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2024年,西安市长安区信访总量件次、人次同比分别下降50%、49%;中央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现场会在陕西成功召开,长安区综治中心作为唯一区县点位接受观摩;长安区被推荐为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区。
2023年以来,西安市长安区践行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着眼把信访工作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大力加强制度、信息化、综治中心“三大建设”,全面推进预防、受理、办理、监督追责、维护秩序“五个法治化”,努力让群众的每一项诉求都有人办理、群众的每一项诉求都依法推进,探索出“三级书记齐抓共管、三大建设扎实推进、五个法治化全面落实、信访事项一站式解决”(区、街、村三级书记齐抓共管,扎实推进制度建设、信息化建设、综治中心功能建设,全面落实预防法治化、受理法治化、办理法治化、监督追责法治化、维护秩序法治化,信访事项在综治中心“一站式”解决)的长安模式,全区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规范化水平得到有效加强。
长安区召开信访工作法治化培训会。
探索实施“三大建设”,筑牢信访工作法治化根基
将制度建设作为根本保障,将信息化建设作为重要支撑,将综治中心建设作为基本载体,切实筑牢信访工作法治化基础。
加强制度建设。认真落实中办、国办《关于着力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的意见》精神,建立区、街道、村(社区)规范指引、考核评价、监督追责三大类17项制度,明晰三级责任清单,规范三级办理流程,强化全过程监督,全区信访工作法治化制度体系初步形成。
加强信息化建设。按照法治化要求、“路线图”流程,在和省、市信访数据联通、功能融合的基础上,建成用好信访工作法治化数智平台,充分运用《信访人信访流程登记表》《信访工作数据统计表》,纵向贯通各街道、横向联通各部门,实时录入数据,做到精准及时登记、全过程监督监管、结果随时查询运用。
加强综治中心建设。在西安市率先建成总面积3580平方米的区级综治中心,巩固原有功能、增加调解功能、优化服务功能,大力推进区、街道、村(社区)三级综治中心建设,以“实体、实战、实效”为导向,全面提升矛盾纠纷处置化解能力水平。
深入推进“五个法治化”,提升信访工作法治化水平
在夯实“三大建设”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权责明、底数清、依法办、秩序好、群众满意”总体要求,全面推进“五个法治化”。
聚焦源头治理,扎实推进预防法治化。自觉将着力点放在源头预防和前端化解上,通过推进预防法治化,最大限度把可能引发信访问题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一是紧盯惠民生,健全密切干群关系机制。不折不扣落实党的各项惠民政策,主动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循序渐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切实解决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二是突出控风险,健全源头预防工作机制。聚焦干部行为类、社会热点类、个人思想类“三大源头”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预防措施。三是坚持早化解,健全多元联动调处机制。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不断强化“四下基层”“四调联动”“大排查、大化解”;创新实施“全科网格、多网合一”治理模式,充分发挥607名全科网格员前哨作用,防止矛盾激化、信访上行。四是着力固基础,健全资源力量下沉机制。落实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制度,积极推动重心下移、资源下投、力量下沉,创新实施青年人才培养工程,计划用5年培养4000名青年人才投身基层治理一线。五是注重察民情,健全闭环管理反馈机制。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统筹建立“12345市民热线+网信+信访+公安”联动机制,及时分析研判解决群众反映问题、回应群众关切,全力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聚焦精准发力,扎实推进受理法治化。认真落实分清性质、明确管辖、转办督办到位的要求,把好信访事项流转初始关,让各类事项依法有序运转、形成工作闭环。一是强化综治中心功能。区综治中心嵌入“信、调、裁、诉、网、服、研、督”8大类功能元素,实行“5+12+N”工作模式,制定“受理接待、分流转办、多元化解、协调调度、跟踪督导、分析研判、评估反馈、激励评价”八步工作闭环流程,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行业性专业性调解贯穿始终,力争对群众诉求“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做到让群众“最多跑一地”。二是精准转送交办督办。坚持来访必登、来访必接,聚焦把问题性质区分清楚、把管辖层级区分清楚、把是否受理区分清楚,制定24个重点责任单位信访事项分类受理清单,准确区分受理范围,依法精准转送。三是加强宣传引导。耐心细致做好政策解释和教育疏导工作,让群众知道自己的信访事项,通过哪个途径、依据什么法律规定、按照什么程序去反映和解决,明白找谁办、怎么办,让群众“心里有底、手里有单、脚下有路”。
聚焦实质化解,扎实推进办理法治化。树牢“有解思维”,严格遵循信访工作法治化“路线图”,确保信访事项依照法律规定和程序推进。一是制定分类办理指南。统筹信访、纪委监委、法院、检察、司法等部门,进一步梳理完善检举控告、诉讼程序、法律监督、行政复议、行政三级办理等信访事项办理规定,以路线图、指引图、流程图等形式发布办事指南,让办事人员清楚事项该如何流转、怎样办理,夯实依法分类办理制度基础。二是化解疑难复杂信访问题。坚持情理法并用、综合施策,制定疑难复杂信访事项化解考核实施办法,将领导干部、后备干部任期内积案化解率、增长率作为考核研判重要依据,推进三级书记抓信访、领导包案啃骨头、联席会议解难题,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三是实行访调结合调解先行。坚持把调解优先贯穿信访事项办理全过程,针对劳务纠纷、消费维权、征地拆迁等热点领域,区、街、村(社区)通过设立专业调解室、多元化解室,构建起各部门条块结合、社会力量多方参与、随叫随到的联合调处模式,培育专兼职调解员近2000名,充分发挥信访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行业性专业性调解联调联动作用,综合运用法律、教育、协商、疏导等方式,真正推动纠纷在诉前、访前得以实质性化解。
聚焦督查问效,扎实推进监督追责法治化。坚持把明责、尽责、追责贯穿信访工作各环节全过程,树立有权必有责、权责相一致、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的正确导向,以有力的监督、严肃的问责,倒逼责任落实。一是强化上级对下级监督。区委、区政府将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情况列入督查范围,建立区信访联席会议督查督办工作制度,压实工作责任。二是强化系统内部监督。区农业农村局、区人社局等6个部门制定《信访工作法治化实施办法》,区法院、区住建局等17个部门制定依法依规处理信访事项“导引图”,推动有权处理机关依法履职。三是强化信访部门监督。2024年,区信访局提出“三项建议”9条,全部被采纳落实。对违反《信访工作条例》规定的责任单位发出“三色督办单”,及时进行督办。四是强化纪检监察机关监督。及时制定信访工作监督追责法治化实施办法,健全完善信访线索沟通移交机制,2024年移交线索3条、追究责任7人。
聚焦依法规范,扎实推进维护秩序法治化。着力在信访人“诉求端”和履责主体“办理端”上下功夫,推动信访工作行为和群众信访行为“双向规范”,依法维护信访秩序。一方面,督促信访工作人员依法履职。用好《陕西省信访工作法治化工作手册》,建立《首问责任制度》《岗位目标责任制度》等规定,规范信访工作行为,及时解决群众诉求,让门好进、脸好看、事更好办。另一方面,引导信访人依法理性反映诉求。对来访群众热心接待、耐心疏导、细心解释,引导其依法理性反映诉求、维护权益。用好信访过程清单、违法证据清单、处置措施清单,依法处理以闹求解决、以访谋利益、缠访闹访等行为。
通过全力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西安市长安区信访总量、重复访明显下降,信访秩序持续好转,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供稿︱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
责任编辑:曲静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