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大荔县全面践行“两山”理念,坚持治沙兴沙一体推进。通过科学防沙治沙守牢底线,深挖沙地潜力发展林果、冬枣等特色产业及沙漠旅游,建成生态沙产业链,实现沙区增绿、产业增效、林农增收,走出了一条生态经济共赢的荒漠化治理新路。
大荔县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耕农业兴县、工业强县“双轮驱动”,坚持治沙兴沙一体推进,守牢底线,依托沙地资源,建成以林果业、农牧业、果蔬加工业为主的生态沙产业链,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科学防沙治沙,确保底线守牢
全面落实封沙禁牧、封沙育林政策,严格执行禁止滥开垦、滥放牧、滥采挖等“三禁”制度,出台了《全面实行封沙(山)禁牧的通告》,编制了《关于开展绿满同州 五年大栽树行动的实施意见》《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工程建设实施方案》等,与沙区6个镇签订了《沙化土地治理责任书》,确定了年度治理任务,切实把沙区保护摆在重要议事日程,使沙区生态治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同时,沙苑国有林场以林长制为抓手,切实保护沙苑地区森林资源,巩固治沙成果。强化宣传引导,利用宣传车、设置固定宣传牌、悬挂横幅、发放、张贴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封山禁牧条例》等法律法规,每年向群众发放森林防火宣传画、森林防火宣传单10000余份,在林区主要道路沿线张贴标语、设置标识牌等30余处。
大荔沙苑
涵养沙地生态,实现林业提质
坚持“保护优先、治理为主、发挥优势、综合利用”的方针,采取乔、灌、草,带、片、网相结合的措施,以林、粮、油、棉、菜、牧为重点,建成多业配置、相互结合、集防护功能与产业发展为一体的多元化、生态化“三北”防护林。充分利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资源,在自然生态系统内在规律和相互影响关系、复合生态治理、生态系统综合评价等方面加强多学科联合攻关,加快破解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理论与技术瓶颈。同时严格监管执法,从严审核审批建设项目使用林地、草地、严管生产生活和旅游等活动,加快建立生态云感知系统和防沙治沙综合管理和监测平台,严厉查处违法违规使用林地、草地、毁林、毁草开垦、采矿、偷牧等行为,真正实现全天候、全方位、全覆盖监管。
大荔县万亩黄花菜基地。
深挖沙地潜力,发展林产结合
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积极发展林粮、林油、林草、林菜等防护与经济一体化的立体种植模式,林下亩均增收达1500元。坚持注重全域谋划布局,牧原农牧、沙苑万头奶牛养殖园等龙头企业相继落地,建成高产稳产“吨粮田+高产田”10万亩,持续抓好以冬枣为主的鲜果和以核桃为主的干杂果特色经济林基地建设,不断夯实绿色家底。大力推进林产融合,努力探索林业发展新模式,激活林业发展新动能,发展红枣23万亩、桃李杏等林果5.5万亩,种植花生、黄花菜、红萝卜等地标产品29万亩,瓜果菜总产量达到58万吨。紧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建成冬枣样板田24万亩,辐射全县种植42万亩、年产值突破百亿元,品牌价值达到72.94亿元。依托经开区,全力推进工业增长升级,光大热电联产等世界500强企业落地投产,瑞联科技、侨岭润岳等产业链企业相继入驻,全县规上工业企业达到80户,“121”工业产业提质体系加速形成。
依托沙地资源,推动林农增收
以创建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大荔段)为契机,积极调整林业生态建设策略,持续抓好沙区、道路、河堤、森林乡村、农田防护林网建设,大华公路、官韦路、阳李路、242国道大荔过境段等主干道路绿化全面提升,苏村沙南、下寨新堡、韦林长城等6个村被命名为国家“森林乡村”,成功举办“十四运”沙排赛,获评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县。依托沙苑自然风光、人文历史等优势资源,紧盯休闲、餐饮、民宿、研学四大增收空间,实施“村集体+公司”联营模式,开设沙漠冲浪车、沙滩越野车等休闲项目20多个,培育发展休闲农业经营主体128个,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围绕“一粒沙”,走活了“致富路”。
坚持治兴并重,实现多方共赢
大荔县荒漠化治理历经多年,成效突出,成绩斐然。在几十年的治理实践中,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创造性举措,形成了独有的“大荔经验”,为荒漠化治理贡献了“大荔智慧”。
一是持续提升环境保护生命力。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沙进人退”转为“绿进沙退”再到“人沙和谐”,实现了沙区“绿起来”,群众“富起来”相统一。统筹考虑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保护修复,培育健康稳定、功能完备的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系统。沙苑林场先后组织引进种植了紫穗槐、胡杨、樟子松、彰武松、钙果等治沙植物5种,试验种植面积达三千余亩,引种试验取得全面成功。造林选择樟子松、侧柏等沙地适生常绿树种,应用良种壮苗、大坑大穴、蘸生根粉、覆保水袋等抗旱造林技术,当年苗木成活率达到90%以上,破解了沙苑造林成活率低的难题。
二是持续提升沙苑地区承载力。大荔县坚持治沙兴沙一体推进,涵养沙地生态,深挖沙地潜力,通过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构建起了连续完整、结构稳定、功能完备、横贯东西的生态防护网络。统筹推进“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等重大生态工程,完成沙苑地区改造补植林木15万亩,农田防护率提升到85%以上。建成油用牡丹等苗木基地千余亩,营建乔灌搭配防风固沙林带10公里,乔灌草、带片网相结合的防护体系更加完备。出台荒沙治理十项惠民政策,培育治沙造林大户20多个、企业11家,吸纳29万余名群众参与防沙治沙,累计完成沙化土地综合治理57万亩,沙苑地区植被覆盖率达到36.6%。
三是持续提升产业硬实力。大荔的防沙治沙过程,也是一个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的过程,沙苑地区产业链不断延长,初步形成了以红萝卜种植、灌草饲料、中药材、经济林果、沙漠旅游等为重点的沙区特色产业,同州沙漠公园、沙苑黄花集团等一批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初步形成,增加了沙区农民就业机会,拓展了农民增收渠道,加快了乡村振兴的步伐。充分发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秦创原农创谷聚集效应,推动冬枣等特色农业品牌化发展,加速农业“接二连三”。
四是持续提升文化感召力。以实现老枣树资源有效保护为目标,建成占地2000余亩的古枣树生态园,保存400年以上老枣树300余棵,数量居全国之首,成为传承沙苑文化守护乡韵乡愁的热门“打卡地”。秦腔鼻祖、梆子戏鼻祖“同州梆子”源于沙苑,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超级精英汽摩运动职业2023赛季第一站、“火虬能源杯”大荔沙苑第三届汽车摩托车越野场地赛在大荔沙苑景区顺利举办,同州皮影戏《卖杂货》参加中国—中亚峰会文艺演出,彰显了新时代大荔人的精神风貌。
(供稿︱中共大荔县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
责任编辑:曲静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