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伊始,陕西省汉中强制隔离戒毒所“星汉”禁毒法治宣传队联合汉台区禁毒服务中心走进铺镇初级中学,围绕防范“麻精药品”滥用及新型毒品替代物的严重危害展开深入讲解,为师生们送上一堂干货满满的“开学法治第一课”,进一步提升青少年识毒、防毒、拒毒“免疫力”。
药品变“毒”警示录,麻精药品须慎用
“咳嗽吃药要注意,药物滥用等同于吸毒!”针对近期天气变化感冒多发情况,民警以止咳糖浆、右美沙芬片等止咳药为例,详细剖析了麻精药品的“双重属性”。着重强调:“在医生指导下,它们是治病的‘良药’;一旦非医疗目的滥用或不遵医嘱超剂量服用,其内含的成瘾性成分就会变身‘毒品’,严重损害身心健康!”特别提醒同学们务必在医生或家长监督下用药,绝不私自购买、囤积或滥用任何处方药,尤其是明确含有可待因、麻黄碱等易成瘾成分的麻精药品。
揭开“上头”伪装衣,替代毒品莫好奇
“电子烟也有‘毒’?这到底怎么回事?”互动环节,同学们看着民警手中的“上头电子烟”模型发出疑问。民警围绕依托咪酯等毒品替代物进行科普:“正规电子烟非毒品,但非法添加了‘依托咪酯’的‘上头电子烟’,就是披着时尚外衣的新型毒品!”随后,还深入讲解了依托咪酯的外观特征、吸食后产生的短暂兴奋、幻觉等异常状态,及其导致的不可逆脑损伤、呼吸暂停甚至猝死等致命危害,提醒同学们:“不法分子不断翻新毒品伪装形态,切勿因好奇尝试任何来源不明、成分不清的物品。”
识毒防毒有妙招,拒毒技巧要记牢
民警通过仿真模型展示、真实案例剖析、禁毒展板讲解及朗朗上口的顺口溜系统传授了识别陷阱、拒绝诱惑、净化社交圈的具体方法,生动详实的讲解与互动,让“麻精药品严管控,替代毒品要认清,珍爱生命远毒害”的理念深植师生心中。活动尾声,民警在发放禁毒宣传“礼包”的同时,结合未成年人保护法、民法典等内容向同学们普及了防范校园欺凌、正当维权等法律知识,引导同学们知法、懂法、守法,善于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积极共建无毒、平安、阳光校园。(孟学海、董军)
责任编辑:曹新宇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