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韩城市抢抓氢能机遇,以“科学布局、资源整合、创新驱动、拓宽场景”为举措,超前规划“1112”空间格局,全链协同发展“制-储-加-用”氢能产业,加速资源型城市绿色低碳转型。
韩城市围绕深化“三个年”活动、聚力打好“八场硬仗”,依托深厚的焦化产业基础和丰富的工业副产氢资源,抢抓氢能产业集群发展战略机遇,以“科学布局、资源整合、创新驱动、拓宽场景”为重要举措,推动氢能“制-储-加-用”全产业链加速布局,区域产业结构由传统能源向绿色低碳转型靠拢,在关中氢能走廊建设中形成示范效应。
超前布局,筑牢发展根基
绘制一张蓝图。氢能产业链属陕西省34条重点产业链之一,韩城市围绕“一核引领,两轴联通,三心支撑”的全省氢能发展规划,以打造一条贯通韩城-渭南-西安的城际氢能走廊为目标,制定出台《韩城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4—2030年)》,明确构建“一廊一园一区两基地(1112)”的氢能全产业链空间布局新格局(即建成一条贯通西安、渭南、韩城的氢能城际物流走廊,建设韩城经开区氢能产业园、韩城经开区氢能应用示范区、韩城经开区工业副产氢基地和绿氢示范基地)。
成立一套专班。深入实施产业链“链长制”,以市委书记和市长为总链长,成立清洁焦化及氢能产业链工作专班,对全市“清洁焦化及氢能产业链”7户链上企业开展全流程、一站式贴心服务,定期举办行业对接、企业家座谈会,为企业排忧解难,提振发展信心。建立“链主企业”以企引企、以商招商项目库,大力引导市场主体上项目、扩产能、增投资,招引中下游配套产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韩城市建成西北地区首条全自动化氢燃料电池堆生产线。
狠抓一批项目。一方面,发挥灰氢低成本优势。坚持绿色低碳节能理念,立足自身传统煤化工产业基础,挖掘整合市域内副产氢资源,助力旭强瑞清洁能源有限公司年产1.5亿立方米天然气裂解制氢项目落地,建成年产五千万标方高纯度(纯度99.999%)氢气,制氢成本远低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和周边地区。另一方面,长远发展绿电-绿氢产业。坚持延链、补链、绿链,立足丰富的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引入化石能源制氢、可再生能源制氢相关企业,重点推进清洁低碳氢能综合开发、制氢加氢充电一体化综合能源站和西部智联数字工厂等重点项目,形成以旭强瑞、维纳氢能、龙钢公司为主导的市域及周边氢能产业“制-储-加-用”小循环,推动“灰氢”产业向深拓展、“绿氢”产业加速构建。
整合资源,高效服务产业
多方协同联动。围绕企业、项目全生命周期和氢能产业全链条发展需求,探索建立“‘双经’(经济园区和经合中心)联动、‘双工’(工信系统和工业主阵地)协同”的服务机制,全面加强项目谋划、策划、招引和要素服务、环境保障,聚力前期项目抓对接、保开工,在建项目抓进度、保节点,竣工项目抓配套、保见效,实施每周一简报、两周一调度跟踪问效机制,定期对重大产业项目手续办理流程、时效、结果进行督办、通报,合力推动形成“四个一批”良性循环。
优化审批服务。开辟重大产业项目“一站式”帮办代办服务绿色通道,实行“告知承诺制+并联审批”审批流程,优化“一枚印章管审批”,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推动氢能产业项目审批提速,实现项目落地周期缩短30%以上。
引入资金支持。针对筹融资难题,积极对接陕金资召开项目专场路演会,搭建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桥梁。积极对上衔接,争取中省奖补政策,先后为旭强瑞争取省级产业链链主企业奖励资金、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绿色工厂等奖励资金近500万元,以真金白银助力头雁链主企业再上台阶。
创新驱动,加速产业升级
积极融入全省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助力氢能产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运用。
深化校企合作。推动旭强瑞与西安交通大学成立“氢能与低碳技术研究院”,围绕氢燃料电池堆及关键材料、零部件开展研发及核心技术攻关,成功发布陕西首台套氢燃料电池堆产品,实现全省氢燃料电池研发及生产“零”的突破。联合西北工业大学氢燃料电池研发团队研制了全省首台套自研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设计完成了绿电-绿氢双向转换及分布式储能系统、燃料电池系统热电联供系统、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集成,构建了绿电-绿氢双向转换及燃料电池分布式储能/热电联供一体化人机交互监测、控制、显示系统。
陕西首台套自研自产车用大功率氢燃料电池堆产品——交大双院士氢燃料电池电堆发布。
建强人才队伍。积极推进省级院士工作站、企业技术中心和市级科学技术协会、创新工作室等创新创效平台建设,发挥“科学家+工程师”团队优势,推动“氢燃料电池堆”“绿电制绿氢”等方面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迈向产业化应用,西北首条氢燃料电池堆全自动化生产线和旭强瑞光伏发电-电解水制绿氢中试生产线已建成并运行。
强化知产保护。出台《知识产权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措施(2023—2025年)》,以十一条硬举措鼓励激励民营企业开展内部技术改造革新,促进高价值专利数量质量双提升,助力旭强瑞等“链上”企业成功申报发明专利成果5项,实用新型专利成果28项,受理中发明专利2项。
示范引领,拓宽应用边界
积极推动氢能产业市场应用和推广,围绕氢燃料电池重卡制造、氢能燃料电池堆等一系列氢能产业下游应用环节做文章,逐步形成以省级氢能链主企业旭强瑞为龙头的“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条“大循环”。
构建绿色物流体系。建成全省首座持续运营的加氢站,引进氢燃料电池、氢能源汽车、加氢站成套设备、氢能整车制造及零部件研发制造企业,加速推动氢能商业车辆样车批量生产及用车市场投放,积极争取落实全额免除省内高速公路通行费等政策,鼓励龙门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区内多家企业采购氢燃料电池重卡,已累计投放120辆氢燃料电池重卡,保有量居全省首位,标志“西安—渭南—韩城氢能廊道”从示范运营到实质化运营,为省域氢能多场景应用和市场化推广发挥了示范效应。
陕西省内第一座固定式加氢站在韩城市投用。
探索工业深度脱碳。以氢气作为燃料及还原剂冶炼超纯石英新材料,士诚海普投资2亿元的年产1300吨高纯石英新材料项目已于2024年建成投产,年利用氢气达千万立方米。中信化工以氢气作为催化剂制取饱和烃,龙门煤化工利用氢气制取合成氨,2024年全市相关企业生产消耗氢气约3.8亿立方米。
开拓新兴产业市场。旭强瑞公司生产的高纯氢气还主要销售供给至金堆城、西安相关半导体企业,应用于电子元器件、新材料等生产环节,形成多领域氢能应用矩阵。
(供稿︱中共韩城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
责任编辑:曲静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