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改革

建立“五个农业”全覆盖机制,培育壮大乡村富民产业

发布时间:2025-09-11 16:48:35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引言:2024年,汉中市农业综合产值超750亿元、同比增长12%,“五个农业”全覆盖机制成效明显,乡村富民产业加速壮大。

 

2024年,汉中市建立有机农业、品牌农业、设施农业、智慧农业、观光农业“五个农业”全覆盖机制,通过谋准抓实“五个农业”在偏远镇村的发展路径,助力汉中农业实现新突破、取得新进展、再上新台阶。

南郑区芳香之旅文创产业园。

综合施策,改革举措同向发力

建立督导评价机制,夯实工作责任。为更好统筹“五个农业”建设,加快推进全市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汉中市制定《汉中市实施“百园百企千社千村”工程 推进“五个农业”镇村全覆盖行动方案》,明确“五个农业”全覆盖的总体要求、细化工作举措、制定工作清单,各县区因地制宜制定县区《行动方案》,在全市构建起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实行清单化管理,将“五个农业”纳入市对县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建立“日常督导、季度通报、年度评价”工作机制。县区同步将发展“五个农业”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对镇(街道)和部门的重要考核指标,加强了对“五个农业”工作的调度,自上而下夯实了工作责任。

勉县元墩镇龙湾休闲农业景区。

建立重点工作推进机制,狠抓任务落实。统筹考量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现状,以“五大工程”为抓手,采取务实有效措施,全面推动“五个农业”发展。实施有机农业培育工程,把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作为重要方向,加快构建有机绿色产业集群,洋县、留坝两个国家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迈出坚实步伐,集生产、加工、展销、科研为一体的全市有机农产品交易中心建设工作扎实推进,开发出有机米、有机茶、有机肥等系列有机产品16大类226个。实施品牌农业培优工程,建立地理标志商标、农产品商标品牌建设机制,不断提升“味见汉中”等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有效破解“叫好不叫座”现象。“汉中仙毫”品牌价值达到50.98亿元,荣获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文化力指数TOP30,“汉中大米”“城固柑桔”“略阳乌鸡”等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市场竞争力持续提高。实施设施农业提升工程,加快建设设施蔬菜基地,推进设施种植提档升级,全市发展设施蔬菜6.6万亩、设施食用菌3.2亿袋,建成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96个。实施智慧农业应用工程,加快智能化种养基地建设,打造智慧化种养基地218个、建成农产品智能化生产加工线142条,建成覆盖7个县区、8个渔业基地的市级渔业信息化平台,实现了水下鱼群随时观察、养殖环境实时监测、自动化设备远程控制。实施观光农业精品工程,培育“农耕体验型”“茶旅融合型”“种养结合型”“文化展示型”“休闲康养型”观光农业,加快打造农旅融合观光基地和示范点,建设中国美丽休闲乡村9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镇村55个。

建立示范引领机制,推广典型模式。坚持典型引路,通过136个重点园区承载、63个骨干龙头企业带动、531个示范合作社链接、527个产业强村引领,实现“五个农业”要素覆盖全市所有镇村。立足汉中资源禀赋,积极推广“宁强大安无土雾化栽培、留坝青岗坪机器人种植、城固龙头稻渔智慧化”三大模式,差异化推广秋茶资源化利用、鱼菜共生生态种养、陆基圆池养殖等循环发展模式,推动全市“五个农业”突破发展。加强工作措施、成效、亮点的提炼总结和宣传,《“五个农业”绘就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图景》经验材料在农业农村部的《农村工作通讯》上刊发,《聚力推进“五个农业” 做足做活“土特产”文章》经验材料在省委农办的《陕西农村要情》上刊发,工作信息先后在新华网、农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及新媒体上宣传报道600余篇。

宁强玉皇观茶文化旅游景区。

建立投入保障机制,优化整合资源。围绕“五个农业”发展,加大资金争跑力度,2024年争取中省农业专项资金12.42亿元,同比增长16.3%,食用菌产业集群、农产品加工园、特色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等一批重大项目获得中省项目资金支持,为发展“五个农业”提供了资金保障。建立“五个农业”项目库,入库项目943个,计划总投资62亿元。截至目前,全市共实施“五个农业”项目625个,完成投资42亿元。聚焦“五个农业”人才需求,结合高素质农民培育、基层农技体系建设、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等项目,广泛开展“五个农业”专题培训,大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经营管理型、专业技能型人才。围绕重点产业,成立专家团队,建立包联机制,深入一线服务指导。2024年,培训高素质农民1588人、基层农技员886人,利用微信、抖音等新媒体推送“农技微课堂”短视频300余条。

建立联农带农机制,促进群众增收。以全面全域富裕为引领,以“产业能发展、主体能壮大、农户能收益”为目标,不断完善联农带农机制,让所有农户能够共享“五个农业”发展的红利。聚焦偏远镇、村,指导帮助镇、村找准产业方向和路径,以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为纽带,实施“以大带小”“以强带弱”措施,示范带动普通农户共同发展,弥补“五个农业”全覆盖的短板。鼓励支持村组、农户参与“五个农业”生产经营,推广村企合作、资产租赁、入园务工、入股分红等模式,把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嵌入“五个农业”发展链条,共建“五个农业”。2024年,“五个农业”助力茶产业带动22万户茶农户均增收1.8万元,中药材产业带动22.6万农户户均增收1.1万元,食用菌产业带动1.6万农户户均增收约0.68万元。

洋县蓝莓实业有限公司有机蓝莓种植基地。

有序推进,“五个农业”成效显著

“五个农业”推动了产业质效全面提升。通过发展“五个农业”,进一步扩大了产业规模、改进了生产方式、提升了产业效益。2024年,全市茶叶产量6.27万吨、同比增长7%,中药材产量34.75万吨、增长18.3%,食用菌产量10.91万吨、增长12.6%,蔬菜产量331.81万吨、增长4.7%,水果产量79.07万吨、增长6.5%,水产品产量7.2万吨、增长16.01%,生猪饲养量达343.78万头、猪牛羊禽肉产量达20.67万吨。全年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534亿元,增长3.9%。

“五个农业”补齐了产业发展短板。通过发展“五个农业”,进一步壮大了农产品加工业、提升了农产品营销水平、完善了产业服务配套体系。2024年,全市新建农产品加工线91条,农产品加工企业总数达1834家,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73%,新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5家。品牌农产品销售额达34.83亿元,农产品品牌专营店达247家。建成产地仓储保鲜设施953个,打造冷链物流集配中心3个,基本实现重要农产品县区全覆盖。

佛坪县秦地南智慧渔业现代农业园区。

“五个农业”引领了产业融合发展。立足区位优势,依托油菜花海、生态茶园、精品果园等农业资源,助力了观光农业优化升级、产业聚集加速推进。2024年,累计打造农文旅融合示范点109个,精品休闲观光线路67条,分别较2023年增长53.52%、55.81%。征集并推荐上报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精品景点线路28条,南郑芳香之旅生态园、西乡县茶产业融合示范园顺利开园。高质量承办了全省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2024年新打造省级全产业链典型县3个,实施国家级产业集群项目1个,创建国家级产业强镇1个、省级产业强镇1个,洋县获批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发展“五个农业”助推了乡村全面振兴。将发展“五个农业”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相结合,同步部署、同步实施,进一步提升了乡村发展活力、促进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截至目前,有机农业覆盖村286个,品牌农业覆盖村578个,设施农业覆盖村980个,智慧农业覆盖村321个,观光农业覆盖村419个。2024年创建的84个省级示范村、151个市级重点村全面达标验收,1762个一般村全面提升,连片打造23条“千万工程”示范带。2024年,全市2092个涉改村实现村集体年度经营性收入6.45亿元,村均30.8万元。

“五个农业”促进了农民收入持续增长。通过发展“五个农业”,进行全产业链开发,组织农民参与生产经营,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有效联农带农,让农民就近就地就业,切实增加了农民收入。2024年,汉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82元,同比增长7.3%,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0.7、0.2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4位。(供稿︱汉中市农业农村局)

责任编辑:曹新宇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