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咸阳市秦都区聚焦解决企业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力打造“家门口”的零工市场,满足劳动者多元化就业需求。
近年来,咸阳市秦都区始终把稳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根本举措,以深化就业体制机制改革为牵引,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为抓手,聚焦解决企业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采取“灵活+稳定”“数智+人工”“多样+快捷”“精准+实效”相结合的方式,全力打造“家门口”的零工市场,满足劳动者多元化就业需求。
“灵活+稳定”,解锁多元化就业“新场景”
找准切入点。聚焦七厂十字、彩虹十字、陈杨寨建材市场等自然形成的“马路零散工市场”,针对人员大量聚集、无序争抢揽活、用工招工信息不匹配、劳资纠纷频发等突出问题,在充分摸排调研的基础上,系统布局、科学选址,精心打造一批多元化零工市场,让家门口的“小市场”成为就业的“新阵地”。
开展订单式职业技能培训,实现“入学即入职、毕业即就业”。
把握关键点。由人力资源部门牵头,与街道、社区共同把脉开方,在西兰路街道设立零工市场,在建设路社区、珠泉社区、彩虹一路社区、马泉花苑社区设立10个零工驿站,在社区(村)党群服务中心设立73个零工服务工作站,打造“1+10+N”零工就业服务体系,帮助群众闲时打工、企业忙时用工,有效化解招工就业“两头难”问题。
扭住发力点。深入分析零工行业、产业划分、用工求职等信息,创新建立“1+6”零工服务模式。“1”即紧贴灵活就业人员“就近就地、方便快捷”需求,为零工人员和用工主体提供快速发布信息、现场对接洽谈、即时确认结果、当日面试到岗等就业服务;“6”即结合群众自身实际,有针对性地提供政策咨询、就业规划、职业培训、信息推介、就业困难帮扶、劳动权益维护等6项服务,满足劳动者就业和企业用工的多元化需求。
“数智+人工”,培育便利化就业“新业态”
建好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手段,结合实际打造“大秦零工”服务平台,建立求职登记和用工需求信息库,精准提供信息推送服务,实现由“人找岗位”转变为“岗位找人”。同时,积极推动陕西公共就业服务系统与“大秦零工”服务平台数据链接共享,为零工人员提供7×24小时全天候、不打烊服务。截至目前,入驻企业累计签约零工人员39354人次,生成订单1680笔、结算1100万元。
为零工人员匹配仓储服务日结工作。
整合资源,实现“信息共通”。按照“政府引导、部门主导、公益服务、村村覆盖”的原则,建立“零工用工”微信工作群26个,动态搭建务工者信息数据库,让更多灵活就业人员实现“掌上”揽活。同时,拓展零工招聘对接形式,在各类招聘会中增设零工招聘专区,先后举办“春风行动”等各类招聘会8场,参会企业618家,提供岗位1.8万余个,成功就业1926人。
对接需求,实现“互利共赢”。广泛收集市内、区内用工企业信息,同步审核用工企业(商户)各类资质,探索建立用工需求信息清单,扎实做好就业意愿摸排。对有就业意向的服务对象,主动对接用工单位推荐就业;对暂时未实现就业的服务对象,跟踪开展岗位推介增加就业机会;对就业困难人员,推荐公益性岗位兜底就业,多渠道实现就业服务供需两端协同发力。
“多样+快捷”,探索系统化就业“新模式”
特色服务做“加法”。细化零工市场标准配套设施,完善信息发布、职业介绍、技能培训、创业指导和权益维护等多元化服务。同时,有机融合医保、养老、工伤等,推动服务要素“统筹整合,化零为整”。创新夜间招聘会模式,借助夜市的人流量和活力,实现“就业服务”和“夜市经济”相互赋能。
举办形式多样的招聘会,满足不同群体就业需求。
招聘流程做“减法”。积极推广线上零工“即时快招”服务模式,依托“大秦零工”服务平台,求职者仅需“15秒扫脸”即可完成注册登记,由后台数据库迅速智能匹配合适的工作岗位,为求职者和用工主体搭建全域覆盖、高效便捷的零工服务体系。
宣传推广做“乘法”。充分利用政府官方网站的权威性和覆盖面,特别开设“零工市场”线上专栏,精细划分短期兼职与零工信息区域,确保信息精准传达、动态更新。紧跟新媒体发展趋势,开通“零工市场”与“咸阳就业”等抖音直播账号,通过直播带岗的新颖形式,让招聘成效呈现“最大化”。据统计,通过网上渠道已成功招聘1.32万人。
管理整治做“除法”。区人社部门主动与市场监管局、陈杨街道办事处及陈阳交警大队沟通协作,针对占路占道务工揽活等不规范现象,全面开展集中整治行动,不定期进行清理整顿执法,通过深入摸排、精确打击,持续推动零工市场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
“精准+实效”,激活一体化就业“新动能”
精准培训强技能。以企业群众需求为导向,分类组织就业培训,针对餐饮、电商、家政服务等重点产业和需求量大的行业,开展定岗、定向等订单式培训,促进劳动者提升技能充分就业。2024年以来,先后举办就业培训班116期、培训5516人。探索“培训+就业”全链式服务模式,组织订单企业、劳务公司等与学员现场匹配、现场签约,实现“入学即入职、毕业即就业”。2024年以来,累计举办就业推荐会50次,参与企业90家,成功就业780余人。
精细管理提质效。建立就业服务回访工作机制,为务工人员与企业搭建沟通桥梁,由招聘专员定期回访,有效掌握务工人员就业情况。紧盯上岗后存在的问题,及时与企业沟通对接、精准施策,为用工企业提出合理化建议,帮助企业扭转“常招工、不留人”的被动局面。
精心服务惠民生。聚焦“全职妈妈”务工难题,在古渡街道珠泉社区、马泉街道玉泉苑社区等分别建成穿戴甲及串珠社区工厂,提供免费技能培训,让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就业。聚焦就业困难人员、登记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及时兑现就业创业惠企政策,支持企业优先吸纳就业。2024年以来,为就业困难人员开发公益性岗位54个,10328人实现“家门口”就业,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4万元、个人担保贷款1900万元、稳岗返还资金529.78万元,减免失业保险费2153.52万元。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咸阳市秦都区打造零工“小市场” 丰富就业“新赛道”,解锁多元化就业“新场景”、培育便利化就业“新业态”、探索系统化就业“新模式”、激活一体化就业“新动能”,为区域高质量发展夯实了民生保障。
(供稿︱中共咸阳市秦都区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
责任编辑:曲静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