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商洛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立足秦岭生态优势,探索秦岭山水乡村建设新模式,打造了一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近年来,商洛市积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面子、里子”一起抓,“底子、根子”双提升,全域化推进、多业态融合、内涵式发展、高效能治理,探索秦岭山水乡村建设新模式,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取得新实效,打造了一批颇具秦巴山水灵动之美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走出了一条加快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路径。
丹凤县河口村哆咪屋民宿。
优化人居环境靓“面子”
不断升级环境整治。按照“扫干净、摆整齐、保畅通、树形象”的基本要求,通过常态调度、现场观摩、提级督办、城乡联动,全域打造出了“干净商洛”。
分类建设山水乡村。印发《秦岭山水乡村建设导则》,依据村情实际分类建设秦岭山水康养、旅游、宜居乡村,三年累计建成秦岭山水乡村901个,占比达到74%。
全面提升生活品质。实施“两转两改三促进”行动,完成农村改厕11.14万座、改造提升农村土坯(石板)房1.89万户,为镇村配发垃圾车1398辆,为每个村(社)都配建1座农村公共卫生厕所和1座旅游厕所,村卫生室产权全部公有化,建成和美镇区57个,农村污水处理率达53.68%,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6.47%,有效提升了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和人居环境舒适度。
商洛市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指导各县区优化完善村庄布局,优先将秦岭山水乡村列入村庄规划编制范围,全市已完成134个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编制86个镇区建设规划,完善服务功能,配套服务设施,推行划行规市,集中解决占道经营、交通混乱、乱搭乱建等问题。
以“干净商洛”创建为统领,商洛市全域提升乡村颜值,出台创建标准,实施网格管理,开展常态巡查,完善长效机制。清理乡村道路1697条、农村河道1307条、清理河面废弃物307吨、残垣断壁1227处、乱搭乱建1399处、农业生产废弃物2935吨。促进城乡环境由“一处美”向“全域美”转变,“一时净”向“全年净”转变。
商州区板桥镇创新“草莓采摘+田园观光+康养体验”文旅模式。
培壮特色产业实“里子”
发展新产业。统筹推进“菌果药畜茶酒”等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供港蔬菜基地2.22万亩,建成全省首个4.0版鱼菜共生绿色智慧渔业工厂,培育形成集科研、育苗、养殖、加工为一体的全产业链高端数字渔业发展新格局。
打造新品牌。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71家、现代农业园区192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5个,开发精深加工产品108个,产品远销“一带一路”国家,“商洛香菇”“柞水木耳”品牌商标在欧盟成功注册,丹凤葡萄酒入选“中华老字号”。
培育新业态。引进“飞茑集”“海南归旅”等国内头部民宿企业,规划建设精品民宿、特色民宿39家,带动发展大众民宿636家,柞水县朱家湾村被联合国评为世界最佳旅游乡村,柞水县阳坡院子成功创建国家甲级民宿。
商洛市统筹推进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引育红仁核桃、三文鱼、西门塔尔牛等特色品种。创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村17个、全省首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5个,4个县区纳入国家食用菌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完成投资13.18亿元,建成精品特色民宿34家,运营16家,盘活乡村闲置农房487间、废弃厂房3所。推荐山阳县法官镇法官庙村、洛南县保安镇北斗村(乡村民宿特色村)、商州区腰市镇江山村3个村为第二届“陕西魅力休闲乡村”,丹凤县竹林关镇竹林关村桃花源景观、商州区金凤山花海景观2个为第二届“陕西特色魅力田园”。洛南音乐小镇、抚龙湖、溪乐谷入选农业农村部“跟着乡宿去旅行”夏季精品旅游线路。全省“跟着民宿游陕西”暨乡村旅游产业群现场推进会、全省渔业现代化建设推进会在我市召开。
商州区三岔河镇黄鱼沟村智慧渔业工厂。
激发内生动力厚“底子”
积极培养经营人才。联合中国农业大学举办“乡村CEO”专题培训班,培训“乡村CEO”1302人,为全市每个村(社)都培养了一名新型乡村经营管理人才,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多措并举吸引项目回迁、资金回流、人才回乡,越来越多青年群体返乡创业成为“新农人”。
注重科技赋能。引导15支国省科技特派团和253名科技特派员进驻7县(区)210个产业基地,引进推广新技术75项,建成科技示范镇村14个、农业科创平台18个,5G+智慧茶园等一批数智项目加快建设。
深化联农带农。大力推行“四抓四带”联农带农机制,变“输血式”帮扶为“造血式”赋能,监测对象无一户返贫致贫。在98个镇(办)全部成立新业态发展公司,推行“运营企业+平台公司+集体经济”模式,发展集体经济强村60个,年收入5万元以下的“薄弱村”全面清零。
如今,商洛为全市每个村(社区)都培养了一名新型乡村经营管理人才,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积极探索结业学员管理领办村(社区)经营项目、产业基地和专业合作社,提供政策咨询、技术服务和科研支持,成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力军”和“领头雁”。围绕菌果药畜茶渔等特色产业发展举办培训22班次,培养高素质农民1591名,认定中级职业农民265名、初级职业农民1732名。大力推进集体经济强村“增点扩面”,发展集体经济强村60个,力争2025年底实现集体经济10万元以下村清零、50万元以上经济强村超150个。
柞水县朱家湾村阳坡院子精品民宿。
夯实党建基础固“根子”
强化党建引领。深化“三联三促”活动,因村施策组建功能型党组织,选优育强村“两委”后备力量6479名、驻村干部7893名,培育“一类”基层党组织456个,占到基层党组织的35%。
注重乡村治理。推行“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乡村治理模式,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14个,矛盾纠纷化解率99.5%,荣获首批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市。
强化移风易俗。颁布《商洛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出台农村移风易俗“六条举措”,常态评选道德之星、好邻居、好婆媳等先进典型,推动乡村文明焕发新气象。
商洛市坚持以基层党建为引领,组建产业发展、矛盾调处等功能型党支部236个、党小组1365个。动态开展镇村班子人岗相适综合研判,深入实施“归雁”计划和“千名领跑人”学历提升计划,锻造了一批乡村振兴的“主心骨”。培育学法用法示范户3223户、“法律明白人”10894人,农村矛盾纠纷化解率99.5%。认定市级“五美庭院”示范村14个、示范户70户,选树“商洛好人”、道德模范742人,推荐103人荣获中国好人、陕西好人、省道德模范称号,选送的镇安县渔鼓节目《喜看硕果满枝头》在全省“村歌村戏村民唱”暨移风易俗宣传活动中精彩亮相。
近年来,商洛市立足秦岭生态优势,系统践行“千万工程”经验,通过环境整治塑形、产业振兴强基、人才科技赋能、党建引领铸魂,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协同共进、传统与现代深度融合的乡村振兴新路径。全市以全域化思维统筹山水乡村建设,以内涵式发展推动产业提质增效,以高效能治理促进乡风文明提升,不仅绘就了秦巴腹地“村美业兴民富”的现代化和美乡村新图景,更为同类地区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乡村振兴模式提供了鲜活样本。(供稿︱商洛市农业农村局)
责任编辑:曹新宇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