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延川县以“微改革”激活红十字工作新动能,开创了红十字事业发展新局面,县红十字会连续三年荣获全市红十字工作先进单位。
近年来,延川县紧扣红十字组织基层服务薄弱、应急救护不足、资源整合不畅等痛点难点问题,坚持用好改革创新关键一招破难题、增动能,通过“组织重构、机制创新、资源整合、数字赋能、服务下沉”,推动全县红十字工作从“单兵作战”向“多方联动”转变、从“应急响应”向“全域防护”转变、从“传统服务”向“智慧服务”转变、从“短期救助”向“长效赋能”转变。
中国红十字总会在郝家河村开展系列活动。
以组织建设“小支点”撬动基层服务“大格局”
延川县坚持“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的工作思路,聚焦基层红十字组织“空心化”问题,创新推行“双网融合”机制,推动基层服务能力系统性提升。
织密服务网络。构建以“1个县级总站、9个镇街服务站、53个村级网格点、N名志愿者”为核心的“1+9+53+N”四级服务体系,推行“党员+会员”双网格管理模式,发展基层会员675名、志愿者58名,基层红十字组织工作力量和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实现基层组织覆盖率和队伍管理水平双提升。
文驿镇马家沟村发放博爱家园产业融合发展金。
强化能力筑基。积极开展“理论+技能”双培训活动,通过“理论测试+情景模拟”考核,将30名党员骨干培育为“红十字服务带头人”。创新“移动讲堂”模式,累计组织开展“田间地头”等宣讲活动23场次,覆盖偏远村群众1800余人,实现群众需求不出村、温馨服务送到家。
延伸服务触角。在12个偏远乡村设立“博爱驿站”,配置“六个一”(1台AED、1个急救箱、1套宣教设备、1本需求台账、1支志愿队、1套考评机制)标准服务包。全面实施“暖阳计划”,通过“群众点单-驿站接单-红会督单”,有效解决独居老人医疗、留守儿童关爱等急难问题1200余件,基层服务响应速度和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延川县红十字会志愿者在马家沟村博爱广场开展爱心活动。
以群众需求“小切口”构建生命守护“大屏障”
延川县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服务理念,聚焦公共场所急救资源分布不均、群众自救互救能力薄弱等问题,全面推进“救在身边”暖心行动,构建起全域覆盖、快速响应的生命守护体系。
设备布防全域化。按照“设备集群+教学培训”工作模式,在景区、商场、校园、办公楼、公交车等35个重点场景全面实施AED“黄金4分钟”覆盖工程,配置急救包500个,建立心肺复苏、创伤处理、急症应对、突发事件处置等标准化急救课程体系,持续提升公共应急救护能力。公交车司机高转转运用所学的“心肺复苏”技能,成功救助了一名突发疾病乘客,有效保障了乘客的生命安全。
培训覆盖精准化。深入开展应急救护“六进”活动,在全县中小学校(幼儿园)推行“救在身边·校园守护”计划,配备“急救教育魔方”(培训课程包、模拟教具、应急物资),持续加大“急救必修课”普及力度,1.2万名学生完成线上急救知识学习,带动培训学生家长3万人次。在城区重点场所和基层一线开展培训40余场次,培训干部群众3万余人,指导570人取得救护员证书,有效提升了干部群众应急自救互救能力。
延川县红十字会开展应急救护“六进”活动。
救援服务专业化。构建“县-镇-村”三级应急救护网络,持续扩充专业救援队伍,进一步强化延川雷霆救援队伍力量,常态化开展应急救援救护演练,持续提升救援队伍救治能力和急救水平。创新“数字救援”服务模式,实现城区“5分钟急救响应”,为守护群众生命安全筑起坚强屏障。县红十字会干部张源昊在西延高铁列车上,为突发癫痫的旅客提供了专业救护,赢得了广泛好评。
以机制创新“小突破”激活资源整合“大循环”
延川县坚持“开放合作、共享共赢”的发展战略,聚焦资源分散、服务碎片化问题,创新“跨界协同”机制,构建起多元参与、高效联动的红十字服务生态。
苏陕协作造血。依托苏陕协作平台,与江阴市红十字会共同打造了“澄延博爱联盟”,构建了以“资金输送-专项基金、智力输送-干部交流、项目输送-联合助学”为主要内容的“三输送”工作机制,争取江阴市红十字会支持40万元,建成了可满足150人同时培训的县城红十字救护技能培训基地。同时,联合江阴市友协、江阴市红十字会积极开展助学计划,为50余名困难学生提供了长期定向资助。
江阴市红十字会援建延川县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基地。
社会力量赋能。创新建立“资源需求双清单”机制,发布养老照护、应急救护等8类服务包。充分汇聚社会爱心力量,积极争取国家电投支持,投资新建4个农村博爱家园,整合乡村卫生院、慈善幸福家园等资源,大力推行“博爱家园+”模式,打造了互助养老新范式。大力开展“博爱送万家”“益路健康行”等活动,为群众提供常见病初步筛查、诊断治疗服务,并提出科学合理的健康指导意见,累计服务群众2000余人次。
数字平台增效。依托延川红十字会微信公众号,探索推行“云上红会”系统,打造了“24小时不打烊”线上服务平台,实现了募捐救助“一网通办”。精心打造“红十字文化长廊”数字展馆,展示红十字救援历史,传递红会温情。积极开展“三救三献”志愿服务宣传活动,定期推送VR急救课程,引导800人完成沉浸式学习,有效提升了红十字会服务效率和资源利用率,促进了红十字事业高质量发展。
红十字事业是党和政府在人道领域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延川县以“微改革”进一步推动红十字事业高质量发展,有效地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促进了社会和谐与文明进步。(供稿︱中共延川县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
责任编辑:曹新宇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