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改革

黄陵县:“四强化、四提升”,打造创新型园区营商环境

发布时间:2025-09-10 16:18:12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引言:黄陵县以“四强化、四提升”打造创新型园区营商环境,充分激发园区发展动力活力,打造了创新型园区营商环境新样板。

 

近年来,黄陵县坚持把省级高新区建设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优化营商环境的试验田,以深化“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为抓手,聚焦政策、人才、服务、资源四个关键环节深化改革,积极探索优化园区营商环境创新举措。

黄陵县发展改革科技局联合县金融监管支局开展政银企对接会。

强化政策集成供给,提升创新发展动能

黄陵县坚持以政策为先导,推出“一条线贯通,闭环式触达”服务模式,实现政策信息的高效传递与精准触达。

顶层设计筑根基,政策体系全链贯通。把握政策取向,强化系统思维,优化顶层设计,出台《加强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等一揽子政策文件,紧紧围绕“企业培育、成果转化、科技研发”等12个方面制定43条具体措施,推进惠企政策高效落实。

基金托底强支撑,金融“活水”精准滴灌。构建“产业母基金+股权基金”双轮驱动模式,设立5亿元产业发展母基金、3亿元股权投资基金,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先后在5G通信、新材料等领域投资6700万元,支持重大基础设施和重点产业项目加快布局建设。

立体传播提质效,政策红利直达快享。创新“线上+线下”政策触达机制,依托“陕企通”有效拓展企业获取政策信息、反映诉求渠道;充分发挥科创中心服务平台作用,组织政策解读、入企宣讲等活动10场次,向企业深度解析各级政策导向和政策福利274家次,累计兑现政策奖补资金1611万元。

强化人才生态构建,提升内生发展活力

黄陵县灵活采取刚柔并济引才方式,大力引进智库团队、高层次人才,积极培育本土人才,让人才成为破解发展难题的“金钥匙”。

校地合作聚英才,智力引擎驱动发展。建立“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协同创新机制,通过与北京大学等40余所高校院所合作,建成国家煤矿智能开采重点实验室、翡翠梨研究院等创新平台、科创载体18家,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强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长安大学等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聘请马锋旺等24位行业领域专家,引进20余家农业科技龙头企业,组建“科学家+工程师”队伍,赋能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院士领衔强攻坚,前沿领域突破发展。围绕“一园四区九项目”总体布局,借力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的3个院士团队以及近百名专家教授,组建1个院士工作站、1个院士工作室、4个技术研发中心,开展“碳硅新材料、碳化硅纤维/沥青基碳纤维、碳陶复合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四大板块12类产品的技术研发和迭代,谋划落实相关产业项目,着力做大做强碳硅新材料产业集群。

数字赋能促转型,传统工业焕发新生。搭建智慧工业创新平台,大力推广智慧矿区、智能矿井建设,国家煤矿智能开采重点实验室研发成果转化率达68%,有效促进了煤炭资源开发、高端装备制造等传统工业创新升级。例如黄陵矿业二号煤矿智能化综采工作面,每年减少用工10人,回采工效由每工105.08吨提升到125.89吨;智能掘进系统让单班人数从14人缩减到10人,单日掘进进尺从20米提升到35米;智能巡检机器人集群实现固定场所常态化巡检,减少岗位用工102人,每年节约人工成本1200余万元。

强化服务矩阵创新,提升全链发展效能

黄陵县坚持“放权赋能、优化服务”相结合,全方位提升企业的发展效能。

集成改革优流程,项目落地全面提速。向高新区下放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或备案、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等行政许可事项19项,项目审批时限压缩65%。引进检察院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等16家服务机构入驻轩辕科技创新中心,保护企业创新成果和核心竞争力。大力推行重点项目和招商引资“红色代办+周解扣”机制,用活用好“指挥部+专班+周调度”等项目推进工作机制,助力园区项目加快建设。

平台聚合强服务,要素保障一窗通办。在轩辕科创中心设立政策、金融、科技、人才等5个综合服务窗口,开展政策咨询兑现、技术要素共享、科技成果转化、商事服务等业务,构建起覆盖创新全链条的“首站式”服务平台,为入园企业创新创业提供全流程服务,年均办理业务70余件,服务满意率98%以上。

专业服务全周期,培育体系精准对接。建立“创业导师+专业管家”双轨服务体系,组建创业导师团队12个,为企业提供多方面的专业指导和咨询服务。建立在孵企业“管家式”服务机制,2024年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83家,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4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家,实现企业培育倍增目标。

强化要素系统配置,提升综合保障水平

黄陵县秉承“全要素供给、软硬件配套”发展理念,为入驻企业提供舒心便捷的全方位“后勤”保障。

硬件配套高标准,园区承载扩容升级。免费为入驻企业提供办公区域、共享会议室、商业洽谈区、路演大厅等办公设施,为企业创造高效便捷的工作环境。在科技产业园修建综合服务楼,配套建设办公室、超市、餐厅和人才公寓等基础设施,配套服务满意度达95%。

金融创新破瓶颈,融资渠道多元畅通。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坚持“政府+银行+担保机构”合作模式,设立5000万元政策兑现、5000万元融资担保、1500万元风险补偿“三个资金池”,建立园区企业融资需求白名单,为企业提供“一企一策”融资方案,累计举办政企银专题座谈会8场次,为企业提供融资贷款对接服务78家次,累计为企业融资贷款9.75亿元。

土地改革激活力,要素供给精准匹配。深化“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全面开展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水土保持区域评估等“6+N”评价模式,以及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亩均税收、亩均产值、用地标准、容积率等5项控制性指标“5+X”控制性设置,变“单个项目评”为“区域整体评”,加快推进园区“标准地”改革,全面启动科技产业园550亩工业用地“标准地”区域评估工作,实现评估成果共享共用,正在积极推进2386亩碳硅新材料项目用地“标准地”区域评估工作,确保企业拿地即开工。

技术转化建通道,成果落地量质齐升。加强科研成果校企合作对接,与4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定期开展高校科技成果项目路演,筛选储备有发展潜力的项目26个。汇聚陕西省高校技术转移中心等9家头部科创服务机构,组织开展活动48场,提供综合科技服务98家次,指导企业申报知识产权344件。建立立体化服务网络,配备专业服务团队,促成31项科技成果转化落地黄陵。

通过实施“四强化”“四提升”战略,黄陵县积极打造创新型园区营商环境,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以营商环境“软实力”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供稿︱中共黄陵县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

责任编辑:曹新宇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