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

国网陕西电力:盛夏顶峰兜底,守护万家清凉

发布时间:2025-09-12 10:39:35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夏日的最后一声蝉鸣,渐渐隐入初秋的风中。持续了整整一季的电力保供战役,在无数人的坚守与付出中,悄然画上圆满的句号。

回顾这个夏天,三秦大地伏旱、极端高温并行,推动省内用电需求大幅增长,陕西电网全网、西安、咸阳、宝鸡等8个地区电网负荷、日用电量共计53次创历史新高,全网最大负荷4491万千瓦。延安、渭南、商洛、榆林局部地区经历了特大降雨灾害,抢险救灾众志成城。

国网陕西电力工作人员对变电站进行巡视检查。

在高温大负荷和持续强降雨的双重考验下,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上下一心,共同努力,打赢了度夏保供攻坚战,不仅让三秦百姓清凉度夏电力需求得到保障,也让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用电获得强力支撑。这场电力迎峰度夏大考背后,藏着什么样的保供密码?

抓早抓紧 夯实度夏保供基础

高温天气是夏季电力需求增长的首要推手,空调制冷负荷成为拉动电力负荷攀升的“主力军”。

烈日炙烤着大地,也考验着电网的每一根脉络。今夏,陕西三轮高温天气强度、长度显著高于去年,推动省内用电需求大幅增长。陕西电网负荷、日用电量均三次创新高,全网最大负荷4491万千瓦,空调负荷超1600万千瓦。

国网陕西电力工作人员对变电站设备进行检测。 

面对屡创新高的负荷考验,陕西电网的底气来自哪里?是超前实施迎峰度夏工程的基础“硬保障”,也来自各类电源的强力支撑。

在西安市南二环与文艺路十字西北角,藏着一座“向下生长”的变电站——西安330千伏朱雀变电站。作为西安继330千伏龙首变后,第二座“进城送电”的330千伏变电站,朱雀变是西安城南地区补强主电网的关键节点,承担着西安南部和市中心重要电力供应任务,对进一步优化西安电网结构,大幅提高各330千伏供电区间的负荷转供能力,极大程度满足城市核心地区供电需求具有积极作用。

补强电网安全基础,最大限度提升电网保供支撑能力。国网陕西电力抓早抓紧,按期投产91项迎峰度夏重点工程,提升全省和西安电网供电能力562.24万千瓦、163万千瓦。

榆林市定边县砖井镇,大唐定边50兆瓦复合光伏发电项目110千伏送出线路工程投入运行,为砖井镇的330千伏变电站再次注入光伏新能源。

国网陕西电力工作人员进行带电作业。

积极服务新投电厂并网,做好抽蓄电站调用……国网陕西电力发挥电源支撑,强化资源配置,及时掌握各类电源发电能力,推动各方共同发力保障电力平稳有序供应。发电侧“粮草充足”就是保供的最大底气,2024年度夏结束以来,全省新增发电装机1571.5万千瓦,有力支撑了电力可靠供应。

有备无患,事预则立。在充分周密的准备下,国网陕西电力保平衡、守电网、保供电、增外送,经受住了长时间、多轮次大负荷考验,平稳度过全网4491万千瓦、西安电网1376万千瓦负荷高峰,应对24天超4000万千瓦大负荷考验,圆满完成各项保供任务。

扛牢责任,支援全国保供大局。国网陕西电力精细化开展新能源预测和电力电量平衡,全力保障外送目标,度夏外送电量约61亿千瓦时,为全国保供贡献了陕西力量。

这份“总体平稳有序”的答卷,令人底气十足,为经济稳增长、民生稳保供提供了坚实后盾。

科技应用 “智慧电网”硬核赋能

科技之力,决胜千里。

精准预测、智能调度、虚拟电厂、智能巡检……科技赋能正让能源保障变得更智慧、更高效、更坚韧。今年的迎峰度夏保供“战场”上,一系列科技应用正悄然改变传统的应对模式。

国网陕西电力工作人员进行高空作业。

负荷监测是迎峰保供的“风向标”,只有精准掌握负荷变化规律,才能科学施策、有的放矢。国网陕西电力加强供需形势预判,持续开展负荷资源精细排查,强化负荷资源接入和分路监测,深挖可调节负荷资源,全方位需求响应错避峰资源。

省级电力调度中心承担着负荷预测、电力平衡和应急调度的重要职责。面对持续攀升的用电负荷,国网陕西电力调度人员24小时坚守岗位,密切监测全省负荷变化情况,精细化开展负荷预测,滚动校核全网电力平衡,科学调整电网运行方式,确保全省电力可靠供应。

面对尖峰负荷,除了全力增加供应,如何“唤醒”沉睡的调节资源也同样关键。“虚拟电厂”开始大显身手。

今年夏季用电高峰期间,国网陕西电力在迎峰度夏负荷管理演练中,依托供电所资源和技术优势建设虚拟“微电厂”,联动西安世博园得宝门虚拟微电站,模拟经济型需求响应,通过集聚站内光伏、储能等资源,在用电尖峰时段实现负荷削减1000千瓦,有效缓解高峰压力。

运维无声,清凉有道。国网陕西电力在高效完成春检任务的基础上,借助科技力量,抓实抓细输配电线路运维,开展设备日常巡视、带电检测和除隐消缺工作,做好大负荷时段的线路特巡和蹲守工作,以巡线测温的勤恳和智能化的运维,换万家灯火的从容。今夏,无人机巡检、智能机器人、在线监测装置等已成为线路运维的“标配”。

国网陕西电力工作人员开展线路特巡。

在35米深的地下隧道内,工作人员操作四足巡检机器人从充电仓出发,沿隧道步道对电缆中间接头等关键部位开展全方位检测,实时回传温度场数据,在工作人员手持终端上生成三维图谱,隧道顶部的轨道式机器人则借助传感器实时监测隧道环境数据。这些“智能助手”将巡检频次从每周4次提至每日2次,其红外热成像仪和精密传感器能捕捉人眼难辨的隐患,可实现电缆隧道全天候、全方位、全自主的智能化巡检,在迎峰度夏关键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人民至上 全力筑牢民生根基

热浪翻涌不息,空调、风扇等“消暑利器”长时间运转。面对今夏“超长待机”的高温天气,陕西电力人责任在肩,无畏酷暑,在烫手的铁塔上攀爬,在闷热的隧道巡检,在漆黑的夜晚抢修……他们始终坚守电力保供第一线,用汗水与担当织密“清凉电网”,守护群众舒心度夏。

“沟道内温度39摄氏度,湿度60%,作业空间狭窄,巡视电缆时注意相互配合。”工作负责人张军嘱咐道。在咸阳,烈日炙烤着大地,地下电缆沟道更像个密不透风的“桑拿房”,在不足1.5米高的电缆沟道内作业,豆大的汗珠顺着工作人员的安全帽系带往下直淌,被汗水浸透的工装紧贴在身体上。

“这么热的天气,你们上门检查家里的用电线路,真是很贴心。”宝鸡市千阳县南寨镇龙泉寺村的张大妈对用电检查人员的上门服务表示感谢。面对持续高温天气,国家电网陕西电力(宝鸡千阳)张思德共产党员服务队持续优化服务,对居民住宅区进行用电检查,宣传安全用电知识,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

国网陕西电力工作人员使用无人机巡视线路。

光明所至,服务必达。国网陕西电力牢固树立“不停电就是最好的服务”“天天都是保供日”理念,坚持把“服务挺出去”,扎实开展重要及民生客户排查,畅通服务渠道,实现电力信息精准告知,用电需求快速办理,出台迎峰度夏民生保供十一项举措,全力保障用电平稳有序,守牢民生用电底线。

 此外,陕西电网的应急支撑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国网陕西电力建立“社区经理+行政网格员+物业人员”现场联动机制,确保属地单位应急抢修、驻点服务团队快速到场,刚性落实“先接入、后改造,先复电、后抢修,先转供、后检修”保供举措,累计出动发电车2.16万台次、发电时长1.19万小时,以实际行动传递电力温度。

这个夏天,与酷热天气交织出现的,还有突如其来的强对流天气。

7月24日至25日,延安市吴起县遭遇强降雨过程,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不同程度受损。灾情发生后,国网延安供电公司第一时间启动Ⅲ级应急响应,组建12支应急抢险队伍、106名抢修人员,派出48台抢修车辆奔赴现场,严格落实先复电后抢修的原则,采取线路搭接、负荷转供、发电车接入等方式,优先恢复居民生活用电。同时,紧急调配22台发电车,33台发电机送往受灾地区,为居民生活提供应急用电保障。

身披雨水,肩扛光明。这个夏天,国网陕西电力连续奋战,累计出动抢修人员2108人次、抢修车辆1111台次,成功应对延安、渭南、商洛、榆林4地市2轮次强降雨灾害,筑牢了抢险救灾光明防线。

国网陕西电力工作人员巡视电缆沟道。

人民电业为人民是刻进骨血的初心,是扛牢责任的使命。回顾这个夏天,国网陕西电力广大员工在热浪中坚守,在风雨里奔赴,用银线编织承诺,用电流传递温度,将“人民至上”书写在万家灯火的光明里。

如今,秋风送爽,负荷渐缓。变电站里的变压器依然低声吟唱,输电线依然在风中轻轻和弦,仿佛在诉说着这个夏天的故事——关于坚守、关于奉献、关于光明。这场度夏“战役”暂告段落,但光明的守护永不落幕。当前,陕西电网秋季检修工作已全面铺开,国网陕西电力正以精益求精的匠心将安全的种子深埋进电网的脉络里,确保电网以最佳状态迎接寒冬风雪的挑战。(曹宇 柴迎 任楠)

责任编辑:曹新宇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