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麟游县创新探索“光伏+清洁能源”的取暖模式,有效破解山区群众冬季取暖难题,同步带动村企增收、显著减少碳排放,为北方农村清洁供暖提供了可复制的新路径。
麟游县立足山区农村取暖需求,创新探索“光伏+清洁能源”模式,有效破解了群众冬季取暖难题,为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绿色惠民趟出了一条改革新径。
点题:直面取暖困境,谋求变革突破
麟游县地处宝鸡市渭北旱塬地区,平均海拔1271米,冬季最低气温-15℃,平均温度0.6℃,早晚温差最大达32.2℃,0℃以下天气长达114天,冬季取暖问题是山区群众长期以来的“揪心事”。
在农户家里安装的空气能热风机。
近年来,麟游县积极响应国家“双碳”号召,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先后探索多种农村地区清洁取暖方式,从最初简单的煤改电,到单纯的生物质燃料炉取暖,再到“太阳能光热+生物质锅炉”双热源互补采暖等。但这些探索普遍存在取暖成本高、清洁替代不彻底等问题。如何既能保障群众温暖过冬,又能做到绿色环保无污染,还能减轻群众经济负担?麟游县通过充分调研、多次论证,围绕高效、适用、低成本的清洁取暖目标,确定了“先行试点、全面推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工作思路,在招贤镇堡子搬迁点探索实施“光伏+空气能”取暖项目。
破题:创新联动模式,开辟清洁新径
麟游县立足现实难题,采取“村企牵头、群众参与、企业建设、农户受益”举措,在招贤镇堡子搬迁点先行实施“光伏+清洁能源”取暖试点,蹚出一条经济环保、可持续运营的清洁取暖改革路径。
电力人员给农户家里调试空气能取暖设备。
村企牵头。由村集体经济、企业、农户三方共建,村集体经济组织注册成立麟游暖心电热有限公司,与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注资成立的麟游唐兴新能源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开发协议,采取EPC总承包模式,由麟游唐兴新能源有限公司全额投资实施“光伏+”绿色供暖项目。
群众参与。向群众算好光伏取暖安全账、经济账,打消群众对光伏辐射及安装可能损坏屋顶等顾虑,鼓励动员群众拿出闲置的屋顶资源,签订屋顶使用协议。
企业建设。唐兴新能源有限公司共投资305.02万元,为80户群众屋顶安装1156块光伏板,并实施电网增容改造,联合农户申请光电入网,年发电量约88.09万度,按照0.3545元/度的价格并网销售,实现年发电收益约31.2万元。
农户受益。项目为每户配备1.5P和2P空气能热风机各一套,每个供暖季户均取暖费约1300元。在发电收益分配上,优先保障企业逐年回收成本并保证每年至少获得4%纯收益,结余收益用于村集体经济分红补贴农户电费,同时参改群众还能享受每户600元清洁能源替代电费补助,可实现群众取暖基本不花钱。
解题:聚焦绿色成效,助力转型发展
寒冬取暖与蓝天保卫,看似是道两难选择题,却在麟游县的田间屋檐上找到了破题之钥。通过“屋顶光伏发电+空气能热风机”的创新组合,这个渭北旱塬上的山区县不仅让农户屋暖如春,更趟出了一条清洁取暖的绿色转型新路。
在麟游县招贤镇堡子搬迁点实施的“农户屋顶分布式光伏加清洁能源取暖”项目。
“小切口”惠及民生温暖。“光伏+空气能”取暖模式,利用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补贴农户取暖电费支出,采用空气能热泵技术降低取暖能耗,能保证室内温度维持在20度左右,大大压缩了取暖费用,有效破解了农村地区电采暖成本高难题,实现“农户不出钱,取暖靠发电,村企有收益”,为农村群众改善取暖条件、提升生活品质做出了有益探索。
“小改革”赋能绿色转型。相比传统的取暖方式,“光伏+空气能”取暖模式彻底告别燃煤取暖的老路子,项目每年可提供清洁电力90万千瓦时,节约燃烧标准煤317吨,等效减排二氧化碳924吨。为缓解冬季大气污染、提升生态环境质量、赋能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
“小探索”开辟改暖新径。“光伏+空气能”取暖模式,在农户和村集体不掏钱的前提下,创造了多重价值,实现了低风险、高收益。为全市在农村地区推广“光伏+清洁能源”取暖模式积累了实践经验。
2025年,麟游县将持续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持续巩固清洁能源取暖试点成果,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可再生能源供暖应用,继续实施农村地区200户“光伏+清洁能源”取暖项目,进一步扩大清洁取暖覆盖面,加快构建“绿色、节约、高效、可持续”的农村清洁供暖体系,助力省级低碳零碳试点建设,推动县域经济社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供稿︱中共麟游县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
责任编辑:曲静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