22个村。(供稿︱中共镇安县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 中共镇安县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曹新宇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