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铜川市积极探索文明单位与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开展结对共建活动,以文明实践“铜”行动为引领,以文明单位典型示范带动文明实践深化拓展,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中形成“1+1>2”的协同效应,进一步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近年来,铜川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统筹推进、深度融合,组织文明单位与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开展结对共建,积极构建思想共育、新风共树、服务共享、治理共建、资源共联的新格局,以基层创造力激发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生命力,进一步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不断开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新局面。
建立结对机制,让优质资源“沉下去”
铜川市积极构建文明单位与文明实践阵地结对共建机制,出台《铜川市文明实践“铜”行动工作方案》《铜川市加强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制定印发文明单位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结对共建工作通知,在阵地共建、队伍共育、活动共联、困难共帮、新风共倡、品牌共塑等六个方面下功夫,破除部门界限和条块分割,明确各级文明单位、文明实践阵地职责任务,以清单式管理强化责任、细化任务,形成高位推动、部门联动、成果共享的工作格局。立足实际、着眼长远,指导各级文明单位按照年度有计划、活动有方案、活动有成效、年终有总结的要求,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共建目标,细化共建任务,确保结对共建活动落细落实。同时,建立不定期对接协商、实地调研和工作提示、工作进度报送等机制,进一步推动结对共建工作常态长效。
注重整合盘活,让基层阵地“融进去”
以结对共建为纽带,铜川市坚持把资源盘活、把服务下沉,结合乡村振兴、移风易俗等工作,根据群众需求和文明实践活动需要,文明单位提供物力、财力、智力等支持,文明实践阵地提供队伍、阵地、平台等优势,推动形成深度融合、双向促进。坚持“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阵地就延伸到哪里”,结合文明单位行业特色,把文明实践阵地向公园景点、交通场站、镇村集市、书院书店、文艺文化小院等社会“神经末梢”拓展延伸,因地制宜打造黄堡书院等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站点、线路200个(条),构建了点多面广、功能完备、便民利民的文明实践阵地,实现“小场所大作用”“小舞台多功能”。
印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调动各方力量,让实践队伍“强起来”
铜川市统筹调动各部门行业资源和力量,围绕群众需求和项目实际广泛招募各类志愿者,既坚持党员干部带头,又动员引导各类先进典型、专业人士、乡贤能人等成立理论宣讲、文化文艺、医疗健身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1413支,参与志愿服务人数11.41万余人。建立多层次、专业化志愿服务培训体系,每年围绕政治理论、实用技术、法律法规等开展“线上+线下”学习培训。完善“关爱+礼遇”服务机制,结合“我们的节日”等常态化开展送清凉、送温暖活动,每年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最美(佳)”先进典型宣传推选活动,为最美志愿者办理“文明铜川礼遇卡”,激发志愿服务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聚焦首要任务,让创新理论“活起来”
坚持把理论宣讲摆在首要位置,铜川市以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为首要政治任务,组织各级先进典型、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师、草根队伍、“五老”人员等开展“党的声音进万家”、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宣讲等理论宣讲文明实践活动,综合运用方言土语、文艺表演等多种形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天天见、处处闻。在电影放映、文艺演出等开展嵌入式微宣讲,通过微信群、大喇叭、公众号等开展常态化宣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今年上半年,铜川市已累计开展理论宣讲等文明实践活动4800场次,惠及群众10.3万人次。吴欢喜、袁英民等39名理论宣讲人才被聘为陕西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师”。
铜川市开展“文明实践·艺耀三秦”文明实践活动。
围绕群众需求,让实践活动“多起来”
以文明实践五大内容为重点,铜川市聚焦中华传统节日和农村集会等重要节点,围绕乡村振兴、移风易俗、垃圾分类、闹元宵社火巡街展演等全市中心工作、重大活动,组织开展“我在文明实践中心过佳节”“抵制高额彩礼 倡导文明婚俗”“文明实践‘铜’行动——我们的节日”等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文明实践活动。聚焦解决养老服务、空心村等难题,常态化组织文明实践志愿者开展慰问陪伴、生活照料、邻里互助等文明实践活动。聚焦满足群众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发挥文联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依托乡村文艺文化小院、文明实践基地组织开展“文明实践+文艺”“文明实践+文化”“村晚”等文明实践活动。
开展文明实践主题文化活动。
突出移风易俗,让文明新风“入万家”
以弘扬时代新风为主要内容,铜川市在精心组织开展政策宣讲、文艺表演、普法教育等贴合农村实际文明实践活动的同时,文明单位每年协助共建点组织开展“好媳妇”“好公婆”“星级文明户”等评选表彰活动,指导制定符合当地实际、便于操作的红白事办理流程及标准,并通过积分超市、善行义举榜等方式激励先进,在全市形成自觉践行新风尚的鲜明导向和良好氛围。同时,充分发挥司法、文联、民政、文旅等行业部门优势,2024年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以“抵制高额彩礼 倡导文明婚俗”为主题的理论宣讲、倡议书、集中签名等宣传引导活动1100余场次。2025年上半年举办了“文明实践‘铜’行动——倡导移风易俗 弘扬文明新风”文艺演出活动60场,推动形成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倡导移风易俗,弘扬文明新风”文艺汇演。
铜川市积极开展文明单位与文明实践阵地结对共建活动,全力推动文明实践“铜”行动,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24年高标准承办的全国“我们的节日·重阳”主题文化活动吸引全国各地老模范、道德模范代表等2000余人齐聚铜川,全网总话题阅读量破2000万+。今年,成功举办全省“文明实践我行动”暨“强基工程——文艺助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示范活动(第二场)。
目前,铜川市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已实现“四级”全覆盖,全市212个市级及以上文明单位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结对共建工作,推动全市359个行政村“一约四会”全覆盖,9个村入选陕西省“美丽乡村 文明家园”建设示范点,培育了全国道德模范张水珍等一批农村先进典型,形成了“中国好人村”王家砭村连续45年在大年初一表彰先进典型等经验做法;“婆媳澡堂”等3个案例入选陕西省移风易俗工作案例选编;5个案例入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陕西创新案例》;耀州区照金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综合体工作在2024陕西网络文明大会上作经验介绍。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相关经验做法被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刊发,《陕西铜川:降温“彩礼”劲吹文明乡风》《铜川以“文明实践+”激活乡村振兴活力》等稿件先后在新华网、“学习强国”学习平台、陕西日报等平台刊发。
(供稿︱中共铜川市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曲静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