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来,我走遍了白水县的仓颉遗迹,拜访了很多高龄老者,系统挖掘、整理了近70篇仓颉传说故事,收集仓颉史料30余套、珍贵资料120余套,就是希望‘仓颉传说’这项国家级非遗项目得以保护、传承和传播。”“仓颉传说”非遗传承人韩文学对白水县人民检察院的寻访民警说道。
韩文学是国家级非遗项目“仓颉传说”代表性传承人,现任仓颉文化网站站长、中国仓颉文化研究中心顾问。2008年到2025年期间,先后任西安市文史艺术研究院特邀研究员、中国仓颉文化研究中心特邀顾问、陕西仓颉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仓颉书画院理事。2022年,荣获渭南市“最美传承人”称号。
仓颉传说是以仓颉造字为主要题材的民间口头文学,主要流传于黄河流域各省,在陕西省主要流布于关中和陕南地区,以白水县为中心,影响波及全国各地。白水县就是传说中仓颉生活和卒葬之地,当地口耳相传着大量的仓颉传说。白水县人民检察院贯彻落实省院文化“寻保传”专项活动要求,在9月9日由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李振民带领寻访民警来到仓颉非遗保护传承中心。
在仓颉非遗保护传承中心,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大大小小的以仓颉鸟迹书、仓颉传说为表现主题研创的刺绣、剪纸、陶艺、布艺、木雕、景泰蓝、皮影等文化产品,内容丰富、制作精美,蕴含了极高的文化价值,这些都是韩文学多年来扎根于“仓颉传说”非遗项目保护传承工作的心血,看着这些文化产品,他无不骄傲说道:“仓颉造字的传说最早见于先秦文献,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发明创造的智慧和甘于奉献的宝贵精神。自那以来,白水的劳动人民就代代传承,不断完善和丰富着这一传说,使之流传更广,影响更深。当白水的老百姓用方言绘声绘色地向下一代讲述仓颉传说的时候,也把创新、奋斗、奉献的精神一代一代传了下去。”
听了韩文学的故事,寻访民警们都很受感动。检察长李振民表示,“仓颉传说”既是汉字文化的起源,也是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的体现,蕴含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基因和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贯彻落实文化“寻保传”专项活动时,白水县检察院将充分发挥检察监督职能,积极与相关文化、文物保护部门协作配合,形成保护合力,共同为仓颉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保驾护航。同时,他强调要创新保护方式,利用新媒体平台和现代科技手段,加大对仓颉文化的宣传力度,激发全社会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下一步,白水县人民检察院将持续关注“仓颉传说”文化遗产的司法保护,用实际行动践行检察担当,为守护彭衙瑰宝、传承华夏文明贡献检察力量,让古老的仓颉文化在白水大地上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杨国彤)
责任编辑:曹新宇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