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涧县创新组建红旗沟流域联合党委,破解乡村空心化难题。通过组织联建、资源联享、产业联兴,统筹推进生态治理、发展特色产业、改善人居环境,构建“五位一体”发展模式,有效带动村集体和农户增收,联出乡村振兴新气象。
近年来,清涧县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区域协调发展、榆林市加快南部振兴决策部署,探索组建红旗沟流域13个村联合党委,打造联合党委引领协调、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区域联动发展新模式,实现流域内各村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以抱团取暖的方式联出乡村振兴新思路新气象。
组织联建强堡垒,党建引领增动力
建强“联”的载体。红旗沟位于清涧县南部,流域内分布2镇13个村,常住人口571户1021人,其中60岁以上人口占70%,弱劳动力和无劳动力占74%,农村空心化、农户空巢化、农民老龄化严重制约乡村全面振兴。清涧县着眼红旗沟流域整体发展,从强基层、打基础入手,跨区域、跨行业组建“县委常委+退居二线党员领导干部+涉农部门+两镇党委+13个村党组织”为一体的红旗沟联合党委,通过组织联建实现事务联商、资源联享、产业联兴、治理联抓,县镇村三级互联共建,开辟区域协调发展新路径。
细化“治”的举措。联合党委以打造红旗集群党建示范区为抓手,从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入手,聚焦便民服务、研学培训、流域治理实践教学等功能,先后建成红旗沟展馆、便民服务大厅、培训室、快递收发驿站、电商产品展销室、网红孵化基地、金融e站、民宿餐饮店等一批便民惠民利民项目,初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清涧县红旗沟。
激发“干”的动能。严格落实《清涧县村干部管理考核激励办法(暂行)》,将村干部收入与村集体收益挂钩,近两年区域内累计发放奖励资金84人次86775元,激励村干部以“跳起来摘桃子”的精神干事创业、带头致富。区域内上刘家川村党支部建成了全县最大的粉条加工厂,带领红旗沟粉条产业向企业化、规模化、品牌化迈进;四合队村党支部书记率先开办区域内第一家黑牛养殖场,带出了“党员带好头、群众跟着走”的新路子。
资源联享强基础,统筹谋划增效益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联合党委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确定“缓坡梯田节水化、沟道治理坝系化、陡坡陡洼搞绿化”流域治理思路,以落实林河田长制为抓手,统筹推进山水林田坝草综合治理,筑牢区域发展的生态基底。已建成淤地坝251座,维修巩固骨干坝19座,建设高标准农田1.13万亩,完成退耕还林0.48万亩,实施坡洼地绿化1.06万亩,生态林、草面积达3.24万亩,林草覆盖率达到64%,形成了“山顶戴帽子、山腰襟裙子、山底穿靴子”三道防护体系,年均拦蓄泥沙10.62万吨,创造出“水不下山、泥不出沟”的治理成果。
走实生态产业新路。联合党委按照县域主导产业布局,充分利用市县产业支持政策,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上下功夫。红旗沟流域内累计嫁接红梅杏2496亩,栽植酸枣1910亩、建成苹果示范基地1200亩,设施温室大棚5000多米,新建光伏电站3座,生态治理有力支撑了产业发展,经济效益逐步显现。
持续释放联合效能。联合党委因地制宜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利用生态治理成效和影响凝聚发展共识,区域内2镇13个村携手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累计改造主干道9公里,交通主干道路绿化1.1公里,安装小型太阳能路灯1247盏,新建水上游乐园2个,建成王家沟、丰太崾、鲍家沟、呼家河、八斗岔、康家圪塔等六村塬上高标准观光道路。
清涧县酸枣产业林。
产业联兴强主体,业态焕新促增收
新主体聚合特色产业新优势。联合党委以马铃薯、玉米、小杂粮以及粉条加工等特色产业为依托,成立红旗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统筹推进产业化整合、规模化种植、科技化服务、品牌化建设等工作,联动区域内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互融共促,推动区域优势产业积极融入县域产业发展大局,着力打造“县农投公司+龙头企业+红旗沟经济联合总社+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的“五位一体”产业生产发展模式,将区域内的农户、合作社、村集体等产业主体牢牢嵌入到产业链上,带动村集体经济和农户双增收。区域内累计盘活撂荒地20044亩,选用经营能人、产业带头人66名,培育新型经营主体34个。
新机制激活科技服务高效能。采用全程社会化托管服务与农户自筹相结合的方式,组建2支托管服务队划片包干2个作业区域,机械化作业面积达16278亩。积极对接专家人才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指导服务,组建酸枣、红梅杏、山地苹果、黑牛、黑毛土猪、中药材、粉条加工7个产业技术服务团,组织引导专技人才和“土专家”“田秀才”深入田间地头服务462次,培训960人次。推广铺设果园专用防草地布、防雹网、水肥一体化滴灌等先进技术设备,修建500吨气调冷库1座,打造智慧果园200亩。积极探索数字化管理,在田间地头建设墒情监测站,整合涉农部门数字信息平台与智慧种植管理系统,综合分析形成系统性指导数据资源,实现农业数据互联互通。
新渠道助推产品进入大市场。联合党委积极构建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企业自治、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农产品质量源头把控机制,确保销售的农产品质量过关。以商超直供、体验店直销、电商直播“三直营销”方式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与县农投公司签订农产品订单生产合作协议,通过“宽州甄选”“西部粮仓”等平台,实现销售收入超500万元。2024年,区域内常住农户年人均农业纯收入由15737元增长为22835元,13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15万元以上。(供稿︱中共清涧县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
责任编辑:曹新宇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