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改革

蓄势赋能,打造普惠金融的“铜川样板”

发布时间:2025-09-12 10:59:38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引言:铜川市坚持把金融服务的着力点放在推动转型发展、促进乡村振兴上,统筹兼顾“普”与“惠”,注重从需求端发力,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有效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2年9月,铜川市获批创建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这是陕西省首个“国字号”区域金融改革试验区,也是全国唯一以助力经济转型为目标的区域金改项目。试验区批复以来,铜川市坚持把金融服务的着力点放在推动转型发展、促进乡村振兴上,统筹兼顾“普”与“惠”,注重从需求端发力,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有效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探索并打造出了普惠金融的“铜川样板”。

铜川市金融机构探索服务新模式,提升乡村振兴服务质效。

制度化聚焦“新产业”解决改革之需

铜川市聚焦产业发展,以制度化的政策体系保障改革之需,不断释放普惠金融效能。

上接天线,向上生长。争取陕西省金融业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用于支持铜川试验区建设。出台陕西省首个“十四五”期间的央行货币政策工具贴息政策,近三年累计贴息2200万元。积极争取省级政策支持,农发行、陕金资等10家省级金融机构对试验区提供定向支持,实现省级政策支持在铜机构全覆盖。

下接地气,向下扎根。组建工作专班,出台考核办法,对年度普惠金融工作成效突出的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给予资金奖励。对于首次认定的科创企业等主体给予10万至50万元奖补资金,设立2亿元的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创设“铜川普惠金融综合发展指数”,按年监测试验区进展。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市县一体化改革,组建完成“铜川财创融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并展业。

印台区可以用信用积分换购日用品的信用超市。

产业化激发“新动能”推动转型之需

铜川市锚定普惠金融助力转型发展目标,探索产业化金融服务“新模式”满足企业信贷融资需求,推动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

探索转型服务框架体系。构建转型金融服务框架,制定出台转型金融指导意见,编制完成《铝产业转型金融服务指引》,明确金融支持转型路径,铜川首批小微企业转型贷款落地,辖内金融机构为3家铝产业链上企业授信7350万元。

助力传统企业转型升级。探索批发信贷产品,长安银行为卡美特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区授信1亿元;探索供应链金融,建设银行围绕链上核心企业美鑫投资产业公司为董家河循环产业园授信10亿元。强化银企对接合作,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三链融合”。

服务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完善“投贷联动”、知识产权质押等金融服务模式。引导创新推出“科技贷”等产品,初创科技企业最高贷款额度可达到2000万元。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品。设立政府性融资担保风险补偿资金池和科创贷风险补偿资金池。

多元化供给“新模式”促进振兴之需

铜川市围绕光伏、香菇、樱桃、苹果、粮食种植等特色产业,“量体裁衣”,探索金融服务新模式,持续提升乡村振兴服务质效。

围绕香菇等产业,探索“一村一品”金融服务模式。

破解难题,服务模式更健全。破解村集体经济融资难题,以农村分布式光伏产业为试点,形成“政银担-企村户”发展模式。

耀州区以农村分布式光伏产业为试点,形成“政银担-企村户”发展模式。

破解农业产业链融资难题,围绕香菇产业,探索形成“四全”金融服务模式。破解农户贷款增信难题,探索“一村一品”金融服务模式。

信贷支持,产品投放更精准。引导金融机构以需求为导向,优化产品结构、丰富产品供给。西安银行铜川分行打造“生鲜、医保供、中药材”三大供应链;长安银行铜川分行、耀州区农村信用联社为耀州区石柱镇克坊村村集体经济量身定制“乡村振兴-光伏贷”产品;建设银行铜川分行依托“陕西农牧行业服务平台”实现对产业链上农户、小微企业的精准画像和授信;网商银行在宜君县优先布局全国首个针对玉米产业的卫星遥感“大山雀”信贷系统。

耀州区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站。

金融进村,重心下沉更便民。推动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站从满足基础性金融需求向提供多元创新服务转变,打造一体化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站,全省首创数字普惠金融“四级联网”模式。上线运行铜川“惠融便民网格化服务系统”,提升金融知识宣传的覆盖率和受众面。

保险兜底,风险保障更完善。试点“政银保担”四方合作框架下的贷款保证保险业务,为8家企业、个人授信1000万元。发挥农业保险保障作用,为农业生产提供助力。将苹果期货保险纳入市级财政支持范围,生猪价格指数保险成功获批为省级创新险种,新增桃成本保险、玉米期货创新型险种。推广樱桃种植险,增强果农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宣传教育,金融健康水平提升。提出“经济主体是金融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推出企业及家庭《金融健康评价工具》;开展“星海计划&金惠工程”进田间教育助农行动暨“数字新农人”培训,在“铜城办APP”发布宣传读本,提升金融健康水平。

铜川市普惠金融改革建设坚持金融为民理念、坚持金融高质量发展、坚持服务实体经济,有效提升民生领域和经济薄弱环节的金融可得性,在樱桃产业、香菇产业、光伏产业、转型金融等方面形成了有创新、有影响的“铜川案例”,为普惠金融改革探索了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普惠群体的金融服务可得性、便利性、满意度显著提升,融资实现降本增效。截至2025年6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03.46亿元,累计向实体经济让利2.96亿元,实现金融服务“远程化、系统化、自动化、批量化”。有力推动铜川城市转型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服务城市转型发展,为各类高新技术企业等发放贷款7.94亿元;服务乡村振兴,实现“基础金融不出村、综合金融不出乡镇”。

(供稿︱中国人民银行铜川市分行)

责任编辑:曲静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