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改革

延安市宝塔区:构建信用治理“数据画像-靶向监管-信用修复”三位一体应用场景

发布时间:2025-09-10 13:59:13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引言:延安市宝塔区全力推进信用治理应用场景创新,推进信用信息“全链式”活化,实行信用联动“双随机”监管,畅通信用修复“一件事”闭环,构建信用治理“数据画像-靶向监管-信用修复”三位一体工作体系,有效提升了监管效能,激发了市场活力。

 

近年来,延安市宝塔区坚持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深化“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的核心内容,结合信用数字化改革,全力推进信用治理应用场景创新,在信用信息归集、分级分类的基础上,积极推行“信用+双随机”监管、信用修复等工作,构建了“数据画像-靶向监管-信用修复”三位一体工作体系,形成信用信息“归集-评价-修复-归集”的循环管理模式,实现了监管资源、监管能力、监管智慧化水平的全面升级。

推进信用信息“全链式”活化,释放要素价值

多维归集建库,破解数据孤岛。建立“基础信息+行为数据+行业评价”归集机制,整合市场监管、税务、司法等17个部门的数据,构建覆盖全区市场主体的信用档案库,归集数据总量超2.3万条,其中行政许可信息1.23万条,双告知信息5900余条,行政处罚信息936条。通过统一数据标准,实现了数据的全域整合、动态更新和跨域共享,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智能分级分类,精准风险预警。建立信用评分模型,将全区市场主体信用等级划分为A(守信)、B(一般)、C(关注)、D(失信)四个级别,动态生成“红黄绿”三色风险标签,对D类、C类分别标注红色、黄色标签,实施重点监测,增加抽检频次,进行重点监管。

市场监管工作人员检查农村集贸市场。

阳光公示应用,倒逼信用自律。通过网络平台、政务服务大厅等多种渠道,定期公示信用信息,倒逼企业依法诚信经营。同时,探索推行“信用+审批”“信用+融资”等场景,对A类企业提供“无感审批”“容缺受理”“融资支持”等便捷服务,激励企业自觉守法经营。

实行信用联动“双随机”监管,提升监管效能

实行差异化抽查,信用分级牵引资源分配。将信用分级结果嵌入“双随机”监管系统,依据信用风险评价确定抽查比例和频次,对诚信守法的企业“无事不扰”,对违法失信的企业“无处不在”,集中力量抓好风险较高的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以及违法失信主体监管,A类企业抽查比例降至0.5%,C类、D类企业抽查比例提升至50%,D类企业问题发现率由20%提高到35%,有效提升了监管效率。

实行点穴式抽查,风险信号触发靶向治理。建立“大数据监测+行业专家研判”机制,结合日常执法监管、投诉举报等掌握的信息,对风险高、信用差以及投诉多的高发多发频发问题,针对性制定抽查计划,适当提高抽查比例。比如,针对问题易发多发和关注度高的金融、环保、特种设备以及学校食堂、产品质量等高风险领域,联合金融、生态环境、公安、卫健等部门开展省、市、区级双随机抽查12次,检查市场主体506户,有效提升了监管的针对性和精准度。

实行聚合式抽查,跨部门协同破解监管盲区。建立“市场监管部门统筹协调、行业主管部门牵头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参与配合”的协同联动机制,按照“一次抽查、全面体检”的思路,开展跨部门联合双随机抽查,避免多头重复执法,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干预,降低企业的配合成本。2024年共开展部门联合双随机抽查5次,检查市场主体31户,减少重复检查56%,有效压缩了检查频次,减轻了企业迎检负担。

市场监管工作人员为最美骑手奖励物资。

畅通信用修复“一件事”闭环,重塑发展动能

健全机制,构建“申请-审核-反馈”全链服务。制定《信用修复操作指南》,健全完善了信用修复申请、审核、反馈机制,明确了企业失信行为信用修复情形和最短公示期,并设立“信用修复专窗”,落实专人办理企业信用修复业务,实现材料“一表申请”、进度“一网可查”。

宣传赋能,推动“线上+线下”精准触达。编制《信用修复一本通》,积极开展信用修复宣传“进网络、进大厅、进园区、进企业”活动,2024年通过政务新媒体以及线下宣讲,累计推送政策解读200余次,培训企业359家,发放资料1.2万份,积极引导、督促、帮助企业整改失信行为,开展信用修复,市场主体对信用修复的知晓率和参与度显著提升。

高效补评,智能审批助力信用重生。建立“线上智能预审+线下即时复核”的工作模式,对积极履行义务的失信主体,及时高效进行信用补评,审批时限压缩至3个工作日。2024年帮助5380余户市场主体移出经营异常名录,完成信用修复;协助3家企业从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录库中移出,有效减轻了企业负担,激发了市场活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信用是市场经济良好运行的基石。延安市宝塔区通过构建信用治理“数据画像-靶向监管-信用修复”三位一体工作体系,有效提升了监管效能,推动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增强了区域发展的竞争力。(供稿︱中共延安市宝塔区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

责任编辑:曹新宇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