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近年来,陕西各地围绕深化“三个年”活动,聚焦打好“八场硬仗”,着力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突破,以可感可及的改革成果和具体实践回应时代关切和群众期盼,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构建项目建设全链条服务保障体系,以优质要素供给加速项目落地投产
西安市聚焦项目建设中的堵点难点,构建全周期服务保障体系。推行“用地清单制”“分阶段审批”压减前期时间,“帮办代办”“容缺承诺”提升审批效率,“分期验收”“验登合一”加速投产达效,以优质要素供给加速项目落地。
西安市聚焦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堵点难点问题,统筹推进资源要素供给、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系统性改革,创新实施一批针对性强、精准度高的“小切口”改革,着力打造审批快、保障好、成本低、服务优、协同强的项目建设全链条服务保障体系。
陕西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陕北、关中、陕南三大片区相互赋能、联动发展。
坚持“问题+需求”导向,压减项目建设前准备时间
推行“用地清单制”。探索开展产业类项目“告知承诺+预审批”,对省级以上开发区新增工业项目用地100%按“标准地”供应,实现“供地即用”。
实行“大片区考古”。针对相对集中的多宗用地集中统一打包进行考古勘探、发掘工作,大幅压缩基建考古招标时间3—5个月,考古勘探、发掘效能提升30%~40%,审批时间压缩50%。
推行风险分级分类审批。将项目分为低、中、高三个风险等级,对高风险项目实施从严从紧审批,对低风险和中风险项目则推行“即报即批”,实现10个工作日内多部门联合审查、多证联发。
分阶段办理施工许可。分“基坑”和“主体”两阶段单独申办施工许可,实现分阶段审批,有效缩短建设周期20天以上,目前全市已有100多个项目通过分阶段方式批准施工。
推行“帮办+代办”模式,保障项目快速合规报审报建
实施产业项目“全程代办”。打造“项目管家”品牌,为产业类项目提供审批专员全程无偿代办服务,实现企业不出园区、楼宇即可方便办理项目审批事项。目前已对107个“秦创原”“专精特新”项目提供帮办代办服务。
实施地产项目“全程帮办”。针对房地产项目提供政策引导及帮办服务,为企业梳理从拿地(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到预售(取得房屋预售许可)涉及的六个阶段39个事项,实现房地产项目6个月内完成从拿地立项到预售许可工作。
实施项目问题“清单管理”。主动上门收集土地出让、规划设计、消防人防、市政配套等常见诉求,按照“双周动态清零”要求,实施销号管理,通过解决一个问题,带动破解一类问题,优化一类服务。今年以来,组织全市代办机构共受理委托代办市、区级重点项目713个,协调解决各类问题516个。
推行“容缺+承诺”审批,提升项目建设中审批效率
开展“承诺即批”。编制《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标准通用手册》《工程建设领域事项便利化审批要点清单》,企业按照“一手册一要点”准备资料,向审批机关做出承诺后,即可实现“即报即批”。
开展“联评联审”。精简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并联审查部门,将施工图联审时间、环评审批时间均压缩至15个工作日内,重大项目环评审批时间压缩50%以上,提高方案审查效率。
开展“分期缴费”。将商品房项目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调整至预售许可前缴纳,其他项目配套费调整至开工建设前核缴;将水土保持补偿费、防空地下室异地建设费调整至施工许可前缴纳,有效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推行“打包审批”。实现企业办理水、电、气、暖报装所需的规划审批、绿化迁移、挖掘占道等市政配套外线工程全流程事项5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办结。
创新“分期+联合”验收,助力项目完工后投产达效
推行“单独验收”。针对办理了一张工程规划许可证但涉及多个单位工程的工业厂房、仓库类项目实行“分阶段审批联合验收”或“单独验收”,保障建成项目早日投入使用。
推行“限时验收”。将政府、社会投资项目联合验收办理时限分别压缩至8个、5个工作日以内,实现政府、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时限分别压缩60%和75%,提高投产效率。
推行“验登合一”。支持企业同步办理规划条件核实和不动产登记手续,大幅缩减项目竣工验收和不动产登记办理时间20个工作日以上,助力项目投产达效。
(供稿︱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责任编辑:曲静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