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志丹县以金丁镇为试点,实施“实心情满‘空心村’”文明实践项目,破解农村人口空心化文明实践组织难问题,建立了“全天候+全覆盖”文明实践运行机制。
志丹县金丁镇是刘志丹将军的出生地,全镇辖10个行政村、92个村民小组,户籍总人口14231人,其中常住人口5136人、外流人口比例达63.91%;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人口占64%,整体呈现出“村庄空心、老人空巢、内心空虚”的状态。基于此,志丹县以金丁镇为试点,探索实施“实心情满‘空心村’”文明实践项目,将定时配送和日常关爱相结合,在文明实践活动开展时间、地点、内容等方面进行探索创新。
双河镇桃庄湾村开展“真情相伴50年”金婚庆典活动。
精确配置阵地人员,增强各类资源的供给率利用率
志丹县按照“因地制宜、适用便捷”的原则,灵活配置阵地资源、活动资源和人力资源,着力激发各类资源使用效益。
织密文明实践阵地点位。提出“步行半小时内到达文明实践活动点”的思路,出台《金丁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户长实施方案》等,在“1个镇级实践所、10个村级实践站和3处红色教育基地、3个标准化群众大舞台”的阵地点位基础上,根据人口分布情况,选取22户热心公益、群众信赖、熟悉情况、住所居中靠路的农户,设立22个文明实践聚集点,由户主担任文明实践中心户长,就近组织各类实践活动,切实解决了群众参与文明实践活动路程远、聚集难的问题。
“文明大篷车”志愿者为新人赠送书法作品。
优化活动阵地器材配置。加强活动资源统计摸底、盘活调度和统筹使用,对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现有的233件锣鼓、唢呐、三弦等演出乐器,224套秧歌服饰等演出道具,以及7个移动音箱进行重新配置,确保新设立的文明实践聚集点都有活动器材、演出设备,方便群众就近使用。根据留守老人兴趣喜好,购买32台老人听戏机并定期更新内存卡上的内容。
拓宽志愿力量招募渠道。针对乡镇志愿服务力量薄弱的问题,放宽志愿者招募范围,只要居住在村、腿脚灵便、身体健康、热心公益的人员均可以成为文明实践志愿者。根据各村实际情况,成立“小老头照顾老老头”邻里互助帮扶小组214个,小老头每天上门看望一次老老头,帮助解决自己力所能及的具体琐事。
精准把握时间节点,增强实践活动的参与度融入度
志丹县结合农村地区生产生活实际,抓住“节庆、生日、喜事、生产、送医、评奖”等农时季节、重要节庆、重点活动等时间节点,大力推行“6+X”文明实践组织法,着力破解文明实践组织难题。
“节庆团聚”法。以传统节日为载体,组织群众开展新春联谊会、清明追思会、真情端午会、七夕幸福会、中秋茶话会、重阳敬老会等主题节日活动。抓住七一、八一、十一等重要节点积极开展活动,让群众在节庆活动的仪式感中增进对文明实践活动的认同感。
“生日聚会”法。摸清在村群众生日,志愿者提前与群众对接,在充分征询本人意见的基础上,由村文明实践站为同月出生的群众办集体生日,让在村群众真切感受到温暖和关怀。
“红事召集”法。在“婚礼”“回门”等环节,为办事群众提供订单式仪式策划、环境搭建、人员支持、“文明大篷车”司仪、助兴演出、摄影纪念、图册赠送和祝福致辞等志愿服务,充分传播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宣讲内容、精神理念、文化新风。
“志丹过大年”春联义写。
“生产聚拢”法。悉心关注群众在“种、管、收、销”等环节存在的劳动力少、劳动力弱,劳动技能、生产资料不足等问题,安排志愿者参与农事生产,积极帮助群众收种、销售、协调物资。组织联村、联组、联户“变工队”“农机合作队”保障生产、助力增收,有效提升了群众从事农业生产的便利性。
“送医召集”法。针对农村留守老人年龄偏大、行动不便、基础病较多的实际,定期邀请县级医疗部门专家进村入户开展健康义诊、送医送药活动,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老年病的预防、治疗宣传宣讲,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评奖聚合”法。定期举行文明组、文明户、美丽庭院、好公公、好婆婆、好儿媳和乡贤能手等评选会、表彰会,让身边人讲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对获得表彰的村组、农户制定统一的流动红旗和铭牌,引导广大群众向先进看齐、向模范学习。
“X灵活聚集”法。对突发状况、随机事件随时协商讨论、处理应对,不遗余力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具体问题,在用心用情服务群众中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孝老敬亲 让爱传承”集体生日会。
精细优化服务清单,增强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坚持以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为导向,志丹县聚焦群众所思所想所急所盼,推出“为您定制”精准供需文明实践运行机制,着力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操心事,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耐心了解群众需求。依托10个村级实践站和22个新设立的文明实践聚集点,划定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网格,将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包联部门干部就地转化为文明实践网格联络员,按照“1包X”的方式包抓全镇服务对象。组织志愿者对全镇3287名60岁以上留守老人逐一上门探访,充分了解群众服务需求,形成有效问卷2976份,经过汇总梳理发现,留守老人群体对文化文艺类和医疗健身类服务的需求分别占到了38.2%、35.7%,此外想吃一口暖乎饭的需求占到了14.3%,三项需求总占比达到了88.2%。
精心定制服务项目。根据群众需求,制定了“身体棒棒的、胃里暖暖的、关爱多多的、心情好好的”文明实践服务目标,推出了“关爱多一点”志愿服务项目,结合农时季节、重要节庆等时间节点,组织志愿者进村入户、上门服务,为留守老人“查查身体、做做饭菜、唱唱红歌、拍拍照片”,在亲情互动和欢声笑语中弘扬文明新风、培育良好家风。
细心配送志愿服务。积极与县级医疗部门老年病预防与治疗方面的专家联系,为镇区招募医疗服务志愿者17名,同时多方筹措资金采购感冒发烧、腹痛痢疾、碰打跌伤等常见非处方药,定制“爱心健康包”。积极与县上聘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爱心大使”美食类网红公益人士陕北霞姐、陕北二后生联系对接,招募镇区内“流动厨房”5家,成立暖心餐志愿服务队。发挥县镇两级“文明大篷车”志愿服务队“套餐式”组合服务的优势,采用“文艺+医疗+餐饮+X”的方式,让文明实践真正成为群众看得见、听得懂、都认同、愿互动的幸福密码。
志丹县以基层的创造力激发文明实践的生命力,实心情满“空心村”文明实践项目在欢声笑语中不断提升“空巢老人”的获得感、幸福感。该项目荣获陕西省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实心情满“空心村”——破解村组空心化文明实践组织难镇级样本》在第二届“新时代文明实践前沿论坛”征文比赛中荣获一等奖。(供稿︱中共志丹县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
责任编辑:曹新宇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