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扶风县在午井镇成功创建陕西省首家“吨粮田”示范区,老百姓从“借粮吃”到“吃得饱”再到如今的“卖得好”,在探索“吨粮田”建设的过程中,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新路子。
从“借粮度荒”到“丰粮满仓”,从“零碎撂荒”到“千亩连片”,扶风县午井镇用十年磨一剑的韧劲,在黄土地上书写了现代农业的丰收答卷。作为陕西省首家“吨粮田”示范区,该镇通过实施上下联动共建工程、耕地质量提升工程、农业科技增产工程、粮食生产示范工程、新型主体培育工程的创新实践,盘活土地资源40余万亩,百亩核心示范田亩产突破1400公斤,带动4000人就业,村集体经济超百万元的行政村达20%,走出了一条“良田—科技—机制”三位一体的粮食安全新路子。
改革破题筑根基,三级联动强保障
扶风县以制度创新破题耕地保护,创新实施的“四级田长制”,如同在广袤田野上编织起一张精密的责任网。“区域田长”化身耕地守护者,他们中有经验丰富的村支书,有懂技术的种粮大户,更有熟悉地情的基层干部。通过“村组抓样板、镇街创示范、县级树标杆”的分级负责机制,全县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管理体系。
扶风县“超吨粮田”示范基地。
在制度保障基础上,扶风县探索出项目化推进、清单化落实的工作路径。在午井镇投入2.3亿元修建基础设施,初步形成田成方、渠成网、路相连的现代农田耕作体系。积极开展粮食生产方式示范、经营示范、管理示范,这种“党委引领定方向、支部带头破难题、大户跟进树标杆、服务组织补短板”的新模式,让零散耕地变身规模化良田,进一步提高项目区粮食生产综合能力。
面对耕地保护与生态建设的双重命题,扶风县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每一寸沃土。在午井镇总投资1600万元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8%,化肥使用量较三年前减少18%,而百亩核心示范田亩均产量却突破1400公斤。通过“退林还耕、清园还田”专项行动,全县整治苗圃草坪占用耕地2300亩,唤醒“沉睡”的集体用地1500亩。
昔日杂草丛生的撂荒地经过整治,如今麦浪翻滚,成为承载希望的“吨粮田”。这片古老的土地,正以制度创新为笔,生态理念为墨,书写着新时代保障粮食安全的扶风答卷。
科技赋能提质效,种产协同促升级
在制度创新的基石上,扶风县以科技为犁,深耕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之路,构建起“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智慧农业体系,让传统农耕焕发新生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农业科研试验示范基地在扶风县落地签约。
扶风县紧扣增产核心环节,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种业创新领域结出硕果。双方共建的13.2万亩粮食种业基地,如同镶嵌在关中平原的“农业芯片”,孕育着粮食安全的未来。在这里,“秦麦851”“秦麦369”两个小麦新品种成功通过国家级审定,玉米新品系GF3669获省级认证,全县良种覆盖率跃升至96%以上。
为让先进技术落地生根,午井镇创新开设“井田大课堂”,邀请西农大教授、土专家组成讲师团,在田间地头手把手教学。去年以来,6家合作社与10个行政村结对帮扶,培训新型职业农民800余人次,全县粮食作物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2%,无人机植保、智能收割等新装备加速普及。
从实验室到试验田,从种业创新到技术推广,扶风县正以科技为笔,在黄土地上书写着现代农业的升级密码。当传统农耕智慧遇见现代科技力量,这片古老的土地正孕育着新时代的丰收图景。
机制护航激活力,联农带农共富裕
通过“党建引领+改革破题”,扶风县构建起“龙头企业+合作社+服务组织+基地+农户”的“4+1”联农带农体系,将分散的农户纳入产业链条。华龙面粉、今麦郎等龙头企业牵头延伸小麦深加工链条,开发出“吉之门”面粉、“金九益寿”麦仁等特色产品,推动“土疙瘩”变身“金招牌”。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让6处农旅示范点成为新引擎,直接带动3000名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吕家庄村通过“共享菜园”项目盘活闲置农田,村集体年增收超60万元,农户户均分红增长20%,昔日撂荒地成了“聚宝盆”。
面对土地碎片化难题,扶风县创新推出“代耕、代种、代管、代收、代售”五代托管模式,10家农业服务企业获得5200万元授信支持,流转连片土地40余亩,实现规模化种植成本下降15%、亩均收益提升20%。
强家沟村村民赵志刚的8亩地托管后,每年保底分红6000元,加上合作社务工收入,年收入较过去翻了两番:“现在种地省心又赚钱,咱也成了‘甩手掌柜’!”这种“土地托管家”模式,正让越来越多的农户从“面朝黄土”转向“手握分红”。
人的转型是这场变革的核心。扶风县实施“链式培育”工程,组织农户“走出去”学习山东、河南的现代农业技术,“请进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现场指导,累计培育50余名持证职业农民,其中12人获评省级“乡村振兴带头人”。
与此同时,午井镇全力推广“企业+技术+合作社”服务模式,邀请专家和科技特派员对粮食生产各环节定期指导,加大伟隆169等良种的推广试种,在全镇打造12个“吨半田”示范方,大力推广绿色防控、小麦“3335”宽幅沟播及玉米“5335”技术,粮食生产现代化作物技术覆盖率达到90%以上。连续3年,小麦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
“以小麦和玉米两料种植为主,全县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68万亩,粮食产量年稳定在26.5万吨。”扶风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权丽春说,扶风省级粮食产业园立足实际,以延长完善产业链条为目标,重点从育种和精深加工两个方面实现突破,做好延链补链强链。
政策赋能持续打通机制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土地流转补贴、农机购置优惠等扶持政策精准滴灌,2023年发放农业专项贷款1.2亿元。更关键的是,通过构建“企业保底收购+品质溢价分红”机制,农民开始分享加工、流通环节的增值收益。
2024年,扶风县农户通过订单农业人均增收3200元,较传统种植增长45%。如今在扶风,土地托管让“闲田”变“忙田”,职业农民让“劳力”变“技术”,联农机制让“小生产”对接“大市场”,一幅机制活、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渭北旱塬上徐徐展开。
(供稿︱中共扶风县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
责任编辑:曲静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