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安康市聚焦让城乡群众享有更好的教育、更高水平的医疗、更丰富的文化生活,创新实践紧密型城乡教育共同体、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紧密型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建设,全力助推乡村振兴。
安康市始终铭记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安康考察调研时寄予的“平安顺利、幸福安康”美好祝愿,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部署要求,聚焦让城乡群众享有更好的教育、更高水平的医疗、更丰富的文化生活,创新实践紧密型城乡教育共同体、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紧密型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建设,2023年开展试点、2024年全域推进,构建形成人财物统筹、责权利一体的城乡教育、医疗和公共文化服务“一家人”模式。这一经验做法入选中国改革2024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
白河县西营镇中心小学教共体开展网络教研。
“五共”路径建设紧密型教共体提升乡村教育质量
安康市围绕破解义务教育“城挤乡散”“城强乡弱”、优质资源覆盖不足等难题,按照规模相宜、学段相同、距离相近、强弱搭配的原则,采取“1个核心校(总校)+若干成员校(分校)”的方式,组建紧密型城乡教育共同体100个,覆盖学校443所、学生22万人、教师1.6万人,覆盖率分别达90%、80%、76%。
管理共进。教共体内实行党总支领导的总校校长负责、成员校执行校长接受统一领导并分管教共体某一条线具体工作的管理运行机制,统一法人治理、统管人财物一体化运行,实现教共体学校“1+1>2”的办学效益。
西安高新区学校到宁陕县第二小学开展教共体送教送陪活动。
师资共用。教共体择优选派核心校中层或骨干教师到成员校任职,遴选成员校人员定期到核心校挂职锻炼、跟岗学习、集中轮训,常态组织名师课堂、联合备课、教学讨论等活动,联动提升薄弱校办学效益,有效推动教共体双向交流教师1010人,占符合交流教师17%;组建教研团队608个、师徒“青蓝结对”1506个,新增骨干教师475人,带动1481余名学生回户籍地就读。
资源共享。总校建立统一财务管理制度,经费支出实行定额管理,实行教育教学设施设备、校本课程教材、学科教案、教学设计等资源共享,累计开展教学教研活动607次,参与教师1.2万余人,3400余名教师在县级以上活动中获奖,促进校际间优质均衡发展。
宁陕县医共体责任医师团队进镇到村开展健康服务。
文化共融。深入挖掘、互嵌融入校地文化特色,定期组织校际间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以及研学实践、技能大赛、社团联谊等活动,强化城乡学校劳动教育、研学实践联动互补,推动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全面发展,累计开展各类活动500余场次,参与学生24万余人,形成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生动局面。
考核共评。从组织保障达成度、办学资源共享度、教师队伍成长度、办学效果满意度、学生发展成长度等方面,建立考核评价制度,对核心校和成员校捆绑考核,助推结果共用、责任共担、多方共赢,加快形成校校有特色、师师有成长、生生有进步的生动局面。
“四统”路径建设紧密型医共体提升城乡就医水平
安康市围绕破解县镇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基层医技力量不足等难题,采取“1个总院+牵头医院+若干分院”的方式,组建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12个,设置牵头县级医院15家、成员单位医院21家、县级和镇级分院166家,覆盖卫生技术人员1.5万余人,下沉医技人员1344人,惠及常住人口245.72万人,推动城乡群众首诊分诊同质,实现“一般的病在市县解决,头疼脑热在乡镇、村里解决”。
汉滨区中医院医共体能力提升技能大比武。
组织架构统建。总院负责医共体整体工作,总院院长兼任分院院长,各分院设执行院长负责日常工作,实行总院副职和分院执行院长交叉任职;赋予总院对各分院执行院长、院级副职人选选拔任用的建议权,对人员力量进行统筹调配。
资金打包统合。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公共卫生资金打包给总院统管统用,实行“总额预算、结余留用、超支分担”,并在县级医疗机构推行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改革,探索部分基层病种“同城同病同价”,同步完善双向转诊医保支付政策,建立医保智能审核、运行分析系统,坚决遏制不合理费用增长,全市医共体总院住院次均费用下降9.1%,门诊次均费用下降6.28%。
乡村文化活动室。
医疗服务统提。采取帮扶指导、专家坐诊、科室共建等方式累计选派341名业务骨干到各分院,开展诊疗8.3万余人次,开设新技术新项目125项,带动患者下转5650人次。推行“基层检查、县级诊断、结果互认、线上处方”远程医疗服务,建立信息化药品配供中心和集中审方中心,对镇村药品集中配供、处方集中审核,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比达54.1%。
内部运行统管。医共体内实施行政后勤、人员队伍、财务审计、绩效分配、医疗业务、医保政策资金、药械业务、信息系统建设“八统一”管理,探索推行领导班子成员、骨干医师年薪制,优化医护人员工资结构,建立统一绩效考核分配体系,推进医护人员薪酬待遇与服务质量挂钩、与药品耗材和住院收入脱钩。改革后医院资产负债率常年低于60%,在职职工人均工资性收入提高1.05%,万元能耗比下降2.9%。
镇坪县文共体活动。
“五个一体”路径建设紧密型文共体提升文化服务质效
安康市围绕破解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资源配置不均、融通渠道不畅、文化产品供给与群众需求不匹配等难题,整合提升现有基层公共服务资源,组建紧密型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推动把乡村所需文化送下来,让乡村传统文化活起来、文化活动火起来。全市共设置文共体总中心10个、分中心140个、子中心或联合子中心1013个,覆盖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和广大群众。
机制一体贯通。在县镇村分设文共体总中心、分中心、子中心,总中心对同级部门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统筹调度,对各分中心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统筹管理,同步引入市场主体参与盘活运营县域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形成横向高效协同、纵向紧密联动的管理运行机制。
紫阳县文化娱乐活动。
设施一体管理。整合分属不同部门管理的基层公共文化资源由文共体统筹调配,以县域为单位统筹推进公共文化设施补短提质,实施公共空间文化服务嵌入工程,探索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总分馆制,累计新建和改造公共文化空间223处,打造新型文化共享单元和“文化驿站”800余个,使老百姓玩有场地、读有场所、唱有设备、演有舞台。
服务一体供给。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创作激励引导机制,动态更新市、县、镇三级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清单,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点单系统,按需一键点单、直接配送到位,构建“需求采集—服务供给—评价反馈—项目调整”工作闭环,推动供需高效精准对接。全市493个配送服务项目累计提供线上线下点单服务1834场次,城乡一体开展各类活动3411场次,群众参与1579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20.2%、28.2%。
绿色安康。
力量一体调配。实行专技人员“县招镇用、镇管村用”,建立群众文艺团队、文化骨干动态信息库,组建文体特派员队伍,挖掘培养乡村文化能人,全市文艺团体达1139个、专兼职文化人才2.95万余人,256名市县镇专业技术人员、356名文艺体育领军人才与786个村(社区)结对常态指导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带动百姓“文化乡情”燎原城乡。
文旅一体融合。实施“文化+旅游”战略,以文化新供给培育旅游新业态、新模式、新品牌,将公共文化功能、空间有效植入景区景点、旅游产品、民宿餐饮之中,积极打造文化引流场景,以旅游传承文化、让文化激活乡村。全市推出汉江宿集民宿群22个,开发红色旅游、研学旅游、休闲旅游、非遗旅游线路14条,2024年共引流入安5337万人次,游客总花费289.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1%、15.6%。(供稿︱中共安康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
责任编辑:曹新宇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